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篇3个月后的后续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1:48 东方早报

  昨天早报A8版刊登的《沪上诞生首栋“空气环保商务楼”》,追溯源头,这则新闻却是3个月前早报所作报道的一篇后续报道。

  今年5月,在上海信息大楼的一家公司的员工认为,该大楼全封闭的结构造成楼内通风有问题。记者随之采访了楼内物业方和大楼的设计方,全面报道了该大楼被指通风问题的来龙去脉。

  报道见报后,反响极大,大楼内许多租户与物业方交涉。物业方面与早报联系,坦陈面临很大压力,希望能继续报道这座大楼物业方下一步的治理工作及检测进展。

  是否继续报道?我们内部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几个月过去,已经失去了追踪报道的效果。另外,如果再报道检测结果是空气质量达标,无异于“自打耳光”。

  争论后,部门内部统一了认识:面对新闻真实,持续关注事件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才是个有责任的媒体应该担当的。

  随后三个月,早报记者与物业方一直保持联系,并为上海信息大楼联系了权威的空气检测机构。三个月后,一篇看似“自打耳光”的后续报道出现在昨天早报的重要版面上。

  在当下,有的追踪报道追的是轰动效应,这是“请功型”;有的追踪报道追的只是为能够自圆其说,这是“赎罪型”;还有的追踪报道只是为了有个光明的尾巴,这是“自欺欺人型”。

  在当下,几天为周期的所谓追踪多了,数月甚至数年的追踪少了;以“搞”倒谁为目的的报道多了,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少了;不少追踪报道最后蜕变为报纸和报道对象两方的“战争”。

  媒体可以是事件的记录者,可以是事件的推动者,但不应成为事件的主角。以这个原则来评判,《沪上诞生首栋“空气环保商务楼”》在时效性上虽然弱了点,但它至少是一篇基本合格的追踪报道。 东方早报大都会新闻部副主任李鑫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