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何以成为人才聚集地?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9:59 南方日报 |
顺德人才现象之一 博士后工作站 数量居县区级之冠且全优 院士俱乐部 院士数量众多且运作良好 海归洽谈会 开全国县区级先河具实效 编者按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源于那部众人皆知的喜剧片的这句台词,虽然听了令人捧腹,却不失是一句在理的名言。 低调的顺德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张扬的阶段,“人才宣传月”渐入高潮。顺德最高人才奖——首届“金梧桐奖”、“金凤凰奖”本月底即将出炉,每一位候选人都成了最受追捧的明星。 顺德,在当今中国县域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从表面上看,支撑这一地位的是声名远扬的“顺德制造”,而背后的真相是顺德拥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正是这支队伍的存在和作用,才构成了顺德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支撑力量。 本报近期推出“聚集顺德人才现象”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经济高地以人才为先 美的集团首席执行官何享健:“宁愿放弃100万元的生意,也不放过一个有用的人才!” “宁愿放弃100万元的生意,也不放过一个有用的人才!”美的集团首席执行官何享健的这句话反映了整个顺德对待人才的心态。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近年来顺德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非常迫切,历届顺德政府都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 “筑巢引凤”是顺德政府吸引人才的重要方法。“只有给人才创造最好的环境与氛围,才能吸引人才来顺德并长久地生活、创业。”顺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曹裕江说。 为了进一步做好“筑巢引凤”,顺德继前年制定了《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后,去年又制定了《实施人才强区的决定》,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了战略目标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顺德更是拨出了1000万元的重金打造人才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的“人才宣传月”则将人才强区工作推向了纵深。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顺德的人才总数为16.24万人,人才密度为13.5%,大大高于全省、全国的人才密度。值得关注的是,顺德的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居全国县区级之首且全优,这在全国不少博士后工作站管理运作不善的情况下尤其可贵。顺德的院士俱乐部运作得也相当良好,仅政府出面的已经邀请了31批次共37名院士到顺德进行学术报告和科研开发,企业行为就更多了。全国县区级的首次海外留学人才带项目回国创业洽谈会也在顺德创办,而且签订的56个项目合作意向书也正产生实效。 5年再造一个经济顺德,今年年初顺德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为了保证人才的支撑,顺德区委、区政府正抓紧制定“2006—2010年人才规划”,以保证人才高地的持续创造力。 制度创新活用人才 顺德区人事局副局长梁效根:“对于那些不要求办理调入手续的人才,我们发给他们《人才特聘证》,让他们享受与调入人才一样的待遇。” 黄步明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刚来顺德时只是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正是这么一位“三无人员”,顺德政府不但没有为难,而且尽最大可能解决了他的人事、档案关系,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获得国务院津贴后黄步明感慨:“顺德人不但没有排外,而且解决了很多在其他地方很难解决的难题,给我很多荣誉和奖励。” 不拘一格用人才,顺德为此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顺德创新地提出了人才智力引进办法,实行《人才特聘证》制度。“对于那些不要求办理调入手续的人才,我们发给他们《人才特聘证》,让他们享受与调入人才一样的待遇。”顺德区人事局副局长梁效根说。仅去年就发出了《人才特聘证》156张,今年还将拓宽发放范围。 针对海外人才,除了开全国县区级先河举办了“海洽会”外,顺德还为应聘来顺德工作的国(境)外专家办理《国外专家证》和《港澳台专家证》,并落实享受外国专家待遇。去年就有142名专家办理了专家证。 为了提高政府在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及社会管理等重大决策上的科学性,顺德政府开展了政府顾问团的聘请工作,第一批政府顾问将于9月初出炉。与此同时,企业顾问团的聘请工作也正在有序地推进。 除了引进人才,顺德在培训现有人才方面也是新招频出。“对象层次性、内容针对性、形式多样性、效果实用性”是顺德人才培训的最大特色。从1996年开始,顺德就开始将各类人才送出国门或在国内知名高校培训,到目前为止管理层基本已经轮训了一遍。 “人情投资”回报丰厚 鸿昌化工集团卿宁博士:“顺德人非常低调,有的时候会默默观察,并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解决了困难。” 顺德政府擅长“人情投资”,单单是针对海外留学人员,每年年初就会发出慰问信件200封,电子邮件200多条。这项投资目前已收到了丰厚的“回报”,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的留学生110多人来到了顺德工作。 “顺德人非常低调,有的时候会默默观察,并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解决了困难。”在鸿昌化工集团工作的卿宁博士感慨。离妻别子的他来顺德工作后时常暗自惦念妻儿,公司明察秋毫,一个月以后就妥善安置了卿宁博士妻儿的工作、学习。 浓浓的人情使顺德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唯才是举的人才氛围。蒋丹鸿当初是放弃了原来的副处待遇而到顺德任副科的,他坦言顺德政府的工作氛围最吸引他。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他又被提拔到了副处岗位。“这么快的升迁在其他地方很难想象,表面上看我又回到了原点,其实我已经得到了更多。” 即将颁发的“金梧桐奖”和“金凤凰奖”也让顺德的人才感到暖意融融。“没想到我成为候选人后走在街上都会有人认出来。”一位“金凤凰奖”候选人有些受宠若惊。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人才受到像明星一样的追捧正是顺德人才工程走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 对话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 人才是应万变的基石 儒雅、健谈,博士书记陈云贤对于人才问题的表述像他研究经济问题一样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在顺德这块经济高地上,如何保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陈云贤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不同领域的人才要均衡发展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当今的中国县域经济格局中,顺德的地位举足轻重。除了因为声名远扬的顺德体制,也因为顺德拥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您如何评价顺德目前的这支人才队伍? 陈云贤(以下简称陈):顺德目前的这支人才队伍,一方面与顺德产业文化社会等紧密结合,推动了顺德不断向前发展,是合格的,是称职的;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分布还不够均匀,企业的人才队伍强于政府,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强于中小企业。希望这支队伍能在社会的转型和顺德向市场化国际化接轨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将针对政府人才,中小企业人才相对薄弱的现状,拿出有效的措施来,促使人才队伍在不同领域均衡发展。 记:5年要再造一个经济顺德,您认为目前的这支队伍能否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 陈:目前顺德支柱行业中的人才队伍是能够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少家电企业都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欧盟就推出了电子产品进口的两个环保指令,而顺德博士后工作站的人员早在今年二三月份就递交了相关的政协提案,提出了防范措施。从这个角度上说,5年再造一个经济顺德,主要支柱行业的人才是能够符合条件的。顺德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三三三”战略,将有全国意义,这可使区域经济在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具备抗风险能力,并形成持续发展的科学产业结构。这种状况下,支柱行业或企业的人才可以得到保证,但一些需要扶持的产业中人才储备数量还不够。另外顺德目前正在实施标准化战略,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又非常缺乏,不但顺德紧缺,而且全国都紧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 组织创新要配套制度及技术创新 记:现在长三角的崛起速度非常快,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您认为顺德要继续保持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势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陈:这次区委、区政府,组织部人事局提出的“金梧桐奖”、“金凤凰奖”就是其中的一个措施。这种措施不仅总结回顾了顺德多年来在人才招引、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下一步的措施。我们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争取每年有两到3个大举措,促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效用。 记:组织创新一直是顺德吸引人才的“法宝”,接下来顺德会在组织创新方面有何作为? 陈:组织创新要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组织创新体现在对人才的召集、使用、培养、提升的一系列过程中,顺德区委区政府在人才培训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而制度创新包含了人才吸引办法,人才促进奖励的办法等,这些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的网络建设正在加强。 记:“金梧桐奖”、“金凤凰奖”是顺德人才工作方面的重大举措,能否让顺德的人才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陈:至少可以说:这两个奖项能促使顺德的集体和个人在思想上上一个台阶。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查找不足,并借此进行组织创新。 最注重人才的品德与专业 记:继提出5年再造一个经济顺德后,顺德目前正在制订“2006—2010年人才规划”,能不能透露一下这个人才规划会有哪些创新之举? 陈:未来的5年,顺德将面临根本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和产业组织结构中,还体现在顺德的经济、文化、社会与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工业化接轨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企业的职能和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都将发生质的转变。人才是应万变的基石,在下一个5年计划中,顺德的人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区委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具有国际视野,拿出有效措施,促进人才结构优化。 记:政府顾问团在未来决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陈:顺德的政府顾问团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方在于针对性特别强,不是泛泛而聘,是结合了自身的需要聘用的。我们评出了12名政府顾问,其中3位来自顺德的民营企业,3位来自在顺德创业的外资企业,3位是旅居海外的顺德华侨,还有3位是与顺德无关的知名人士。结构层次非常清晰合理,既可形成高屋建瓴的见地,也可以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建言,将起到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 记:就您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而言,您最注重人才的哪个方面? 陈:我特别注重人才的品德和专业。有专业无品德不行,有品德无专业也不行,有才无德者会走到瓶颈。另外我比较重视人才做出的成绩,当然过程也非常重要。 数字点击 人才总数:162400多人 专业技术人才:89300多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5人 博士:92人 硕士:1262人 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10多人 国(境)外专家:310多人 博士后工作站:9个 进站博士:39人 两院院士(政府聘):16人 人才密度:13.5% 人物 一位美籍博士眼中的 顺德“才路”——“比美国多了一层崇拜” 史捷锋,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先后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戈尔公司工作。之后曾任上海一家美国公司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2001年初加盟德美化工,现任该公司董事、研发中心主任。从美国,到上海,再到顺德,史博士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来顺德后,我在德美很多不同岗位工作过,每一个工作我都挺感兴趣的,也能更全面地发挥才能。”这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培养和使用人才多是“烟囱式”,就是一条线往上走,尤其是像戈尔这样的大公司,员工的分工就更明确了。 从美国到顺德,史博士亲身体会了两国对待人才的不同之处。在美国,人才也是市场化的一部分,给的工资都跟市场相匹配。但不管是美国还是顺德,对人才都同样尊重,“不同的是,比起美国,顺德对人才还多了一层崇拜。” 史博士一到顺德,公司就为他提供了住房,配备了新车,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 此外,顺德的人才政策也值得肯定,环境宽松,政府服务到位,但是“可以更有特色些,应该根据自身产业的特点,着重引进专业人才。” 评论 顺势而为 大有作为 黄大赛 顺德何以“聚才”且“旺才”?答案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顺势而为。这其中的“势”就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取向和近几年日益彰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动向。 为什么顺德老板喜欢用亲友以外的人来管理企业?这是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亲友的圈子毕竟狭小,特别是企业发展壮大时。然而从哪里选出那么多那么好的人来打理企业?把眼光放到亲友以外,通过市场手段来招揽人才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人所共知,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顺德和其他东南沿海地区一样,得风气之先,先行一步,把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做得风风火火,带有“顺德制造”字样的产品开始风行全国,将有着深厚近代工业渊源的“顺德制造”在现当代演绎得如火如荼。 “顺德制造”之所以能做到在地域上渐行渐远,在名头上越做越响。其基本支撑在于产品本身的领先性;而产品的领先性源于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工艺的创新和领先。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又由何而来?人才!顺德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自己最适合的人才,这是“顺德制造”葆有领先优势的“上上策”。其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行走在顺德乡间的“星期天工程师”,到如今扎根顺德的“外乡”博士后和“海归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顺德党委,政府在全国招贤的“黄埔第一期”,到如今构建起规范、系统、成熟人才制度;顺德“聚才”且“旺才”的社会基础与制度平台日趋成熟与坚实。 如果我们要组建一支优秀民族企业的“国家队”,顺德肯定有“队员”在其中,美的、格兰仕就是当之无愧的“队员”。这在“广东经济四小虎”中可能是唯一的。而人才饱有量和对人才的开放度与吸纳力是形成这种竞争力差别的最根本因素。顺德的前景和信心在哪里?就在这!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 顾大炜 崔旭明 见习记者 蔡敏珊 刘晚姣 图: 举办海外留学人才带项目回国创业洽谈会,是顺德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一大亮点。 资料图片 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梁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