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童年闺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1:00 重庆晚报

  张倩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带着襁褓中的我搬入了复兴路的一所平房中。在这20平米的空间中,一家三口安定下来。

  所谓的厅里,一个破旧的布沙发,简单的木制家具依墙而立。余下的一小块地方就成

了父母的主卧。而我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自己的房间——空中闺阁——父母在厅的上方搭制了一个原木小跃层,作为我的卧房。三人的空间就此分割确立。

  较之现今独立的卧室,我还是比较中意我那空中闺阁。记得,棉垫直直地躺在木板上,那就是我的床,被褥慵懒地趴着,目光温和的小台灯摆置在枕头边。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种日式风情。阁楼上还有一扇圆形的窗户,透过窗口,可以看见屋外的那棵梧桐树。每日清晨,柔和的日光洒在我的发梢,梧桐树上小鸟轻快的歌声将熟睡中的我唤醒,那时的我总是喜欢赖床,静静地躺着去感受那份属于清晨的舒爽,新的一天就在这样的恬适中开始。

  或许想来有些奇怪,那时将一个6平米大小的房间专门作为饭厅,真够奢侈的。其实不然,那时家里没有厨房,一尊炉灶,几方煤墩,一张方桌,几根长凳,全都挤堆在这狭小的空间中。

  80年代末,父亲扮演起鲁班的角色,大刀阔斧地改造陋室的结构,一番大兴土木后,屋前的一块小空地,变成了父亲的厨房——父亲在其间愉快地把玩着手中的厨具,做出喷香的佳肴;添置了母亲的卫生间——每天母亲都在此间将浑身泥浆的我洗得干干净净;夜晚,我与朋友埋伏扑捉出没于此间的蟋蟀,乐此不彼。同时,我也从半空中降落,着陆于以前的饭厅,有了正式的床,以及书桌。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读小学四年级,父亲分到了公寓。而那装满了童年时家庭的艰辛与幸福的平房则被夷为平地,只剩下零星的瓦砾。

  某年寒假回家时,再次路经旧址时,一栋高楼平地拔起,只觉心中一丝感伤泛起——筑构记忆的地基已了无踪迹。网络编辑:李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