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心武:让“平民红学”再掀热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08:27 南方日报

  央视“散打”《红楼梦》刘心武新书出炉解“葫芦”

  刘心武:让“平民红学”再掀热浪

  编者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讲座今年在央视播出以来,掀起收视热浪。刘心武用探佚的方式,“揭秘”秦可卿身份之谜、元春死亡之谜等,环环相扣的情节让观众感觉如同在听一部侦探小说,勾起了大众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的欲望。很多人几乎是一讲不落地收看,都市“红楼热”急速升温。目前,刘心武将演讲稿经修订补充后结集,出版文字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意外:

  讲座热播带动《红楼梦》的普及

  记者:“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个节目获得相当热烈的反响,对此您有所预料吗?您觉得这是否跟电视这种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有关?

  刘心武:讲座的热播确实出乎我的意料,电视媒体的影响确实大过报刊图书。

  记:您的“揭秘《红楼梦》”系列讲座能够吸引这么多的观众,这是否跟您的二次创作有关?

  刘:我努力去体会曹雪芹的创作心理和写作路数,从中汲取营养。我之所以对《红楼梦》作原型研究,就是为了学习曹雪芹把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的本事。曹雪芹教会我,要有政治倾向,但到头来要超越政治;要尊重真实,但要会进入艺术想像;要有宽广的人道情怀,但又不能回避人性的诡谲……我对自己作品,最珍爱的是《四牌楼》,这部长篇小说饱浸着《红楼梦》的汁液。

  记:现在大学生通常在“最喜欢的文学名著”的调查中填上《飘》、《挪威的森林》等,竟很少有人提及《红楼梦》,甚至很多中文系的大学生都不读四大名著。您对中国古典名著在青年一代知识体系中的缺失怎么看?

  刘:不能强迫他们去读中国古典名著。最好的办法是先让他们觉得有趣。我在CCTV-10之所以采取那样的“悬疑式”的话语方式来讲《红楼梦》,目的之一就是唤起人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现在的确有一批年轻人因为听了这个讲座,产生出了阅读和探究《红楼梦》的兴趣,这是让我高兴的事。他们因兴趣而进入《红楼梦》的世界后,完全不必接受我的意见,完全可以形成他们自己的,各不相同,甚至互相抵牾的见解,说实在的,出现了那样的局面,我会更加高兴。

  呼吁:

  拒绝垄断红学允许“行外”的人说话

  记:请您阐释一下“红学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这个概念,您觉得自己是一个“平民红学家”吗?

  刘:不敢称家,算是一个平民红学研究者吧。之所以说在红学方面只能算是一个平民,那是因为我不是红学研究所等专门机构的成员,跟红楼梦学会没关系,没有红学方面的比如研究员那样的职称,也不是大学里面讲授这方面课程的教授,在某些红学权威看来,我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我的全部论说都是“外行话”。

  当然,我和另外许多平民红学研究者有不一样的地方,我毕竟算是一个有知名度的作家,在发表关于红学的“外行话”方面,跟他们比,我有一定的优势。我知道现在许多民间的红学研究者非常地受压抑,他们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很难发表出来。

  “红学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的要义,就是要打破机构和“权威”的垄断,允许“外行”,或者更准确地说,要允许“行外”的人说话。

  记:有人觉得您是在以政治解读文学吗?这是否跟您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有关?

  刘:许多人误以为我把《红楼梦》完全解释成一部政治小说。我的看法是:曹雪芹有政治倾向,从《红楼梦》里可以看出这种倾向,有必要分析解读他的政治情绪;但曹雪芹又终于超越了政治,使《红楼梦》成为一部高于表达政见的,充溢着更高层次的人文情怀的书,我将在讲座下半部里讲到自己这方面的研究心得。

  澄清:

  《红楼梦》研究只是创作的一部分

  记:有人说您是因为写不出小说了,才研究《红楼梦》,是否如此?

  刘:其实我一直在发表小说,我最新的小说集《站冰》去年夏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里面写的主要是外地到北京的民工的故事。我今年也已经发表了两个短篇小说。

  还有人说我因为出不了别的书,才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样的书,其实从去年到现在我已经出了17种书,像《心灵体操》,是很贴近现实的随笔集,今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

  坚持:

  继续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记:面对如此之多的直接而激烈的批评,您有何看法?

  刘:我能理解一些“愤青”愤从何来。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宣泄渠道。社会应该是多元的,声音应该是多种的。我有什么不能批评的?对《红楼梦》也可以持不同的看法。

  当然,我理解他们透过我所宣泄的愤懑,但我不会改变我对《红楼梦》和红学的态度,我会继续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记:有人认为您在研究中涉及了很多清史内容,但他们觉得您对清史的研究并不够专业,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批评的?

  刘:不是不够专业,而是根本不专业,我没上过大学历史系,没从事过清史研究,只是为了进行关于秦可卿的原型研究,读了不少有关史料专著罢了,这方面的疏漏错误,真是希望各方面人士不吝赐教。

  欣慰:

  民间红学的水流旺起来了

  记:评论界称您最近一系列关于红楼梦的书“激活了‘红学’的沉闷局面”。您个人觉得呢?

  刘:我希望为民间红学拱开一道篱藩,为平民红学研究群体出口闷气。红学研究不仅应该,而且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公众共享的文化空间,现在的态势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民间红学的水流旺起来、畅起来了,这是是若干民间红学研究者共同奋进的成绩,其中也包括若干扶植民间红学的专业人士,某些大师、教授等的带动与推波助澜。

  记:下半部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讲座有哪些新的角度?什么时候能和观众见面?

  刘:下半部将主要讲曹雪芹如何超越政治,达到更高境界,会涉及到妙玉、贾宝玉、迎春、惜春等。目前下半部分讲座正在陆续录制,顺利的话9月份就可以和观众朋友见面了。

  特约记者/田小沛

  继续揭秘《红楼梦》

  刘心武拒绝“愤青”式攻击

  青年学者吴祚来的《从刘心武“包二奶”看知识分子的堕落》,称“《红楼梦》写的是一位知识分子(石头)补天不成,转入尘世,无法认同被儒化、功名利禄化、情色化的现实最终离家出世的故事。”刘心武放弃关注现实的文人情怀,沉缅于索引《红楼梦》完全是“全身心的堕落”。这篇讨伐文字认为刘心武还通过各种大众传媒方式,让全民陷入一场虚幻的狂欢,这是一种悲哀。他同时指责王蒙、刘心武等人的“红楼”情结为知识分子“堕落”、“去人民化”的明证。

  刘心武也回应了吴的说法,他说:《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名著,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宣讲《红楼梦》,与当年写《班主任》同是一种现实关怀,并无矛盾,更无所谓“堕落”。刘心武说,时下人心浮躁,缺乏信仰、妄自尊大,失去应有的人文精神,正亟待从母体文化中汲取养分,而汇聚着中国人智慧与民族精神的古典名著,就是很好的源泉。

  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讲座在央视播出以来,都市“红楼热”急速升温。东方出版社趁热打铁结集出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本人也颇为低调地表示愿以新书引来更多的方家的批评和订正。

  文/田小沛

  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闲坐说红楼 惊起梦中人

  CCTV《百家讲坛》超人气节目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文字典藏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