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狮村历经400年沧桑风韵犹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1:06 南方日报

  这里住的是东汉杨震后人,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好

  黄狮村历经400年沧桑风韵犹存

  珠三角民间采风

  直到今天,惠东县多祝镇黄狮村的杨氏宗祠大门上,仍张贴着“经纶盖世推三相,清白传家守四知”的大红门联。

  “说起这里贴着的‘四知’,还流传着一段故事呢。东汉的杨震是我们这里杨氏族人的祖先。”黄狮村前任村支书老肖指着对联讲了这么个故事:

  一天夜里,杨震的门生王密来看望老师。

  “恩师,多亏您的举荐,我才有机会为皇上效力。现在您荣升东莱太守,这是晚生一点小意思,权充贺仪,请笑纳。”昌邑令王密向左右看看,一边说,一边从胸口摸出黄金。即将离任的荆州刺史杨震大吃一惊:“我因为了解你的高尚品格,才举荐你做官,难道你就不知道我的品格?这礼我不能收!”

  “晚生当然不敢唐突恩师的高风亮节。不过,现在深更半夜,也没有人知道。您就收下吧!”王密坚持道。

  杨震勃然色变,沉着脸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一砖一瓦都成历史人文载体

  黄狮村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中期已形成相当规模,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目前保存下来以“武魁楼”为代表的四合院式建筑有数十座。步入古民居群,门楼、民居、书室、宗祠、神庙、牌坊、花园、水井错落有致,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壁画等建筑工艺随处可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历史与人文的载体。村里的古民居建筑群,默默地记载着肖、杨、许、郑4个家族400年来世世代代在这里的生生不息。

  黄狮村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墙由围墙(大部已毁)和民居外墙构成,将内城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式建筑与河卵石小巷围在城内,形同城堡。城堡有东南西北四门,其中的一个门楼上的匾额写着“皇思扬”3个大字。

  老肖说,这座城门建于康熙年间。当时的村民认为他们安康的生活来自于皇恩的浩荡,虽然偏居岭南一隅,在山高皇帝远的村落里也不能须臾忘记“思皇、扬皇”。

  “皇思扬”成了后来的“黄狮村”。村里的老屋,虽历经沧桑但大部分得以保留,成为山村历史,乃至国家兴亡的见证,近年来逐渐引起了文物考古学界的关注。

  筚路蓝缕 开创基业

  据史料记载,黄狮村村民的先祖在明末从福建漳州移居此地,开创基业。他们或务农经商,或文武入仕,经过200多年的苦心经营,积累了相当的财富,终于促成了黄狮古村落的形成。

  乾隆49年(1784年)是黄狮村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当年,强壮的黄狮村青年肖凤来得中第33名武科进士,个人功名带动了家乡的发展。乾隆55年(1790年),村里建成“武魁楼”;嘉庆20年(1815年),适逢肖凤来之父80大寿且五世同堂,皇帝赐建“介寿贻谋”石牌坊。

  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几十年间,“将军第”、“进士第”、“翰林第”、“大夫第”、“都尉第”等大批宅第建筑也相继建成;“大学堂”、“龙光书院”、“登云书室”、“芝兰书室”、“关西学堂”、“养正山房”等读书育人的场所应运而生;“协天宫”、“关爷庙”、“北帝庙”、“观音庙”、“青丝观”等寺庙及大小家祠逐一出现;供大户人家休闲观赏的花园、村民习武强身的武馆、池塘、水井等散落其间;为加强村内防御功能,还相继建起了坚固的围墙和城门,“皇思扬”门即是较具代表性的城门之一。

  “你看,这副‘忠孝无余地,春秋不老天’的对联,署名为‘沐恩庠生杨沾先敬题’。”老肖说,“这个秀才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来在汕尾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回乡题写了这付对联。到今天,我们黄狮村的小孩子也经常拿书法比赛大奖。”

  静穆的生命力

  黄狮村古建筑,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命运。

  1900年,上一个世纪之交,整个国家正经历“3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黄狮村不但有数人从这里出去为官做宰,更有不少商人走南闯北,使黄狮村成为富甲一方的乐园。当年农历闰八月,兴中会归善三州田起义军攻入村庄,焚烧房屋,诛杀清兵等数十人。据说,大火燃烧数十日才自然熄灭。逃难的乡亲回到故居,目睹断壁残垣无不伤心落泪。

  1966年,红卫兵大破“四旧”,浩劫再次光临黄狮村。情绪激动的红卫兵小将发现,小小的黄狮村里到处都是“四旧”。他们横冲直撞,又砸又打,“介寿贻谋”圣旨牌坊惨遭破坏。

  中国村落文化的生命力是顽强的。黄狮村的价值,终于在另一个世纪之交被重新发现了。2000年6月,惠东县文物部门在文物调查中发现这个古村落,立即开始做保护规划工作。当年11月27日,“武魁楼”和“大兴门”被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的文物专家认为,黄狮古村落是东江地区乃至广东省一个面积较大和建筑数量较多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保存也较为完好,为研究岭南民风民俗和乡土建筑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老肖眼里,黄狮村任何一个砖雕,任何一块石头,都有独特的内涵,“你看,我们这里屋瓴的数量,雕画的形状,都有品级的讲究,跟现在宾馆的星级一样,含糊不得。”他说。在一个镂空的石雕窗前,老肖停下脚步。他解释说,这个石雕,中间镂空的部分为心形,上下两个蝙蝠互相对称,这就叫“福福相连,心心相印”。

  而另一个大一些的石雕窗户上面,出现了一只仰面朝天的老鼠的形象。老肖说,老鼠,在北方被称为“耗子”。而客家话把“孝”读为“耗”,于是,“耗子”就成了“孝子”的象征。

  踏着鹅卵石铺砌的古驿道穿村而过,放眼望去,100多座民居,依地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山坡和开阔地上。“青砖黛瓦石门框,鹅卵石道走四方”。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在南国的骄阳下,黄狮村仍静穆地显示着它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李长虹 王小飞

  通讯员 陈杰忠

  图:

  黄狮村的“皇思扬”城门。 李长虹 王小飞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