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贸易政治上成熟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14 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秋风专栏

  据报道,由于在原则问题上仍存在实质性分歧,第三轮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前日在旧金山未能达成协议。国内纺织企业对结果相当失望,因为这将大大影响企业的对美出口。

  平心而论,一轮甚至三轮贸易谈判达不成协议,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之处。毕竟,贸

易谈判是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真实或想象的利益,尤其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关系。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国际贸易活动不过是不同国家的个别企业之间的交易而已。对于相关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国际贸易与国内交易并没有多大区别,从事交易的企业分别获得预期中的收益,消费者则从这种跨国交易中获得利益。

  不过,自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后,正常的交易活动只能在一国之内不受阻碍地进行。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下,企业的国籍常常比企业的效率更重要,至少部分人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会觉得,生产者是谁,比价格是否更低廉,似乎更重要。一旦交易超出国界线,就会受到国家的限制,不管是进口或出口,国家都会用政策予以影响,甚至禁止。

  也因此,每个国家都形成了围绕着贸易的复杂的政治活动。比如,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急剧增长,美国国内的纺织品厂商面临强大竞争压力。谁都不喜欢压力,但假如这种压力来自国内同类企业,承受压力的企业也就只能通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来改善自己的境遇。假如它无力提高竞争力,就只好倒闭。但假如竞争压力来自另一个国家的企业,受到挤压的企业却会以种种借口游说其在国会的代表,或者游说行政当局,要求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不过,纺织品贸易政治在美国还有另一方面:进口商、消费者同样可以游说美国的国会及行政部门,要求放开中国的纺织品进口。一些坚持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思想库,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影响公众舆论及政府决策。这股力量会与上面那股以厂商和工会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力量在公共空间上展开竞争。因此,只要经济活动的正常边界是国界线,贸易活动就必然带上政治色彩。

  确认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必带着过多的感情色彩观察今天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与贸易冲突——尽管这种由政治因素导致的摩擦和冲突会损害贸易的效率,但现实就是这样不完美,企业明智的做法就是面对贸易政治化的现实,并逐渐在贸易政治上成熟起来,进而利用政治手段,逐步推进自由贸易。

  比如,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贸易伙伴国的政治文化的某种渠道,影响其贸易政策,促使其贸易政策趋向合理。很显然,进口商及消费者是喜欢中国的进口商品的。在各个国家,也都有坚信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学者与知识分子。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一种自由贸易的舆论环境,对于贸易前景不可限量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化可能带来保护主义,但同样能够带来自由贸易,问题仅仅在于,哪一股政治化的力量更大。

  又比如,在国内,企业也可以创造或完善某种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起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从而准确地表达企业的诉求,使得政府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贸易政策,或者在贸易谈判中采取比较合理的立场。所以贸易政治发生在国内公共空间时就表现为国内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整合过程。显然,这一过程是否合乎民主程序、是否遵循法治规则,最终将决定政府贸易部门能否制定出合理的贸易政策或谈判立场。至于谈判本身,反倒更多地具有技术性。

  (作者系北京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