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5:45 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在一年前曾为《毕业南开》做序,对张伯苓有一定的了解。看了电视剧,有三点感触。

  第一是在题材方面独辟蹊径。一部电视剧为教育家立传,为灵魂的工程师立传,而不是为“长辫子”立传,就很值得鼓励。教育家也可以进入重大题材,所以这个题材是有所创新的。在今天的时代里,大部分民众不了解像张伯苓这样一批人和其他领域里的杰出人物,

而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介应当传播更多的不太为今人所知的这部分人的历史贡献,这是主流媒介的责任。

  第二是激情和气概。在今天,通过一个教育家生动的个人经历来讲述一个爱国主义的故事,讲述一个为民族而奋斗的故事,比在教科书中,在课堂上的教育重要得多。张伯苓借助现代视觉图像的方式,让人感受得更深刻。我在国外看到有些中国人具有很多的两面性,喜欢做表面文章。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今天的教育是不是培养出了很多假面人物?我们的学生都学会两面,话筒支在前面说的是一套,话筒拿走了,马上说另外一套话。而张伯苓却是如此有信仰、有激情的教育家,他的言和行所具有的那种统一性,对下一代一定有良好的影响力。

  第三,作品的人格关注,使整个电视剧提升了格调。张伯苓主张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综合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并进。我们看到他所做的一些事情,听到他的格言,发现他对人格是如此强烈的追求。他说“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他重视个体人格的弘扬,要立志,要勤勉,要诚意,要修身,同时要展现独立个体的自信、自强的人格,这种人格是一种高昂的格调,其中又体现了一种人性精神,体现人格力度。所以他又能把国家的、民族的和个体人格的东西很好地融合起来,这是我们教育中需要特别重视的。

  在参与申办奥运的工作中,人文奥运中心的负责人问我了解不了解关于张伯苓在体育方面的情况,我仔细一查,发现他竟是中国奥运第一人,是中国近代体育第一人。张伯苓是旧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最深的人之一。1901年他首创了体育课,被我们沿用了一百多年。1909年张伯苓率领学生参加了第七届奥运会。1913年积极发起了在马尼拉举行的首届远东奥运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张伯苓在重庆组织召开了体育协进会会议,申报第15届奥运会,这就是中国第一次申奥活动。所以张伯苓讲:“教育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不懂体育的人不宜当校长。”而且他确实是去实践,去身体力行地做。南开中学一个班35个人中33个人有足球鞋,而今天哪一个班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蔡元培当年说南开是非常成功的,作为近代体育的先驱者,张伯苓有很大的贡献,今后这个题材在这方面仍有开掘的余地。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