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相机抗战的人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5: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用相机抗战的人们(图)
沙飞1940年的摄影作品《冀西阜平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

  顾棣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又回想起当年在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的日日夜夜。

  1943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时任晋察冀画报社社长的沙飞相识。他对我进行摄影启蒙教育,我第一次听到“摄影”二字,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照相机,不仅感到新奇,而且引起我对摄影的无比向往。我回答沙飞问我未来的志愿时说想当八路军,想到前线去打鬼子。他兴奋地告诉我:“相机和枪一样都是战斗武器,战士是用枪打仗,摄影记者是用相机打仗,你再长大一些跟我学摄影,用相机去打日本鬼子吧!”

  1944年华北敌后抗战形势开始逐步好转,部队不断发展,解放区日益扩大,八路军到处攻城夺堡,胜利捷报频传,各部队都需要把这些战斗胜利场面及时记录下来。但因摄影人员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为了尽快解决各部队对摄影干部的紧迫需求,特委托晋察冀画报社连续开办了三期摄影短期训练班,陆续把六十余名学员送上前线。1944年9月,沙飞通过军区宣传部把我从学校调到画报社参加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学习,从此,我步入了革命的摄影队伍,成为一名八路军摄影小兵。

  第一期摄影训练班二十三名学员,毕业后都回原部队搞专职摄影工作,而且有不少学员回部队不久就给画报社寄来了自己拍摄的第一批战斗照片。我本来是想在摄训队毕业后,能像沙飞老师当初教导我的那样,以相机为武器到前线去和日本鬼子打仗,但不料沙飞、石少华两位领导却把我留在画报社,先让我做暗室洗印并给第二、三期摄训班学员当暗室技术辅导员,又让我搞展览、通联、对外发稿、学画报编辑,偶尔也让我出去采访几次,实际摄影成了我的副业。后来又安排我做底片档案工作。沙飞主任亲自把数万张抗日战争的底片交给我负责保管。得不到去前线打仗拍战斗照片的机会,一直留在后方做内务工作,对一个满怀报国之志,血气方刚的青年来说,实在感到太委屈了,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能服从革命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后来我才慢慢觉悟到,之所以不让我上前线拍照,是考虑到我当时才十六七岁,尚不具备到战斗部队当摄影记者的条件;留我在后方工作一是环境安定、生活正规,二是学习机会多,可以直接得到画报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编辑、老记者的帮助;最重要的一点是画报社积存了整个晋察冀八年抗日战争的原版摄影底片两万余张,是画报社的命根子,战争环境残酷,随时都有丢失毁坏的可能,需要把它交给一个忠实可靠的人保管。我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重托,在历时一年抗战、四年的解放战争炮火中,我和战友一起用生命保住了这两万张记录抗日战争历史无比珍贵的革命文物摄影底片,这批无价珍宝至今还完整无损地收藏在解放军画报社底片档案库,几十年来经常为各种画册、影集、图书、报刊选用发表,为各大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览,一直在继续不断地发挥着它见证历史、教育后人的巨大宣传作用。

  沙飞对摄影底片视如生命,在极端艰苦的战斗环境和连续不断的反“扫荡”战斗中,画报社成立了专门保护底片的战斗小分队,这些同志不论行军转移,吃饭睡觉,从不让底片离开自己身边。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中,在12月9日拂晓,画报社在阜平柏崖村遭日寇突袭,沙飞和他的警卫员赵银德每个人背着两皮包底片突出重围,把大部分底片抢救出来,但画报社却付出了血的代价,沙飞、赵银德等四位同志负了重伤,赵烈、何重生等九位战士壮烈殉难。

  我们的摄影战士就是这样不仅用相机留下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保卫祖国,进行伟大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画卷,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3日 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