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官何红仿留下“公仆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0:05 武汉晚报

  乡官何红仿留下“公仆哲学”文/通讯员高池

  记者周锐[何红仿简介]

  何红仿1958年生于蔡甸区消泗乡,1976年7月参加工作。

  2005年6月13日,何红仿在挖沟村忙碌一天后,赶回乡政府开会。晚8时许,何红仿在汇报工作时突发脑溢血,被急送医院治疗,第二天凌晨,因抢救无效病逝。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一个普通的乡干部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发殡那天,仅有两万人的蔡甸区消泗乡,竟有两千余群众自发来为他送行。

  这位在消泗乡干了30多年的干部到底做了什么,让乡民这样怀念和拥戴他?近日,随着何红仿事迹报告会在蔡甸举行,引发了与会者对何红仿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公仆情怀的思考。穷与富

  消泗乡汉洪村农民何丙祥是何红仿的“老朋友”。何丙祥家中有5亩地,每年开春,何丙祥都要摸到乡政府找何红仿借钱买种子、化肥、农药。何红仿每次100元、200元地帮何丙祥解“春困”。

  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何丙祥家颗粒不收,而小儿子却要在灾年办喜事。何丙祥又一次找到何红仿借钱。何红仿二话没说,借给何丙祥3000元钱。3年后,何丙祥才还清借款。

  在消泗乡,何红仿的穷亲戚很多。蔡甸区行政事务中心主任李绪林在消泗乡与何红仿共事14年。他说,每个月发工资没几天,何红仿口袋里就空了。问钱到哪里去了,他说,谁借了几多,谁借了几多。

  其实,何红仿家里并不宽裕。直到当副乡长后,工资才1500元。他上要赡养两位老人,下要抚养一对儿女,妻子长期没有工作。

  何丙祥说,后来才知道,何红仿是从他朋友那里借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然后自己每月从工资中挤钱还债。

  何红仿死后,家中仅有像样的电器是一台21寸彩电,家里没有一笔存款,有的却是为儿子上学借的5万元债务。

  宁愿自己坚守清贫,却尽力帮助困难群众。何红仿的富与穷,看你拿哪把尺子去衡量。

  何红仿在日记中写道:湖区干部穷,湖区百姓更穷,能帮他们多少帮多少。苦与乐

  消泗乡是蔡甸区最偏远的湖区,也是革命老区;既是“水袋子”,又是“血吸虫窝子”。在消泗乡工作,干部福利待遇差,办公条件差,外地干部不想来,本地干部想调走。何红仿在消泗乡工作30年,没有向组织交过一份调动申请。

  何红仿在副乡级领导岗位10余年,近10年分管防汛工作。在每年防汛的日子里,他要无数次走遍全乡98公里堤段、14处泵站、17座大小涵闸。近10年中,由于奔波防汛一线,何红仿长雨靴穿烂了12双、雨衣穿破14件。

  由于常年与疫水打交道,何红仿身染血吸虫病和严重皮肤病,皮肤长年起红斑块,恶痒难耐,久治不愈。在他离别人世,亲人们为他换衣服时,他那浑身红斑块,让亲人们泪流满面,痛哭不已。

  然而,何红仿在消泗乡干得有滋有味。

  他说:“我是消泗乡土生土长的干部,能有机会为父老乡亲干事,再苦也甜。”

  他还说,我们当干部的旱涝保收,一个月1千多元钱,农民风里雨里得洒多少汗珠子,能不知足吗?

  是苦?是甜?什么人咂出什么滋味。

  进与退

  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升迁,是一个党员宗旨观念强弱和一个干部公仆意识虚实的“试金石”。

  2004年5月,蔡甸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全区街场乡镇108名区管干部或提前退养;或改任非领导职务。何红仿的组织考核和群众投票等几项指标均遥遥领先,但组织上考虑消泗是个由两个乡合并的乡,干部职数少,年轻干部多,决定年龄相对较大的何红仿由副乡长改任副主任科员。

  从一般干部到副乡长,又从副乡长到一般干部,“革命”30年,一夜回到从前。对组织的决定感到意外的何红仿,心里有过斗争,但最后很快就平静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消泗乡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下岗”的干部较多,一些干部闹情绪上班晚,下班早,平时总是将“有酒喊我一声,有事就当我死了”的气话挂在嘴边。

  何红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帮党委做工作。何红仿说:“你们感到委屈,我也一样。不说别的,只想想过去别人何乡长前何乡长后地称呼,现在喊么事就不晓得了。大家有情绪,可以理解,说穿了,就是个面子问题。如果大家认为从领导岗位下来很没面子,但是如果不正确对待,闹情绪,让群众看扁了,那才叫真丢面子。丢个人面子事小,丢党的面子事大。”

  在何红仿耐心劝说下,消泗乡这些干部很快转变思想,丢下包袱,重新投入新的工作岗位。

  生命的价值,是无数人探寻的课题。诗人用诗句探寻生命的价值,何红仿用生命应验诗的哲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