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服务无痕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5: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服务无痕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图)
于凯在擦洗自己的出租车。

  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摄

  本报记者 王建新

  8月21日,星期日。早上,一个电话打进了北京首汽股份有限公司:“我是一个外地人,到北京出差,今天想趁着休息去八达岭长城看一看。我对北京不熟,听说你们公司的于凯车队服务好,讲诚信,我很希望他们拉我去长城!”

  于凯是谁?他是首汽公司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1976年入伍,1982年入党,1985年复员后到首汽开出租车,一干就是20年,累计行车100多万公里,安全无事故,也从来没有服务投诉,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十大明星、北京出租车行业“百优”司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于凯车队又是咋回事?是首汽公司的模范群体:2002年2月5日,首汽公司三分公司八队被命名为于凯车队,这是全国第一支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出租汽车车队,现有153名司机,其中党员18名,绝大部分人行车在100万公里之上。

  “出租车是乘客们在路上的另一个‘家’。我们每一天都要细心照看好这个‘家’,为来这个‘家’的乘客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真情”

  8月18日下午4时多,记者在北京市玉泉营附近等到了一辆于凯车队的出租车。“您好,请问您去哪儿?”坐稳之后,孙烨师傅送来了问候。车前窗玻璃右下方,摆着一个长方形小牌子,刻着“首汽于凯车队”几个红字。

  “到北京西站多少钱?”记者操着家乡口音问道。

  “大约20元左右,以计价器为准。”

  “你可以不打计价器,我不要发票。”

  “对不起,先生,我们公司有规定。”

  “中间我想拐到大观园酒店一下,行吗?”

  “没问题,看您方便!”

  环顾四周,车容整洁,白色座套上“真心为宾客”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车到目的地,司机稳稳停下车,收下钱,打出票,点头示意,“请带好您的东西,走好!”驾车缓缓融入车流。

  于凯车队有一个口号:出车———与乘客共享美好旅程。车队的153位师傅驾车穿梭奔驰在首都街头巷尾,日复一日地以敬业的精神、文明的礼仪、真情的服务,诠释着他们对“礼仪北京、人文奥运”内涵的理解。他们把于凯精神与出租司机的服务规范相结合,概括成“四个做好”:“做好应该做到的事”,是指“车净、人和、不绕路、不砍价、不拒载”;“做好乘客满意的事”,就是“千方百计方便乘客,尽心尽意满意乘客”;“做好不留遗憾的事”,就是“珍惜每一次为乘客服务的机会,不给乘客留下遗憾,也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做好无人知晓的事”,就是“人前人后都不做违反职业道德的事,自觉维护行业形象和首都形象”。

  徐永良师傅平常不善言谈,可提起为乘客服务来,却一点也不打马虎眼。今年夏季的一个下雨天,一对老夫妇在复兴商业城附近上了徐师傅的车,老大爷说:“小伙子,今儿天不好,我们腿脚又不灵便,也没带雨伞,您可一定得把我们送到家门口啊!”徐师傅一口应承下来。可到了老人住的小区,徐师傅犯难了:临近老大爷家楼门口的路面很窄,路两侧还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好些自行车,汽车根本没法开进去。徐师傅下了车,冒着雨将自行车一辆辆挪开,坚持将车开到老大爷的楼门口,搀扶着老两口下车进了楼,这时他自己全身已经淋湿了。

  有一次,一位外宾在国际展览中心上了于凯的车,先到琉璃厂,再到古玩城,然后去机场。车快到琉璃厂时,下起了小雨,一身西服的外宾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车刚一停稳,于凯就递过一把雨伞,让外宾喜出望外,随后他不慌不忙地逛了琉璃厂和古玩城。到机场后,外宾让于凯稍等一下。一会儿,他和一位服务员走了出来,通过服务员告诉于凯,他是第一次来北京,是于凯友好细微的服务使他对北京和中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想用刚买的一把新伞换取于凯的那把旧伞留个纪念。“中国好!北京好!你好!”握别时,外宾用很生硬的中国话说。

  其实,远不止这几位师傅,也远不止这几件事儿,类似的事情,于凯车队的许多师傅都能说出一串串来。谈起这些事,于凯说:“经常有人问我,出租车是什么?我总是说,出租车是乘客们在路上的另一个‘家’,我们司机就是常住在这个‘家’里的人。所以每天都要细心照看好这个‘家’,精心经营好这个‘家’,为来这个‘家’的许许多多乘客服好务,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真情,这样我们就能给社会多增添一份美好。”

  “开出租不难,但要开好出租也不简单,得当成学问,用心去钻研。用心去做一件事,简单的也会有高境界”

  开出租车近20年,于凯以优质服务受到众多乘客由衷称赞,他却一直琢磨着,服务不能老停留在“微笑服务、扶老携幼、拾金不昧”上,应该与时俱进,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

  2003年的一天,中国人民大学一位老教授坐了于凯的车。老教授和他聊天时说,服务的最高境界是无痕迹服务,把内心刻意追求的服务热情转化为自然的、乘客察觉不到的行为,让乘客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真诚,得到最需要的服务。听了老教授的话,于凯豁然开朗。

  打从这次谈话起,于凯总是在言语和行动上尽量弱化“为您服务”的痕迹。他认真分析各类乘客的心理,区别不同情况,把乘客最需要的服务送到他们身上:遇到老人上下车时,他耐心等待从不催促;遇上行李多的乘客,他提醒关好车门和别忘拿好东西;儿童上车爱抢前座,为其安全,他总耐心将其哄到后座或让家长看管。虽是小事和细节,却能温暖乘客的心。在于凯的车上,有乘客常用的便笺和笔,有介绍北京周边景点、特色餐饮和特色购物指南的书籍,还有一个随车摇摆的手状玩具,乘客们觉得既好玩又轻松、亲切,特别是小乘客,本来哭闹不停,一看到摇晃的“大拇指”就破涕为笑了。

  “无痕迹服务”在于凯车队中静悄悄地推广开了。要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甚至要想在乘客之前,急在乘客之前,无痕迹服务才能真正不留“痕迹”。张军师傅告诉记者,前不久的一天,天气十分闷热。一位女乘客拦住了他的车,车开着空调,可她一上车就将车窗摇开一条窄窄的缝。张军从后视镜中观察到了这一细节,凭经验判断乘客可能晕车。一路上,张师傅将车速放得比平常慢一些,加油、换挡、转弯、并线,每做一个动作,都要求自己稳点儿、再稳点儿。他还很自然地与乘客聊一些有意思的新闻,分散乘客的注意力。到目的地下车时,那位乘客自己奇怪了:“师傅,平日我坐车总是头晕得厉害,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可这次怎么没太多感觉?”

  出租车司机拾到钱物主动上交并找到失主,这是于凯车队的好传统。可现在,于凯车队的师傅们却老跟记者提起一句话:“要尽量减少自己拾金不昧的次数,不给自己受表扬的机会。”潘禄师傅说,乘客丢了东西尤其是贵重的东西,急是不用说了;而司机拾了东西,还得寻找失主,也耽搁工夫。为此,潘师傅摸索出了三招:一是乘客下车时,总记着提醒他不要忘了带好随身物品;二是留意观察,看乘客下车时拿着提着的东西是否少了;三是在允许的情况下,停车回头查一下。

  于凯车队的师傅们以“诚实守信”赢得了乘客信任,许多乘客不仅成了“回头客”,还把亲戚朋友也介绍过来。一天晚上,马连利师傅从建外公寓拉一位乘客去一处比较偏僻的地方。车到目的地,乘客看看周围很少有车出入,便对马师傅说:“如果有客人,您就先走;如果没有客人,您能不能等我一会?”等待这位乘客的过程中,有三拨客人来打车,有一个还是个大“肥活”,但马师傅都给人家解释清楚拒绝了。直到半个多小时后,那位乘客才回来,他也意外地说:“师傅,您还真没走!”“答应了您,就得守信啊!”

  几分付出,几分回报。这些年来,于凯车队的师傅们服务更主动了。于凯感慨地说:“开出租不难,但要开好出租也不那么简单,得当成学问,用心去钻研。用心去做一件事,简单的也会有高境界。”

  “我们如果能把本职工作干得尽可能完美,不仅会让乘客们心情舒畅,他们还会将这种情绪传导给更多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增添一份美好与和谐”

  有一天傍晚时分,于凯车队张雅林师傅行驶在北四环路外的立水桥附近,远远看到前面有几个人搭车,可奇怪的是好几辆出租车靠边停一下就开走了。张师傅开过去一看才明白,原来打车的是4位来京务工的民工,估计是刚收工,满身尘土。天已接近擦黑,民工们显得很着急。张师傅很诚挚地跟民工们商量后,从后备箱中拿出一块塑料布垫在座位上。民工们也通情达理,高兴地上了他的“防尘”出租车,一路上还和张师傅有说有笑的,“师傅,您让我们看到了北京人的厚道与宽容。”

  许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乘客们的一次打车经历,可能引发他们的无名火,让他们好长时间都气不顺;也可能像甘泉一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想起来就高兴。于凯说:“社会就如同一张网,每一辆出租车就是这个网上的一个节点。我们虽然都是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但如果能把本职工作干得尽可能完美,不仅会让乘客们心情舒畅,而且他们还会将这种情绪传导给更多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增添一份美好与和谐。”

  去年的一个傍晚,3个孩子在亚运村拦住了朱国志师傅的车,要去北京站。走着走着,孩子们看朱师傅和蔼可亲,便道出了实情:他们已经没有钱付车费了。原来,3个孩子离家出走,上车前身上剩下的钱只够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告诉家里人到北京站接他们。早看出了端倪的朱师傅非但没赶孩子们下车,反而拉着他们到路边的快餐店,给他们点了饮料和份饭,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吃完。把孩子送到北京站后,朱师傅又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后才继续上路拉活。事后,朱师傅说,现在一个家,核心基本上是孩子。“我顺手做了一件善事,好几个家庭就和睦安宁了。”

  “有理让无理”,记者乍一听这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于凯车队的不少师傅都对记者谈起了这句话。廖军师傅说,每天都出车,会碰上不讲规则与道理的司机,抢行,加塞儿,拐弯、并线不打转向灯等。每遇上这事儿,于凯车队的司机们一般都会心平气和地避一避、让一让。否则,因此而闹出了摩擦甚至事故,虽然理在这边,但车上的乘客只会觉得倒霉,自个儿也闹个不愉快。“行车中大家都遵纪守法,文明礼让,不仅拥堵的路也许会畅通许多,拥堵中大伙难免含着牢骚与抱怨的心也会通畅许多。”廖师傅说。

  在可能出现危险时,出租车师傅的勇敢反应更显出精神境界。2003年春天,非典突袭北京,市民情绪一度恐慌,路上行人急剧减少,部分出租车司机也停运了。一天晚上,张建军师傅的车在三元西桥被一个戴着口罩、断续咳嗽的妇女拦住了,说要去中日友好医院。张师傅没有多说二话,拉着她到了医院。下车时,那位乘客感动地说:“师傅,我这样子您还敢拉我,真不容易。为防万一,您别与我直接接触,找一张纸接我的车费吧!”送走乘客,张师傅马上将车开到僻静处,仔仔细细将车内车外消了毒,关上窗户闷了两小时后,开着空车直接回了家。后面几天,张师傅自觉在家“隔离”,直到没有出现任何反应才又重新出车。谈起这一次经历,张师傅坦言当时也很担心,“但在那么个特殊的时期,大家更需要相互守望,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能样样都讲钱,我们每个人应该多捧给社会一份责任与奉献。我们都是平凡人,就要努力做好平凡事,实现自己的追求与价值”

  日夜不停、穿梭奔驰在首都街头巷尾的6.6万多辆出租车和10万司机是首都“窗口”中的“窗口”,于凯出租车队的153位师傅,以他们的一言一行,给首都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出租车司机都是分散行动,一般谁也不管谁,谁也管不着谁。可在于凯车队采访,感觉153名师傅相互之间都很亲近,感觉到一股旺旺的“人气”。曾经当过10年一线司机的车队副队长李英杰说:“大家的心都拢在一起了。”如何拢住大家的心?李英杰给记者讲了两个小例子:去年12月21日,大雪之后路面湿滑。正在行车中的朱峰师傅接到了车队领导的两条短信:“交通安全记心间,家庭幸福又美满。祝生日快乐!”40岁生日的朱峰心头暖乎乎的。又比如,车队每周都会对队内司机的少量违章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再将结果以各种方式通报给散布在全市大街小巷的师傅们,提醒他们哪条道路起了变化,哪些地方容易违章,让师傅们心中有数。

  于凯车队所在的首汽公司三分公司党委书记陈一凡介绍说,早先,进入首汽公司工作的人以复转军人为主,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组织严,正气浓”。改革开放后,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多了,但这一优良传统还是保存了下来,现在各分公司有党委,车队有党支部,有党员的班组成立了党小组,党员起了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维护团结和社会稳定。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北京,有一段时间,医生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连救护车司机也告急,请求支援的书函发到全市几个大型运输企业,也送到了于凯车队。当时,由于恐惧病魔,在一些出租车司机连正常出车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于凯和车队里的几名共产党员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在他们的感召下,车队里几乎所有的师傅们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都纷纷签下了请战书。

  乘客需要于凯,社会呼唤于凯。于是,先有劳模于凯,再有了于凯班、于凯车队,首汽先后涌现出四个“首汽于凯式车队”。于凯车队也不断有新同志加入。新来的同志说,看了老师傅“干的活”,比听多少报告都动心。柴玉杰是密云县人,早先偷偷摸摸开了几年“黑车”,2003年到了于凯车队。“原来只顾着自己满意,现在总想着让乘客满意。”柴玉杰告诉记者,前几天,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于凯和他的同事们献给乘客的是真情,也得到了乘客们的真情回报。2004年,车队收到表扬信89封,接到表扬电话上百个,服务零投诉。对此,于凯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能样样都讲钱,我们每个人应该多捧给社会一份责任与奉献。我们都是平凡人,就要努力做好平凡事,实现自己的追求与价值。”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3日 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