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战茅山 陈毅赋诗 踞敌侧 日寇胆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5: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上海沦陷,继之南京也沦入敌手,苏南人民被推入国破家亡、水深火热之中。生死存亡之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应抗日烽火而生的新四军组建而成,带领江南儿女抵御外寇,救亡图存,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6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走抗战地,来到被列为当时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的茅山,眼前松青柏翠,满目生机,36米高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气势雄伟。碑刻上记载:“1938年5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

地。在陈毅、张鼎丞、谭震林、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子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敌四万余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新四军挺进茅山,拉开东进序幕。山下就是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建筑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展出革命文物1400余件,图片2000余幅,以及部分中央领导及新四军老战士的题词。以茅山山脉为延伸的苏南抗日根据地雄踞江南,虎视京沪,屏障江淮,拱卫浙皖,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不仅在新四军东进北上发挥了重要的“通道和跳板”作用。也因处于日伪的“卧榻之侧”,穷凶极恶的日寇极欲除之而后快。

  故事:韦岗伏击

  1938年6月17日,我新四军先遣队在离此10多公里的韦岗设伏,击毙日军少佐以下官兵15人,伤日军10余人,击毁军车4辆及缴获武器一批。这是新四军江南敌后抗战的第一仗,首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军民的抗战情绪,增强了胜利的信心。陈毅口占七绝抒豪情:“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故事:苏南一绝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茅山景区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建成于1995年,1997年有人发现,每在纪念碑下放爆竹,此处就会清晰地传出“嘀嘀哒”的军号声。参观者除瞻仰纪念碑、缅怀先烈外,“放鞭炮,听军号”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被誉为“苏南一绝”。当地人说,那是战死的新四军小号手在吹军号。当地有一个传说:当年我新四军与日寇在这里的一场激战中,一名新四军小号手献出了他年仅16岁的生命,牺牲时仍保持着吹号的姿势屹立不倒。当地人说因为鞭炮好似枪响,“小号手”泉下有知,疑为战斗打响,于是一跃而起吹响冲锋号。

  故事:绝食殉国

  巫健柏老人是新四军烈士巫恒通的小儿子,今年已经77岁了。1941年9月6日,专员巫恒通不幸负伤被俘,绝食8天后壮烈殉国。巫曾领导地方武装编入新四军,为新三团团长,转战于茅山地区,打击日寇,屡建战功。敌人为了达到劝降目的,将当年只有11岁的巫健柏掳至城内,妄图以此动摇巫恒通的抗战意志。巫恒通在生命最后时刻见到幼子,一时百感交集,乃挣扎坐起,手抚健柏,历数文天祥、史可法等至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谆谆教导他继承父辈遗志,长大后献身革命,完成神圣的民族解放未竟事业……巫健柏老人向我们深情地回忆着斯时斯情,在场者无不为之肃然动容。

  故事:颗粒归仓

  南京军区原后勤部长陈辉,高淳人,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抵达高淳时,他15岁。苏南地区沦入敌手,他当时和大多数乡亲们一样,看多了日寇凶狠、兵匪横行,开始时对这支穿着草鞋、衣服破旧的队伍疑虑颇深。新四军到高淳时,遵守群众纪律,不惊扰当地群众,夜睡稻草门板。正值夏收夏种,又紧急动员布置驻县郊部队帮助农忙,严格做到“颗粒归仓”,得到群众一片赞扬。大家看到新四军帮助乡亲们办实事做好事,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广大青年踊跃参军。

  故事:三请三仙

  在著名的茅山乾元观,张道长告诉我们曾发生在观里的“名医辛三仙献药作对联”的故事。新四军进入茅山抗日,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治疗。得知有个姓辛名三仙的老道因不愿给日本兵看病,避进茅山乾元观,陈毅三进乾元观请辛三仙。每次留下一句诗文,表达救国抗日之志。辛三仙欣然献出一年来采集的草药,并决定在乾元观设立新四军医院,由他采集中草药医治。陈毅听后,感动不已,紧握三仙的手吟出一联:“三顾道观,三拜三仙仙出山”,辛三仙一听,当即吟出下联:“四读雄文,四仰四军军进观。”(子琦/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