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透视大龄粤女婚介(婚姻看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4:1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透视大龄粤女婚介(婚姻看台)(图)
大龄男比大龄女好找对象

  离异,有个11岁的儿子,有一套住房,3年前下岗后在社区开一家小商店,今年39岁———这是广州市东风路某婚介记录簿里记录下的关于征婚人温女士的情况。“我们要说的是,如果你要求的条件太高,我们可能无能为力。”8月17日,当温女士听了这番话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不过接待过温女士的婚介红娘也说:“现在,男的比女的好找对象。”

  同样在广州市东风路的另一家婚介所,笔者从红娘口中得到了证实:这家婚介所明确规定,一旦来征婚的女士超过38岁,就尽量婉拒。他们表示,如果来征婚的女士超龄,那么红娘们就会通过一些手段,旁敲侧击“打消”这些大龄女士的征婚意愿。

  “我们会告诉她们实情:有经济实力有地位的优秀男士不会找她们,只有一般工薪阶层的男士可能会考虑和她们见面,而且这些男士的年龄往往会比女方大出二三十岁。”已经在这家婚介工作了4年的罗红娘说。

  究竟广州有多少类似温女士这样年龄的单身女性?几乎所有的婚介都表示难以统计。不过,目前广州市大约60家婚介,几乎每家婚介每天都会接到20多位单身人士的咨询,其中35岁以上的大龄单身女性占到了三成。如此推算,仅广州每天到婚介咨询的大龄女就有近200人。

  外地男占粤征婚者半数

  有鉴于广东本地婚介市场女多男少局面一时难以解决,因此部分婚介已经将目光瞄向外地,引导外地单身男士入粤应征。“在我们婚介所登记入会的人士中,外地人士已经占了一半,而其中外地单身男士又占多数。”广州市某婚介负责人透露,目前外地人士特别是男士来穗征婚已经成为一大风潮,“很多人都是在这里结婚后,再介绍单身老乡来征婚。”

  现在外地男士到底有多少人到广州来征婚,这也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据婚介所透露,和女士征婚要设年龄上限迥异的是,各家婚介所对征婚男士的年龄、地域和经济实力等都没有设限,即使年过八旬都照样有人在婚介所登记。某婚介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会员中,就有几位60多岁的外地男士。”

  而号称有3万会员的某婚介公司李红娘讲起本地媳妇外地郎的异地姻缘时滔滔不绝。这么多外地男士入粤征婚,原因是什么?李红娘一语道破天机:本地女多男少,外地男士自然就成了香饽饽。据介绍,只要这位外地男士长相过得去,即使在广州做上门女婿,女方也照样欣然接纳。

  外来靓妹嫁入未婚男减少

  “广东大龄未婚女士多,改革开放20年来,很多外来妹来广东打工,然后就嫁在广东了。”数十年研究广东省婚姻问题的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关秀芳说,这一情况在广东农村中很常见。

  支持她这一论点的依据是,“广东省进行第三次和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比,大龄未婚男士的比率虽然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实际人数增幅并不大,特别是农村大龄未婚男士的人数几乎没有改变;而大龄未婚女性无论比率还是实际人数,都明显增加。”

  离异大龄女心理或需调适

  从主观上分析,35岁以上女士来征婚的,不外乎是有过婚史或者没有婚史两种。对未婚的女士,其生活轨迹大都类似:大学毕业时已经二十三四岁,那时刚参加工作,为了事业拼搏几年,这样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十七八岁。这时候她们条件优越,因此不免过分挑拣,一不小心就超过30岁。

  全国婚介行业协会副主任伍尚辉剖析说:“首先是来征婚的男士似乎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默契心理,比如50多岁的男士,就一定会要求女方的年龄在30岁左右。这一情势不是婚介所能左右的。一旦有过婚史的35岁以上的女士,时常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这些都很难让对方接受。”

  七成未婚白领抱怨交友面窄:月入1.2万元,长相酷似林青霞,不过,虽然今年已经34岁,在天河某IT公司工作的张小姐至今仍没有找到另一半。她抱怨说:“每天除了面对电脑外,我就是吃饭睡觉,哪有时间交朋友?”

  来自广东省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广东省未婚白领约150万人,其中七成人认为自己迟迟不能结婚的原因主要是交友面窄,其中女性这一问题比男性更突出。

  越是女强人越要求对方强:调查还显示,学历高、收入高、身材高的“三高”女性白领,已经成为新的难嫁人群。“她们几乎都表示不能接受年龄‘女比男大’、‘女比男高’和‘女比男强’的非传统模式。”该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说,在他们组织的一次“白领谈家”论坛上,一位38岁的女白领的发言,代表了这一部分人的心态:“年龄他必须比我大,哪怕只大一天;身材他必须比我高,哪怕只高一厘米;能力他必须比我强,哪怕只多赚一分钱!”

  年龄差异不是婚恋障碍

  “大龄女士征婚难,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初就开始出现了,不过每个时间段这个问题的原因不一样。”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关秀芳一直对广东大龄女士婚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这个问题,她有很多独特的观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1982年,全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在这次普查中,和全国相比,广东省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龄未婚青年性比例失调,结婚难问题开始显现。当时广东省30岁到49岁之间的未婚人口高达70万,其中男的有66万,女的只有4万。当时是男的娶不到老婆的居多,嫁不出去的大龄女少。

  当时广州大龄女青年难嫁,主要是30多岁的未婚男青年特别少,未婚大龄男女的人数比率是1∶4,这是“文革”留下的后遗症,这批大龄女青年很多上过山下过乡,回城后再找工作、读书,从而错过了最佳结婚年龄。当时团委、工会和妇联等部门纷纷行动,以政府出面的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她们解决终身问题。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本世纪初以来,广东大龄未婚青年居多的总体趋势没有变化,而未婚大龄女青年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未婚男士人数减少。主要是大量南下打工妹,在广东找到了婆家。

  关秀芳说:“经过20多年发展,大龄未婚男女性比例失调已经持续多年。现在我认为,大龄女士难嫁其实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它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这一现象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我认为男女双方结合即使年龄相差20岁,也在一个正常范围。”

  据悉,鉴于珠三角地区大龄未婚女性人数增多、问题突出的趋势,全国婚介协会已经和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婚介所进行沟通,将会在下月举行一次专门研讨,主要讨论如何解决大龄未婚女性的结婚难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20日 第三版)

  作者:刘昕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