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房地产政策发生微妙变化 房地产不可能冷下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0:4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2日电据深圳商报报道,8月19日在京召开的央企负责人年中工作会议公布的一则消息引人关注:今年上半年,中央级国有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亏损面增加,其中,利润增幅下降的有106家,利润下降的有67家,集团一级亏损的有26家,亏损面为15.4%,二级子企业亏损面更是高达37.3%。经过几年国资有退有进的调整,硕果仅存的100多家央企基本上都是竞争能力强,在本行业内处于垄断或半垄断地位的企业,央企如此,则其它企业可知。近段时间已来,有关企业利润下滑赢利空间日见局促的说法,也时见于研究报告和,足见目

前中国经济形势确有需要警惕的一面。

  在总结央企上半年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时,李荣融首先提到了“成本费用增长过快”,而“成本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则是由“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的。按说,水涨船高,上游的“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你提高你的产品价格就是了,如此传递,最终是消费终端价格的上涨,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新华社的一则新闻分析提到: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的时间,工业品出厂价格却上涨了5.6%,涨幅高出3.4个百分点。虽然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存在着传导关系,可目前却不存这种传导的市场环境,“据一些机械、家电、纺织企业反映,他们感受到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不敢轻易涨价。主要原因是,消费市场是买方市场,企业竞争激烈。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企业只有采取压缩利润空间的办法。有的企业即使出现亏损,也得咬牙挺住。”一句话,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的主要原因还是:上游的生产资料在涨价,终端的消费需求却没有紧跟步伐。

  起于去年以防止房地产、钢铁等行业过热为内容的宏观调控,在刚刚取得成效后,我们又面临着通缩逼近的阴影。中国经济复杂就复杂在这个地方:幅员广阔,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使得中国经济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存在着“冷”与“热”“涨”与“缩”并存的情况。因此,我们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也切忌简单化。应该说,目前存在所谓的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核心仍是结构性问题。还在数年前,人们提到消费结构升级时,必提两个行业:房地产和汽车。鉴于目前国际油价飞涨、汽车业全面放开以及城市交通客观存在的问题,汽车业暂且不提。而房地产呢?8月15日,央行出台《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明确肯定了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并表示要“继续支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支柱产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其实,房地产业近些年来对拉动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早已是不争事实,无须央行再来“肯定”。在这个时候再来“肯定”一遍,无非要表明一下央行对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所寄予的厚望。央行报告的措词意味深长:“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其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发展房地产业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加速实现城镇化,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早在整顿房地产市场之初,国家就一直强调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但不要忘记,“两点论”的旁边,一定有“重点论”存在,在“整顿与发展”两手抓的同时,孰重孰轻,孰紧孰松,全看当时的经济环境。央行15日的报告是否意味着中央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发生变化了呢?基本政策没有变化,但重心似乎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因此,对于央行同一份报告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我们切莫看着是房地产紧缩政策又一张牌。近年来房地产局部地区非理性扩张以及某些制度方面的缺陷,已给银行积压了很高的风险,此举最终不过是抬高房地产开发的投资门槛,保护消费者和金融机构。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的作用,央行目前的政策似乎正在趋向积极。报告指出,央行目前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策略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促进中西部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市场最容易涨价的地区则予以重点监控。

  因此,房地产是不可能冷下来的,也不能冷下来!上周发布的两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一是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同比回落,但环比增加。二是北京市统计局公布:7月份,房地产商投到北京商品住宅的资金量开始增加,而这个数字在前6个月的统计中还是负增长。

  那些手中持币等着房价跌下来再买房的人可能要失望了,如果房地产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无可比拟”,我们怎能期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房价下跌?更何况,在取消“房屋预售制度”之后,短线商品房的供给量还会减少。(江风扬)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