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战奇勋不可埋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新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06:3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抗战奇勋不可埋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新书)(图)
张东

  纪念的日子,总是提醒人们的记忆。

  人们都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以国民政府军队为主力与日本侵略军作战的正面战场,还有一个是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游击战为主的敌后战场。其实,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也存在着两条战线,一条是以战争为主的公开战线,另一条则是以情报、间谍、保卫等为主的隐蔽战线。这后一条战线,因为种种原因,在文艺作品中很少表现,所以鲜为人知。

  如今,岁月已经流过了六十多年,被历史尘封的许多“秘密”已经可以坦然面对世人,那些神秘的当事人,很多已经作古,而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奋斗的业绩,却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由军旅作家郝在今创作的纪实文学《中国秘密战》(作家出版社出版)为我们揭开了隐蔽战线斗争的神秘面纱。该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共产党情报、保卫工作的建立、发展、成熟过程,以及它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披露了众多情报工作人员鲜为人知的事迹和他们奇特的生活状态。书中内容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但其中最主要的章节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情报保卫工作。

  丰富翔实的史料,缜密的叙述,严格的取证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摄人心魄的真实感。特别是书中披露的大量情报保卫工作的史实,让人们看到了隐蔽战线的同志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书中介绍的一些典型事例,如中国情报机关侦获德国进攻苏联、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的战略情报,提前通报盟国,有力地服务于公开战场;中共情报人员严密监视日本动向,制止国民党投降派秘密媾和……一个个事件充满了惊险、奇特,读起来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这种以“真”为支柱的纪实文学,与以往虚构性的文艺类作品完全不同。而这个“真”则源于作者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执著的理想追求和不畏艰辛的创作实践。

  情报、保卫工作题材,向来是世界畅销书的重点选题,可是,中国此类书籍却少而又少。原因之一是隐蔽战线向来有着严格保密的传统,提倡甘作无名英雄的精神,所以,很多人知道的也不讲。另一个原因是写作这类题材存在极大的风险,且不说审查尺度的严格与程序的繁琐,仅收集资料的艰辛就足以令人却步。

  作为一名军人,作者早年就对传奇式的秘密战争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真正促使他动笔记述无名英雄业绩的,是在他从事文艺创作工作之后,是那一代情报保卫工作者渐渐老去,不断有人辞世以后。保卫工作有一句名言:生,烂在肚子里,死,带进棺材里。这里讲的是他们对工作严守秘密的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昔日的秘密,已经过了解密期,可以大白于天下,另一方面,那些无名英雄的事迹也不应该随着他们的离去而被人们遗忘。作者萌生了用文艺作品记述隐蔽战线斗争史的想法。从1991年开始收集资料,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放过任何有用的线索,不放过任何采访的机会,不管正史野史,这期间采访了上百位“特务头子”,众多官员和高层人物,请教多位情报史和公安史专家,直到2002年才开始动笔,2004年最终定稿,从收集资料到写作完成历经十四年,终于拿出了这部五十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当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采访过的许多当事人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也成了一次“抢救”。诚如作者所云:再不写,许多无名英雄的事迹就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永远逝去了。仅从这一点看,我们也要感谢作者。

  这部书还值得称道的是对人物的描述。作为一部非虚构性作品,书中所写的数百个人物都是真人真事,而且大多声名显赫,有共产党的领袖,也有国民党的高官,还有国外的知名人士。这些人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地位、角色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从前显赫后来潦倒者,有先前的小角色日后飞黄腾达的,也有被捕坐牢、挨整、被冤枉,甚至家破人亡的。如何把握好历史和艺术的尺度,给读者一些真实可信又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创作中的又一个难题。作者的写作力求客观,文中描绘的每个情景、每个故事,都来自口述者的视角。同时,叙述笔法上夹叙夹议,直接将自己的感慨抒发出来,形成一种平易、质朴的文风,让人读起来非常亲切,让那些个性十足的侦察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人们用各式各样的方式缅怀先辈,回顾英烈们的丰功伟绩。隐蔽战线的英烈们,以及他们的传奇经历也不该被遗忘,有了《中国秘密战》,我们可以告慰秘密战线的无数先烈了。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1日 第八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