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网上看民意 8月22日热点新闻留言选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2:03 人民网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和观点。)

  公民有学习权,提供教育机会是国家的义务。立法强制的前提是国家免费提供9年义务教育。有财力的地方当然可以率先实现12年义务教育,但是不要让交不起学费的人违法。

  中国现在以及将来的问题你们看清楚了吗?这些问题能通过增加三年的义务教育来解决

的吗?我赞同暂时别推广12年义务教育,那根本就是一种冒急不自量力的做法,中国现在的从教育体制到教育指导还有大把问题呢

  中华民族的长期战略是实现全民族的大统一,大复兴,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制,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培养亿万青年一代的首要目标是:一是要有大中华的统一意识,坚强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即爱国家,爱民族;二是坚强意志,即创业意识,吃苦耐劳意识,奉献意识,拼搏精神;三是要具有实用的技能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四是要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即具备优良民族传统的礼仪常识.没有这四条基本内容,教育改革将必定失败.

  我赞成义务教育12年制。因为1、减少社会闲散人员,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社会更加和谐。1、提高全民素质,使未来几年,我国全民素有明显提高。3、全民素质的提高,使我国的劳动者水平提高,创造的劳动成果技术含量更高,社会财富也会增加,4、也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劳动者接轧的必要。

  义务?权力?捞钱?还是恢复到我们读书的50年代吧、一个工人还能让几个孩子上学,现在能吗?不要只看到暴富的人有能力让孩子出国留学。

  义务教育存在贫富不均,缺乏公平性,值得深思!应该在公平、高效上下工夫。

  义务教育,不在九年还是十二年,关键是政府、学校的“义务”尽到了多少?老百姓为了孩子上学不堪重负,而学校只顾变着法收钱。

  综上述网民不同意的观点,是两点:一是钱的问题,这问题提得很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有所为,可以加大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加大百姓的负担。其他地方可以节省。教育投入不能省,投下去不光一投了之,要立法、进行审计。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是:到底是免费还是自费的问题。本人的观点是:在9年制是免费,且强制。加强执法力度。有辍学在家的孩子,追究监护人的责任。至于10到12年可以根据地方才力,量力而为。地区发达的,可以先行。也可以义务而平价。总之反对者也无非二点。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点。这利国利民的好事谁不想呢?更多留言……

  国家、高校、科研院所甚至政府都要用制度、求实、求是、公平、公正等规范约束,再不要搞假、大、空了。如此下去,出不了成果、人才,整个科研工作也上不去。应该建立不同的任用、考核标准。现在全国此方面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可以说和二十多年前没有什么区别。易压抑“人才”,严重影响出“成果”。

  周光召说得太对了,这种现象在科研机构和高校已经是相当普遍了.大学只要是官,职称、科研经费马上就有,而在第一线的人员,就是搞的再好只有参与领导主持的课题的份(实际工作是他们做),职称是领导先上后再群众,高校中津贴是领导最高。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部和科技部“保先”教育中,就没有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下轮高校的“保先”教育中,不知有没有人提出这类问题。

  说得太有针对性了!其实这个现象正是我国一再落后的最大的症结。

  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明白,在非常有限的课题经费的分配中,只有进入决策圈的少数人才能分得一杯羹。那么看出门道的人们,当然趋之若鹜。那些当了官的科研工作者,在获得了足够的机会和经费之后,大多都会做得更有效。比如一所大学的校长,他的研究是要做一生的,而校长可能只是一届,你能让他当校长时不做课题?或是让党委书记妆校长?专家当官为的是利用专家的才智提高管理的水平,如果一个真正的专家用一半的精力来做管理,是不是比一个蠢才尽全力更有成效?

  周光召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大学里也是如此,头头们“既做官又搞科研,做官不为大家好好服务,真正搞科研的人没有科研经费,严重影响了科研事业发展。”。上述这类“双肩挑”的干部体制对群众性科研起的是拦路虎的作用,同时它时时刻刻在破坏科研队伍的团结。我国科研单位和大学里群众性科研开展不起来的原因就在于此。这个体制问题必须改革,不改我国科研不会大规模迅速发展,也很难快速出人才。

  这种现象基层的所有人都知道,难道上面的就不知道?教育部和科技部的官员就不知道?还是不敢说?什么“双肩挑”,绝大部分全部是骗人的,不客气的说,目前大学、中学等管理水平非常低下!

  这种现象在高校非常严重。即便是学术水平很低的人,当了官,科研经费来了,工资待遇有了,各种特殊待遇拿了,无名享受得了!众所周知,他们的官位往往是通过关系得来的。现在就是这种人当道的时候,我们心有不平又怎么了?

  中国特色,查查有多少当官的在当硕导,博导,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装摸做样搞科研。应从体制上禁止。更多留言……

  如果说实在取消不了月租费的话,就给老百姓哪怕减半也行啊,因为现行的月租费确实太高了。

  电话固定月租,已争论时间不短了,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用不着再论。现在的问题是,目前收的“通话计时费”,成本,是怎样计算的,请提供原来的“成本计算单”,如现在的每分钟,收费多少,是怎么来的,有那些因素,各占多少;几年来的实际,又是如何;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是什么情况。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最好请有权威的,人民信得过的,审计署李审计长组织“成本会计”,进行核实。当然,如属其经营不善的问题,不能靠提价来解决。

  垄断行业总是在对自己有利时沉默或大赞有理,而对自己不利时大呼不合理。老固话用户当时交的四、五千元的所谓初装费合理吗?!算投资还是入股?应该有个说法了。不能就这么拿了的老百姓钱,不作声吧?!

  当初就是一刀来的,现在一刀切没有什磨不合理的。

  固定电话月租费取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去就去了何必非要什么最佳选择?对用户来讲不要钱就是最佳选择,对电话局来讲就是越贵越好,哪里会存在什么最佳选择,无非是所谓的什么专家替强势者多放几个臭屁罢了.

  固话老用户呼吁:当初我们安装电话时花了5000多元的安装费,后来改为基本不收费,很不公平,无论如何老用户的固话月租费应当取消!更多留言……

  北京的城墙不存在,也就没了古城的价值。

  一个外国人,这样关心北京的规划,实在难能可贵.非人性的建筑何止北京,全国各大中城市,比比皆是,这些建筑即不是必须的,也不是急需的,完全可以把这笔资金放在市民急需的事情上.但是,受自我膨胀和各种利益相互作用的结果.乐此不疲的高搞了一大批非人性化建筑.

  一个有远见的城市规划师,一个关注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敬的规划师!但愿能给中国的建设部官员带来警示。醍醐灌顶!

  一语中的!一个整体上庄严神圣辉煌的,代表中华文化的建筑并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古都,硬是让不三不四的构思和不伦不类的建筑给破坏掉了。一个在全世界有着代表民族象征和品位的古都,现在去看到的好似一尊穿着中装,系着领带,留着长辫又穿着尖头皮鞋的雕像。这究竟是啥子文化哟?!

  北京的城市建设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官的利益需要为本。具有悠久文明的古国,北京的建筑不伦不类,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其实这些棒喝是中国人更早地提出过的,只不过就是有一部分实权人物,只信自己的崇拜的图腾,而根本就没有一点自己民族的主见,闹得北京古都成了世界建筑的实验场和展览馆了,恰如那个邯郸学步的赶时髦的古人,虽然花了大量的学费,最后还是得落个爬在别人后面当庸人的下场,这个有头脑和良心的规划师,无疑是给我们的建设规划部门和过去的最高决策者们上了一堂启蒙课,希望城市的悲剧不要再继续演下去了.

  中国不只是在建筑领域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一切领域都在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败家啊。

  这个老外说得多好啊!切中了中国城市建筑问题的要害。试看北京故都,过去的辉煌建筑,那些代表了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建筑,早已淹没在洋裤褂外装的建筑群里了。雄伟的长安街、大会堂的旁边,非要塞进去一个洋蛋,丑陋由此产生,并且将昭示百年,这就是北京建筑问题的缩影。当外地人来到北京,不看其地名,他可以说是任何其他中国城市,因为彼此之间外貌没有显著区别,只有文字告诉你,这是北京、上海、南京。这是中国城市建筑的悲哀。更多留言……

  高大姐:您一路走好!

  真是不敢相信,为什么会这样子,我们会记住你的高老师。愿您一路走好。

  太可惜了!高秀敏表演直言快语、感情真挚、性格鲜明,是难得的优秀演员。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震惊,的的确确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同时我也很悲伤.她为我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她的作品深得人心.我为她的去世感到惋惜.让我们对她说一句:走好啊!

  高大姐您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的突然离去让中国失去了一位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您的突然离去让喜爱您的人民接纳不了,我们向苍天仰问,大地为之悲痛!敬爱的高大姐您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敢相信,却是真的,高秀敏永远地走了,她为广大观众奉献了许多健康向上的使人难忘的优秀作品,人民永远怀念她.

  她的笑声永驻人间.更多留言……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