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改到底怎么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7:5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医改到底怎么改?(图)
背景:

  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报告》对医改的总体评价是“既不公平、效率又低下”,“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卫生部一位官员也指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应靠政府。但近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又称,部分公立医院的改革还是要走市场化道路。那么,以后的医改究竟该怎样改?如何真正解决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怎样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让保留下来的公立医院真正做到“公益”?请来发表意见。

  医改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

  阎敏(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近日,卫生部一位官员指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由此,“医改到底怎么改”的话题,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认为,医改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才是当前改革的正确方向。据报道,每年有接近50%的人应该到门诊看病、30%的人应该住院,但他们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应有的救治。而且,全国有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历经20年的医改,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确实值得人们反思。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说过,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懂得了穷人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其实,解决当前“看病难”等问题,道理也是一样。在我国,医改的主要难题在于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等。要解决这些难题,根本出路还是改革。但面对当前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医疗改革首先要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为大多数人谋福利。⑤7

  以“单病种核算制”控制费用

  王锦南(深圳市公安局大亚湾水上派出所):

  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道路,其中的利弊得失,似乎难以定论。但毫无疑问的是,正在进行的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至少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近年来医疗费用持续畸形增长,已远远超过群众收入增长的水平,许多人因此看不起病,还有许多人因病致贫。

  怎样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我认为要开放医保市场,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以“单病种核算制”来控制医疗费用。这就是由专业机构核算出每一种病治疗需要的费用后,由医疗保险公司参与和医院谈判,签订协议。患者得了哪种病后,医院必须按所签订的单病种的费用来为患者治疗。比如患者得了阑尾炎,按照患者参保的医疗保险公司和医院的协定,假如治疗需要1000元的话,超出部分由医院自己承担,而剩余部分则会作为医院的收入由医院获得。我们可以参照这种做法,在我国也建立起这样的一种诊疗制度。通过保险公司的介入来控制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⑤7

  卫生院的公益性质不能改变

  张红阳(方城县委宣传部):

  看病难,谁最难?当属农村居民。他们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滞后于医疗费用的增长水平,高价药费和诊疗费用把大多数农民挡在了医院门外。这些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在农村并不少见。医疗体制改革推行多年,为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本,是医院的市场化取向所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县、乡卫生院等社会公共卫生资源,政府不能放弃必要的干预。县乡基层卫生院作为公益事业性单位,市场化步子切不可迈得过大、走得太远,一味盯住市场,追逐经济效益、淡化社会效益。政府对它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其公益服务职能,使当前每乡仅有的一所公立卫生院真正成为当地农民最便利、最廉价的就医选择。与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民群众理解、支持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筹足、管严、用好合作医疗基金,确保参保农村居民看得起病、治得好病。⑤7

  要监管和公开医院的成本

  李严(郑州市经五路):

  公立医院高收费,理由都是说自己成本增加了。应该承认,这有一定道理,水涨船高嘛。可是,究竟涨多高,总该有个界限,不能太离谱。既然是公立医院,价格就必须接受政府监管、接受公众监督。我认为,要判定该不该涨价,以及该涨多高,前提是要由监管部门对医院的成本认真地核算。尤其要核算人力成本,防止医院无节制地增加人员和乱发福利。监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医院进行岗位分析,并参照医疗市场价格,核算人力成本。建议将富余人员的成本另外列支,不要混为一体。为有利于社会监督,最好每年度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各家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产值和利润、人力成本总支出和人均支出、行政性支出等数字。当然,要实行有效监管,还必须切断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的经济联系,防止医院成为行管部门的小金库,保证行管部门处于超脱的地位。⑤7

  市场不是灵丹妙药

  陈静(郑州大学):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以“市场化”为取向试图破解医改难题,把“市场化”作为医改方向,把产权制度改革当成“突破口”,政府忙着“卖医院”、“甩包袱”,不少公立医院一夜之间变成了私立医院。然而,市场化并没有解决当前我国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差和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难题。医改多年,群众依然被“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困扰着,这表明医改的市场化道路走不通。

  医改为什么出现了偏差?我认为是因为一些人高估了市场的作用。市场化的医改思路之所以在中国行不通,有两个根本制约因素:一是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二是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未建立起来,已有的保障也是低水平的。此外,“市场化”容易导致医院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公立医院也表现出强烈的利益冲动,处处在患者身上打主意,出现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因此,解决当前医改的难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而应该让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引进竞争,合理配置医疗资源。⑤7

  医改要符合国情

  陆诗秦(台前县工商局):

  现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指导思想和各项措施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一些地方政府将市场化简单地理解成私有化和政府甩包袱。医改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高涨,广大群众看不起病,从而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问题。

  我认为,要使医疗体制改革见成效,应立足我国当前实际,重点把握好四点:一是医疗卫生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增加卫生投入,保证公共产品的供应。二是医疗机构市场化不能搞“一刀切”。坚决遏制医疗机构错误的价值取向,杜绝因一味追求利润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三是要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要使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城镇低保人群和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看得起病、治得好病,这也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四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政府应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用药标准、收费标准、广告发布等实施有效的监管,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⑤7

  政府要有积极作为

  马彦虎(内乡县农村信用联社):

  近年来,医改方向摇摆不定,致使一些公立医院以各种名义改得面目全非。说它是“市场化”的,这些医院又是政府投资办的,享受着来自政府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以及其他各种政策倾斜;说它是公益性质的,这些医院又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向患者高收费甚至乱收费。这种医改结果,反而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医改无论如何改,都不能背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背离医疗服务的宗旨。因此,在医改过程中,应该看到单纯“市场化”的缺陷,要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要求政府在增加投入、制定政策等方面积极作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通过多方努力,让广大群众真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⑤7插图柳芳

  简言短语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它涉及很多深层次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被称为“社会政策的珠穆朗玛峰”。因此,我国现在反思以前的医改错误,想制订出一套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医改方案,不是凭借几个简单的理论或者事实就能完成的。制订医改方案,应集思广益,多听取民意,使医改方案更加合理、公平,有可操作性和效率性。⑤7

  (网友·王路)

  医改的方向,应该是让更多的普通百姓看得起病,这才是根本出路和根本方向。政府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不是只让有钱人病有所医。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广大公众看得起病;也有责任为贫困人群建立贫民医院,以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⑤7

  (新乡·刘尚)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而公益事业全部走市场化道路肯定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因为我国无论是医疗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都存在局限性。既然不可能让所有医院都走“自生自灭”的市场变革之路,那么,政府有选择地对部分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有效监管和财政补贴,不失为一种解决当前医改难题的方法。⑤7

  (洛阳·王献波)

  医疗服务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并不都是“市场化”的错,相反,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医疗资源配置会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但无论如何,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医疗保障上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因为医院不仅是一个市场单位,也是一个公益单位。⑤7

  (北京·孙立忠)

  责任编辑:陈要逢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