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访谈录7:中日间存在“相互不信”的基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0:21 金羊网-新快报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特辑(八)

  反思国难耻而后作

  ———专访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长、日本侨报出版社总编辑段跃中博士

  本版撰文/新快报记者 刘燕红

  段跃中博士

  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长日本侨报出版社 总编辑

  湖南人。1991年赴日留学,1996年于日本驹泽大学硕士毕业,2000年新澙大学博士毕业。一直致力于研究现代日本的中文媒体和中国人留学日本等的综合课题。
日本访谈录7:中日间存在“相互不信”的基础(组图)
  8月13日,记者在原侵华老兵盐谷保芳家里采访了负责出版发行日文版《鬼子又来了》的日本侨报社出版社总编辑段跃中博士。段跃中博士同时也是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长,秉着“以史为鉴,发展中日友好”的信念,自2000年开始至今,他每年在8月15日之际都会出版“8·15”图书系列,为此他还曾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

  作为一个在海外苦心经营华文传媒的人,段跃中更加注重用日文来传达中文题材。当天的采访我们就在加强日中交流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在中日关系发展上中日如何加强民间交往,以及在日华人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日本人对华人的态度

  从尊敬到警戒的巨变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吗?

  段跃中:1991年来日本读书前我已经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了4年。来日本也是因为太太在这边上学,想过来与她团聚,再加上我也觉得当时国内的媒体比较沉闷,想换个环境。在这边我觉得环境不错,当时在国内教育要受到年龄的限制,但在日本我有机会再接受硕士教育。刚来日本我和很多留学生一样不会日语,也经历了几年勤工俭学的日子。2000年新澙大学博士毕业,我不会经商,以前是做媒体的,我就做回老本行,研究现代日本的中文媒体和中国人留学日本等的综合课题,和太太一起经营侨报出版社……

  记者:您感觉十多年前刚来日本时与现在相比,日本人对在日华人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段跃中:我感觉发生了巨变。十多年前我刚到日本时与1973年第一批留日学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的时候,中国留学生被日本人当成尊贵的客人请进家门做客,到十多年前,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习以为常,而现在日本人对在日华人持有警戒心。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留学生留给日本人的印象是勤奋和刻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法偷渡者进入日本,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案例也逐年增加,日本人开始对中国留学生有了“看法”。

  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主要也是因为早年留学日本的学生都是在国内经过严格挑选的,而现在,随着日本签证的放宽,留学生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除了我们自己本身有一定的问题外,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社会本身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日本的留学生政策有很多问题,比如日本近年来出现一些假的留学机构,把留学生招进来后则不再承担责任……
日本访谈录7:中日间存在“相互不信”的基础(组图)
图:段跃中和他的妻子张景子。

  日本媒体报道中国

  有针对性地推波助澜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中日之间目前关系处于低谷?

  段跃中:中日两国近年来是多事之秋,关系越来越恶化。作为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每次看到中日关系出现不和谐时,心里就急,焦虑。我觉得,两国关系出现这种局面,关键在于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相互不信”的基础。双方之间了解得太少了。

  比如我们国内很多人没有来过日本,他们不知道实际的情况怎么样。事实上很多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对中国人还是很友好的。而日本也有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国内。他们了解中国也仅仅是通过日本的媒体来了解中国的,双方都缺乏交流。

  记者:您所接触的日本媒体中,对中国有敌对或者抵触情绪的多不多?

  段跃中:日本媒体的报道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在一些问题的报道上还是有其局限性的。比如一些外国人犯罪的新闻经常被日本媒体以醒目标题出现在报刊和电视上,尤其是中国人的案件。再比如国内的游行,日本电视反复地播放一些中国人不理智的场面,这后果就会引起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日本国民的不满。

  如何促进交流

  用知日派言论影响日本国民

  记者:您认为双方应当如何去解决缺乏交流这一问题?

  段跃中: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官员要重视各种层面上的中日交流。除了政府方面的,还应该在促进民间交流方面多开辟渠道。我们在日本生活这么多年,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国内有很多对日新的观点,都是用中文在国内媒体上发表,而在日本的主流媒体上听不到我们的声音,这就很容易被日本人忽视。

  在日本,现在已经有近60万的华人华侨在此生活。实际上很多时候,国内报刊发表几百篇批评日本的文章,真的不如在日华人学者上一次日本电视有影响,不如在日本主流媒体上发一篇文章有分量。他们会日语,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习惯,可以用最接近日本人的思维与日本人对话。而对日本的受众来说,日语比其他语言更容易接受。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对日宣传,要有与时俱进的思路,要把新一代海外华人,特别是旅日华人学者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要用知日派的言论去影响更多的日本国民。中日在交流上也应该更加讲究技巧,要让日本国民心悦诚服。

  记者:这是否就是你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日语和华语双语出版翻译一些书籍的原因?您认为在日的华文媒体在对日宣传上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段跃中:是的,从2000年开始,我们侨报社在每年的8月15日之际都会出版“8·15”图书系列。我们尽量排除困难,希望能用事实唤起日本人的良知。我记得2000年的第一本“8·15”图书是原留日学子、著名作家方军的《我认识的鬼子兵》,这本书在日本的出版社不愿翻译出版的情况下,我们把它翻译成日语摆上了日本书店的书架。到了2001年8月15日,我们针对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发行了第一本阐述中国人立场的《新历史教科书批判———在日中国人学者的视点》,该书是第一部表明中国人对所谓“新历史教科书”问题之观点的单行本。2002年,我们翻译出版了《一个人的抗战》日文版。第四本则是《鬼子又来了》介绍盐谷保芳到中国谢罪的经过。在今年我们则发行日文版长篇报告文学《尊严:走过半个世纪的花冈事件》。这些都是日本的出版社不愿意翻译出版的。我希望能够对日中的交流有所推动和帮助。

  说实话,“8·15”系列图书发行后,日本右翼来骚扰,在电话里谩骂;这类图书在日本很难卖动,从开始翻译、制作就要搭上许多老本。对这样的担惊受怕、费力赔钱的出版,如果不是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我们恐怕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至于华文传媒在对日宣传上能起的作用,我认为,这可以增进在日华人社会对国内的了解,同时,在日的华文媒体把他们在日本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载下来,国内的读者也可以通过华文媒体了解日本的社会,这是中日交流的重要的桥梁之一。虽然在日的华文媒体力量还有限,但是他们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采访日记:东京就像个方言岛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