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再积累新的“历史遗留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0:02 南方日报

  不久前写了篇报道:《小区黑公司何时才走开?》。稿件见报后不久,便接到了读者蔡先生的投诉:家住石龙镇石龙头的他,已经被楼下的工厂严重干扰了生活。

  收到投诉后,笔者前往该居民区,诚如蔡先生所言,这一个老居民区里竟开办了两家工厂和一家废品收购站,有一家玩具厂占据了住宅楼的一二楼。由于老居民楼间距小,工厂生产的噪音确有扰民之嫌,在笔者向周遭居民了解具体影响时,“它吵得我睡不着觉。”这

样的控诉就出自一个三岁稚童之口。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两家工厂中的玩具厂具有环保部门的相关审批文件。这样,即使其确实违反相关环保标准,有扰民之实,也只能要求其整改达标。达标后可继续在此开工制造。记者将此回复给居民区的住户,大家都是一声叹息,一位老人家告诉笔者,工厂在这里已经开了四年,之前就有过好几次投诉,整改也是治标不治本,看来大家还得在受扰、投诉、整改、再受扰、再投诉、再整改的圈子里周旋下去。

  事后,笔者与一位朋友聊起此事,朋友给了笔者一个说法:这是东莞以前城市形态的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之前发过审批牌照,现在虽然可以责令其搬迁,但实际执行颇有难度。

  而事隔不久,在一次关于房产证办理的采访中,笔者再次听到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要彻底解决颇有难度”之类的话语。

  这便是症结,在笔者看来,比如闲置土地,比如房产证的办理,比如前文提及的工厂等等,“遗留问题”始终是问题,问题应该想办法去解决,纵使动摇旧的确有难度,却不应成为不作为的挡箭牌。

  曾看过一段评论:中国人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其特殊的,外人难以理解的内涵。它反映的不是事物的时间延续性的过渡特征,而是人们循着一种选定的思维模式僵直向前,不惜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一切规则障碍以达目的而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

  这话不无其理,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首先便得变更思维,要有勇气质疑并打破成规。近年来,笔者所见,一些仍挂在东莞某些官员口中的“遗留问题”,在其他城市都有了改善,唯有在东莞,一些问题却仍然存在。人们循着既定的规则前进,遗留问题在不被人碰触时,便总是“放一放”,被搁在了一旁。

  并不是说东莞人不会创新,东莞人是有魄力的,日新月异的城市见证了这一点,只是,在我们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偶尔也应该回头看看。诚如斯言,“历史遗留问题”在当初可能都是合理,只是不适于后世。前进的脚步中可能也会成为今后的遗留问题,假如现有的“遗留问题”都尚未解决,在后世便只有旧的“遗留问题”与新形成的“遗留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在成为隔代的历史时,就已经开始给我们找麻烦,最后让一个城市千疮百孔。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李曙光说:“我们每一个解决中国具体实践问题的想法,要考虑得更远一点,不要积累新的问题,不要为将来处理这些问题形成新的障碍。”查漏方能补缺,别让“历史遗留问题”继续遗留,更别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了打官腔的借口。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