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购物“短腿”咋变长?——河南旅游“短腿”之购物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6:2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购物“短腿”咋变长?——河南旅游“短腿”之购物篇(图)
短语话“短腿”金点找“金山”

  【陈传龙】河南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旅游购物方面大同小异,没有打上河南的烙印。可以根据厚重文化、当地民俗开发一些旅游产品,让外地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过目难忘,比如少林武僧陶俑、商鼎烟灰缸、淮阳泥泥狗向高档开发,而不仅仅停留在原始状态。

  【田园春雨】我去过省内的几个知名旅游景点,发现一是品种雷同,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二是质次价高,缺乏文化品位;三是实用性不强,游客图“新鲜”买了,回家后没多久就束之高阁了。河南旅游在“购”的开发上,我认为一是突出创新性,不能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二是突出文化品位,多开发一些代表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河南人人格魅力的旅游商品。三要突出实用性。

  【杜振堂】河南旅游在“购”方面确实存在产品单一等弊病,走到哪里,无非是些玉石呀首饰呀等司空见惯的纪念品。开发特色产品一定要在“特”字上下工夫。比如,把风景区的优美景色制成画册、光盘出售;对当地的土特产进行加工,制成特色小食品;开发像剪纸、刺绣这样的手工制品,形成自己的特色。还要替游客考虑,方便游客的携带。

  【胡明亚】一是要突出特色,争取实现在河南买到的在其他地方买不到。二是要货真价实,有时,不远千里精心挑选的东西捎回家里,却发现是假货,有时还会发现一样的东西,还没家里便宜。三是要诚信为本,服务至上。好多商家仗着是当地人,强买强卖,连哄带忽悠,好多商家觉得蒙一个是一个,所以各景区商家的素质有待提高。

  【风云一博】河南的旅游景点留念多是一个包或者一个帽,很难彰显河南的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河南有很多民间的工艺品如柳编等,一直都在出口创汇,却很少在旅游景点出现。这就是一个旅游观念的缺失,应将柳编创新一下,使柳编体现出景点的特色、文化。

  【森林来客】其他省的景点经营的纪念品既丰富多样又有地域特色,相比之下河南有所欠缺。建议河南的景点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让游客一看就想买,这样能使河南的景点深入游客之心。

  【闫铭涛】河南旅游在“购”方面要做好三件事: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集中精力整治各景区周边的不法商贩,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的商家,集中一些名优特商品设立专门的旅游购物区,避免外地游客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二、商品种类要丰富,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精品战略,突出中原的地域特色,力推河南的名优特产,商品要做到质优价廉物美。三、众商家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价格战上,应该在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上多下工夫,创造一个舒心的购物环境,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张东升】现在各地的旅游产品无外乎珠宝玉器系列、地毯挂毯系列、书画雕刻系列、人物彩塑系列、土特食品系列、动植物装饰系列、金银装饰系列、民族工艺系列、文物复制系列、刺绣布贴系列等十大系列。开发时要围绕景点、文化内涵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几种当家产品,赋予新意。要把地方特产纳入旅游商品的开发范围,提高档次,搞好包装。

  【焦元玉】“购”要能够体现河南地方生态、文化、民俗特点。比如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名小吃、土特产和旅游商品、纪念品等。山西平遥的日升昌,我国最早的银行的票据仿制品等就是特色旅游纪念品,此外介绍日升昌的书也有好几种,这样有特色的商品怎不吸引游客?

  【王晓君】河南纺织业全国闻名并且可以利用人口众多、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服装、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打造知名品牌。知名厂家可在各大旅游景区旁边开设专业连锁店,一可做免费宣传,二可拓宽销售渠道,三可增加就业。【郑洪】河南带有地域特色的优势项目在旅游业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首先是文化的发掘。如羲皇故都淮阳的民间工艺品泥娃娃、布老虎等,一直被视为低档次的大路货。如果加以包装和宣传,其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其次就是农产品的开发。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在收获的时候品味农事的艰辛和快乐,既推销了农产品,也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赵爱民】游览过我省的许多景区,发现在“购”上大都存在着缺陷。有的景区旅游产品都是大路货,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基本上没有旅游产品。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甚至连相关的书籍、画册、影像制品都没有,无法满足人们希望了解革命斗争历史的需求。而在旅游产品较为丰富的景区,产品贴近景区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旅游产品市场。

  【李鑫】首先,景区方面要用真正富有特色的购物产品来吸引旅游者,要由专业部门来管理旅游景区购物;其次,景区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合建设理想购物环境。再次,还要举办各种主题的旅游节、特色产品推介会等,让旅游产品发挥文化宣传大使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胜利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