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仙观要为南粤先贤腾房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12:01 信息时报
五仙观要为南粤先贤腾房间(图)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左)为专家学者颁发聘书。通讯员王班摄

  时报讯

  (记者张玉琴实习生田源通讯员王班)南粤先贤馆的建设有了一个实质性的进展———昨天,南粤先贤馆入馆先贤评选委员会正式成立。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汉青担任评选委员会主任。据透露,五仙观内部分古迹将为南粤先贤让路,先贤们也将分为雕塑、挂画和画册等3个层次被展出。

  10月公布50入馆名单

  昨天上午,南粤先贤馆入馆先贤评选委员会在迎宾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这次评选委员会和专家组成员,汇聚了广州地区人文、历史、艺术、文博学界及政府文化部门等40名专家学者,并接受了越秀区有关部门的聘书。专家组将提出各批入馆先贤的名单和有关资料,供评选委员会讨论确定。评选委员会向社会公开广泛听取意见。

  由于先贤馆入选历史人物的数量较大,评选工作将按分批进行,第一批入选先贤,时限定为从古代以来至辛亥革命为止,第一批入馆的先贤名单将在10月公布,人数定为50名。至于要“公示”多少次,几个来回,有待今后视实际情况而定。

  入馆先贤从地域界定来说,就是广东和海南、香港、澳门等地;从入选条件来说,就是必须是曾经在南粤这块土地上为国家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和长期在广东工作、战斗,有重要建树,值得后人景仰的。因此,他们既包括原籍广东的历史人物,也包括虽非粤籍但在广东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王勃等争议人物不入首批

  据了解,作为南粤先贤馆前奏的《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广州史迹展》在高剑父展览馆向广大市民展出后,收到热心人士近80封来信、来电、电邮及来访,其中有名人的后代、普通学者、群众以及外籍华人,他们有的是对已收录展出的109位历史文化名人史料收集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出、更正以及补充;有的是建议一些没入选109位历史文化名人的,希望能补充进去,共提出了100多条宝贵意见。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批入馆人物以1911年前已故为界线。其中争议比较多的人物可能不列入首批入馆先贤的名单中,而是放在今后的批次再进行仔细研究。如只是路过广州而作过一首《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的唐代诗人王勃,他就凭这一首诗而入选《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展,显得太单薄。

  据有关负责人称,南粤先贤馆入选先贤的评选,将分批次逐步推进,全部评选工作长则四五年,短则两三年。据悉,广州市、越秀区已拨出资金作为评选委员会的工作经费。

  走到雕塑前耳机将有解说

  据了解,南粤先贤馆展厅建筑位于五仙观二期规划区的东北角,总建筑面积425平方米,首层235平方米,二层221平方米,面宽五开间,进深二开间;设计高度为二层,檐高7.3米,脊高10.56米。对此,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昨天向会上提出质疑:“就四百来平方米的地,摆了这么多的先贤雕塑后还能有游客插脚的地吗?”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回答说,目前大家所看到的部分古迹都将搬走,为先贤让路,入馆先贤的展示方式,将分为雕塑、挂画、画册等3个层次进行展出,而在五仙观的门口、走廊、长廊及五仙观后边的地块都将成为南粤先贤馆的二期工程。另外,在建设南粤先贤馆的过程中,强化的是精品意识,雕塑建设将结合多媒体展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集声、光、电、网络化于一体,并录制多国语言景点对应解说词,只要游客走到哪位先贤的雕塑前,耳机内就会自动传来对该尊雕塑的解说。

  据了解,经过多次专家评审,南粤先贤馆总体规划已于今年2月通过市规划局审批,园林景观部分的设计、立项、招投标也全部完成,仿古建筑部分的单体设计已于今年5月下旬全部完成。由于在西斋园发现了钟楼的红砂岩护墙,专家认为必须保留,不宜再行回土覆盖,因此,正在适度调整设计方案。目前待五仙观新的用地批准书完成及红线图修改后,报市规划局审批,即可施工。

  文物将入广州规划电子图

  在昨天的会议上,陈建华还介绍说,2003年6月开始的地毯式文物普查工作已进入尾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000多条文物信息,预计明年初,该套文物普查的13本图书将问世,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文物知识。据悉,以后对所有国家、省、市的文物保护景点、单位都将列入市规划局的电子地图,如果建筑公司提出申请要在某个地块搞建筑,首先要经过文化部门的审查,确定该范围内没有文物方才可以继续进入审批程序。(来源:信息时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