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问出作案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2:30 新闻晚报

  ———审讯专家于振河破案实录

  2、组成4人审讯专案组

  经过刘长林的详细交待,警方得知放钎子的共有两个人,一个叫王景林,另一个叫徐永江,都是刑满释放人员,目前以干力工活为生。他们经常在刘长林家里放着两把钎子和一

根撬棍,据说都是用来干力工时用的。

  其实,情况问到这里也可以放人了。干力工活的,哪能没有工具?在朋友家放工具还有可怀疑的么?

  但是,周支队长凭直觉觉得这两个人的疑点很大,他们会不会就是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呢?为什么一定要把工具放在别人家而不是随身带走?如果真是干力工活,应该工具随身带,这样才方便干活。像他们那样,工具长期放在他处,不是懒惰就是有其他问题!

  必须找到他们本人盘问一下,是不是作案人,仔细盘问盘问应该能问出点眉目来。

  随后,警方派出了两组警力,分头对王景林、徐永江进行了围堵。大约在中午10时,两个人都被带到了派出所。

  “你们准备铁钎子和撬棍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会有这么多工具?”周支队长亲自主审徐永江,王景林由张宇新主审。

  “我们是干力工活儿的,经常得干给人砸墙呀、撬砖呀之类的活儿,所以得有这些工具。”他们的回答并无破绽。

  “干力工活?那为什么把工具放在别人家里?怎么不带在身边?”周支队黑着脸又问。

  “我们家离找活的市场较远,因为来来回回带着工具不太方便,所以我们习惯把工具放在朋友家里,用或者取都很随意。”他们的回答也几乎完全一致。

  周支队长和张宇新所长都审了对方好一会儿,也没有找到任何破绽。

  放了?还是继续审问?周支队长把几个民警汇集到了会议室,准备商量商量下一步的审讯对策,并一再叮嘱派出所的民警要好好看住了,别让他们跑了。

  十多分钟后,负责看守的民警去了趟厕所,回来发现徐永江已经没了踪影,而王景林还在试图逃跑。

  “徐永江跑啦!”民警叫了一声,周支队长迅速赶到审讯室,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人一定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徐永江不应该跑!如果是一身清白的普通百姓,别说是到了派出所,就是到了公安局见了局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下一步必须加大对王景林的审讯力度,必须把他攻下来,一定要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周支队长说。在他的指挥下,刑警支队与龙潭派出所联手对已逃走的徐永江家进行了搜查。

  今年35岁的徐永江长期独居,住在龙潭区新吉林街二道胡同。搜查过程中,民警们发现了一双胶鞋,鞋印与一个月前全市发生的几十起盗窃案件现场遗留的足迹完全一致。这基本就可以确定,徐永江为重大犯罪嫌疑人之一。警方继续进行深入搜查,然而并未再发现其他重要证据。其他钱、财、物呢?会不会已经被徐永江转移走了?或者处理掉了?

  至此,本案已经有了眉目。基本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应该包括徐永江、王景林,也许还有其他人。但徐永江目前不知去向,要想揭开本案的谜底,看来只有从王景林下手了。

  王景林很快以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民警们组成了强大的审讯阵容,制定了周密的审讯计划,对王景林进行了猛烈进攻,但两天过去了,王景林丝毫不松口。

  “我没有作案!徐永江作没作案我不知道。你们放了我!打死我,我也没作案!”王景林一直只重复着这样的话。

  怎么办?“请于振河来吧,也许他有办法。”有人提醒周支队长。

  接到通知时,于振河正忙着另一起案件的审讯工作,幸好那起案件已经进入了尾声。头发花白的于振河拖着那条受过重伤的病腿,来到了龙潭公安分局。

  于振河首先仔细阅读了本案的卷宗,然后就本案的详细发案情况及警方前期工作情况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汇报。他一直很专注地倾听每一个细枝末节,不时皱着眉头,很少插话。当侦查员将整个情况汇报一遍后,他才开始有条理地就几个疑点提出自己的问题。

  目前,本案基本已经没有其他线索可查了,只留下了一个王景林,还在一个劲儿地叫嚣:“我没有罪!你们抓错人啦!”

  但是,如果真的没有问题,徐永江为什么要跑?跑了就说明他心里发虚,说明他有事怕公安机关的审查。而与徐永江长期在一起的王景林应该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他们当数一丘之貉。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当然就放在了对王景林的审讯上。

  周支队长对于振河说:“老于呀,这个案子能不能破,目前看完全就在于你们审讯工作的开展情况了。王景林是我们的突破口,可他也是个硬骨头,我们其他民警没有啃下来,大家可都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我们盼着听你的好消息呀!”

  于振河笑笑,说道:“只要他作了案,我就有办法让他说话。而且得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随后,龙潭公安分局侦查员张彦、王保洋,吉林市铁路公安处的孙成明,再加上于振河,组成了系列盗窃案的4人审讯专案组。而于振河当然地就成了本案的核心主审。作者:李吉胜中国检察出版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