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林漫笔:“油荒”是媒体炒出来的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2:12 兰州晨报

  大概从7月末8月初开始,关于“油荒”的报道,就一直占据着大小媒体的重要位置,而“油荒”一说也似乎成了共识。但是,到8月20日以后,被称为“油荒”肇事者的中国石油巨头突然声称“离油荒还远着呢”。而人们寄望于解决“油荒”问题的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则说“油荒绝对是夸大其辞了”。

  媒体的角色,一下子让人觉得非常尴尬。

  什么是“油荒”?先听“权威人士”的说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能源专家说,“根本不存在大范围、严重的所谓‘油荒’,仅仅是部分地区、个别品种出现了暂时的供油紧张”。中国石化一位负责人则说,“出现大面积、长时间、一半以上加油站无油可供的情况,才能称得上是油荒”。(8月22日《中国青年报》)就我的注意力所及,此次所谓的“供油紧张”,从范围看,差不多已经覆盖了整个珠三角地区。从全国来说,这确实是“部分地区”。但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敏感区,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也是,珠三角供油紧张的时候,笔者所在的西北地区,很多人也忧心忡忡,都担心那种情况会蔓延过来。从时间看,起码已经持续了四周左右的时间。四周时间,和一年相比,确实不算“长时间”,但对汽车而言,对运输而言,那已经很不短了,而且人们还担心这种情况会时不时地出现。

  但到了这种程度,还不算“油荒”吗?为什么“权威人士”的判断总是与市场的感觉不一样呢?我觉得,他们都忽略(或者误说)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供给”,而突出了另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产量”。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说,上半年全国共生产原油8979.7万吨,同比增长4.8%,为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中石化一位负责人也说,今年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6808万吨,同比增长4.77%,与全国原油产量增幅相当(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来,我们谈的是下半年的问题,他们却一律拿上半年说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观点)。一言以蔽之,油有的是。

  石油市场是垄断经营,按理说,可以做到全国一盘棋,但为什么会局部紧张呢?

  众所周知,只有拿到市场上出售的那部分“产量”才能叫做“有效供给”,就像只有人们能够买得起的那部分“需要”才能叫做“有效需求”一样。据说,上半年国内石油消费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

  而中石化的统计显示,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和零售量均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只能作这样的猜测了:一,囤积居奇。二,出口量过大。三,区域投放与区域需求不均衡。

  可能不是三者共同造成了供油紧张局面,但如果说三者都不是造成供油紧张的原因,那就不是事实。针对“囤积居奇”,石油巨头称,不管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商业库存空间都很小,就算囤满油,一周也获利甚微。针对出口量过大,他们说那都是早已签好的合同。所以,区域投放不均衡就应该是罪魁祸首了。

  而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个“区域”是珠三角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正像前面提到的一样,珠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关联度非常高,广州感冒,整个珠三角就会打喷嚏;同时,珠三角也是中国经济敏感区,珠三角一缺油,全国各地就不由得会感到油紧张。

  “油荒”是媒体“夸大其辞”,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涨油价是媒体的炒作词汇,这是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说的。我不是为媒体辩护,但是,中石化方面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化解缺油状况,必须提价。

  而此前,石油企业的一次涨价申请刚刚被否决过一次。所以,人们就可能这样去想:供油紧张肇始于广州、蔓延于珠三角,可能正是石油巨头精心设计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意思是,谁制造了矛盾,谁就最知道怎样解决矛盾。

  现在,油价没有再提,但眼下的“油荒”好像就要过去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说“油荒”是媒体的夸大之词,那么“油荒”能以这种方式终结,可能还得归功于媒体的力量。(来源:兰州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