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情伴随志愿走--“超龄”志愿者朱敏才、孙丽娜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0:33 贵州都市报

  北京的初春,一对退休老人的家中。孙丽娜是个急性子,又是个热心肠。看了志愿者徐本禹的事,她坐不住了:她想到贵州乡村教孩子们英语。有了心事,她照旧第一个对先生说。与她的性格相反,老伴朱敏才沉稳,凡事极有主张,言语简捷明快:“你去哪里教书,我也去,更何况贵州还是我的故乡。”一转眼,老两口回到贵阳已3月有余。那天,本报刊登了他俩因为年龄大而被多方婉拒的事,谦和的朱先生也有些急了:说我比你了解农村,那里一是缺医少药,再就是缺好老师。我们自己找一所学校是很容易的事,为什么要给别人添麻烦呢?孙丽娜很了解老

伴:在国外游走了十几年,喜欢低调处事,临了回到了家乡,一不留神就成了“新闻人物”,老先生有点回不过神来。不过,从北京到贵阳,“志愿”数月没着落,找报社只想达成心愿,并非为了“出名”。虽受了委屈,但见先生不高兴,她忍了忍,没有吭声。报纸反馈的消息既让他们欣慰,又化解了“矛盾”。相继有望谟、紫云、凯里几处的政府和学校向他们发出了邀请。不过朱先生认为,既然已先答应了望谟,那就是望谟了。这也是他们相处的方式:“台前”诸事由太太张罗,“幕后”方向由先生定夺,所谓争吵,不过是商量,10多年了,他们从没红过脸。本月24日,他俩终于要启程了,望谟县派人派车,专程接他们下乡。见证人分两方,一方是望谟县,一方是都市报。双方表达了共同的心愿:两人年事已高,特别是朱太太,除了国外,只呆过北京,在望谟能呆上一年、半载均可,如果不适应,一定及时回到贵阳、北京。闻听此言,朱太太红光满面,两眼泛着泪光,朱先生自言自语:“这样动静太大了,还是给人家添了麻烦。”

  【夫妇俩的贵阳琐事】

  贵阳,上合群路。他俩借住的房子。本报的第一篇报道,用了“租房子”的字样,其实房子是朱先生的弟弟借给他们的,分文未取。朱先生叮嘱太太,给弟弟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千万别去怪记者:“年轻人,哪有不出错的,别伤了那个热心的小伙子。”朱先生在贵阳有个和睦的大家庭,兄弟姐妹轮流着请他们吃饭、出游(朱先生说,家乡也罢异乡也好,总要有个把让人魂牵梦绕的人,才会对那地方生出感情来)。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弟弟们会带来些贵阳人对老两口的关注:“那个当过经商参赞的人真是你哥哥?他真的要到望谟去?你哥哥嫂嫂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但更多的是钦佩和关注。一位贵阳的老志愿者曾在望谟服务过,这次主动与他们同去,说是要当“向导”。他们也自己动手做饭。每月4000余元的退休金,一半留给北京的一双儿女,一半留作生活费。一般情况下,朱先生的早点是肠旺面,最好的是九中旁边那家,每天都要排长队。他认为,一个对美食执著又专注的人肯定是个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所以,有时候他也去排上一回。朱太太对那红红白白的一碗不敢恭维,刚到贵阳时吃了一碗,嗓子有半天说不出话来。她喜欢吃粉,圆圆滑滑的,北京没有。他俩花销极少。省下来的钱,可接济个别生活困难的亲戚。朱先生对太太说:“一个人不是看他给了多少,而是要看有多少给多少。”太太对先生的这番话很是崇拜,老朱却老实地说:“这哪是我说的,是电视剧里的台词。”常伴左右的是一只叫“宝宝”的纯种墨西哥吉娃娃,是只弃狗。北京闹非典的时候,一些人家将无论贵贱的宠物一扔了之,朱太太就是那时收留了“宝宝”。朱先生说,一到危难时候,人类就会显示脆弱而自我的本性。若要追究许多事的源头,“祸首”一定也是人类本身。有了太太的热情和先生的深沉,“宝宝”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宠物。从北京到贵阳到望谟,主人对它不离不弃。在贵阳最大的发现是“公厕收费”。最精确的核算是“以每人每天如厕5次计,1元钱就是1个背篼的一顿午餐(两个馒头),如果我每天的收入只有10元,我也不会花钱上厕所。”他们建议取消公厕收费,因为“背篼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应该维护他们的利益。除了温情脉脉,琐事也有“火爆”的时候。朱太太戴了5年的耳环被抢了。出事那一刻,她在惊吓之余大叫起来:“光天化日之下,你们贵州怎么这样差!”朱先生也急了,“我们贵州怎么啦?北京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吗?”“贵州”、“北京”之争告一段落,朱先生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达成“共识”。第一,贵阳的治安总的来说是不错的,警察们太辛苦,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类事就不报案了;第二,不告诉小何(本报记者),一见了报,会影响贵阳的“和谐”形象,让外地人“见笑”。见夫人识大体顾大局,朱先生又进一步开导:无论北京还是贵州,发展中的中国,都还有穷人存在,人一穷就百事哀,非到万不得已,一个倒大不小的孩子,怎么敢动手抢人?如果他拿了你的耳环,吃了回好饭菜,你不也就积了德了?当然,盗窃抢劫是犯法的行为,是谁也不会允许的。述说这事,朱太太又眼泛泪光,无比深情:“我先生,他是个好人。”坐在合群路阴凉的房子里,仲夏的正午也只需把电扇开到最低档;走在黔灵山小径上,微风清凉,身边的人们步履从容,树上的绿叶摇曳无声。朱先生说:“我活了半辈子,走了半个地球,我们贵州,真的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夫妇俩的北京往事】

  时间回到1965年,中国外经部(后合并为今天的商务部)、新华社等单位从全国各地精挑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其中有龙本畅、龙永图和毛众役等7人来自贵州。朱敏才最早的“游历生涯”是在非洲。上世纪70年代,国家对外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援外”,在亚非拉许多国家都留下了那一代援外人的足迹。朱敏才说,一个人的经历和业绩,大背景都是国家的体制和形势的需要。那些年,他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中英文语言的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发挥。见多识广是一回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是一回事。凡事只要你付出了巨大的热情,保持了虚怀若谷的胸襟,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就足够了。正常工作之余,老朱编辑与参与编写了500余万字的书籍,中英文互译也超过500万字。不过他自己“认帐”的只有三本书,一本是《自学快速阅读法》,一本是《成功方略》,再一本是主编的《跨越世界屋脊》,该书为中国公司和企业进入南亚市场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前一本我们在网上仍能查寻到,译者果然只署了朱先生一人的名字。从援助非洲到加拿大访问学者到中国驻尼泊尔使馆经商参赞,国内歇脚的地方总是北京。问及北京的好,朱先生笑了笑指指太太:“有她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对孙丽娜来说,最幸福的时光反倒是离开北京。1996年起,她随丈夫到尼泊尔生活了近4年。最让她怀念的不是身着旗袍游走在各种晚宴,也不是五星级酒店和奔驰车,而是与丈夫朝夕相处的日子。是两人自己动手做的“炸酱面”。两情若是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朱敏才有几样爱好:电脑、摄影、学中医、下象棋。前三样称得上专业水平。下棋比较业余,偏对下棋最是兴趣盎然。在北京的公寓里,老朱的思绪时常会回到贵阳西湖路,怀念年少时“下遍一条街”的壮举。后来收了几十本棋书棋谱,方知棋局之难料。最喜欢的两本是《自出洞来无敌手》和《适情雅趣》,“当头炮”对“屏风马”,炮马争雄几百年。“屏风马”对“当头炮”,以柔克刚,既是棋局,更是世事。有了先生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孙丽娜也“齐头并进”。早在小学毕业时,老师评价行伍出身(全家有11个军人)的女孩孙丽娜用了四个字:桀骜不驯。她是北京市第一批自学考试录用的小学英语教师;尼泊尔几年,用钱最多的地方是上英语学校提高英文,临近退休,她拿到了自学本科文凭。“到贵州教书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自己身体尚好,头脑还行,学过的知识不教给需要的孩子们,不是就浪费了吗?”是人就会有烦心事,每当我们无意中触及,两老总是用微笑绕开,朱太太更是拿出为人处世的“10字方针”:勤奋:在人生的每一时刻;不管:在力不从心之时;忘掉:在心魔困扰之际;乐观:自寻其乐,自有所乐;自然:顺其自然,潇洒自然。当然,我们不用问就知道,这10个字,是朱先生“赐”给她的。 作者:孙雁鹰何星辉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