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沙龙算盘打得精(国际随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5: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培昭

  眼下,有关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工作正按部就班地实施,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也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一个“新闻点”。对此,什么样的议论都有,在中东地区颇有影响的一家时事分析网站日前撰文说,沙龙终究难脱“一介武夫”之本色,办事鲁莽,缺乏思量,拿没有把握的撤离计划做赌注和政治冒险,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笔者倒认为,谬哉斯言。

以色列政府绝不会做只赔不赚的买卖,纵观沙龙的所作所为,他是在全面权衡利弊之后,才一步步打出撤离犹太人定居点这张牌的。

  首先,政治上为了扬名立碑。沙龙虽行伍出身却精于政治,无奈时运不济,熬到73岁才登上以色列总理的宝座。擅于驰骋沙场、长于带兵打仗的沙龙,在政治上也绝非循规蹈矩的“主儿”,总想着怎样出奇制胜,以创造辉煌政绩。不言而喻,撤离犹太人定居点,改变犹太人定居者几十年不变却不甚合理的生存地缘格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而这一事件的发起、推动和履行者,无疑将会赢得历史的积极评价。

  其次,安全上无后顾之虞。以色列大规模建造犹太人定居点,始于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当时的主要考虑之一,是扩展以色列的战略纵深,加强自身的安全,让这些定居者既进行了经济建设,又协助军队保卫边界,扮演“屯垦戍边”的双重角色。当然,也有通过此举改变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结构和数量对比等意图。然而,几十年下来,以色列国小地狭、几乎没有战略纵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使有着“定居点之父”之称的沙龙不得不反思这一既定政策,他发现定居点不可能成为以色列的安全屏障,犹太人没必要再在那里呆着,相反,撤出后如果需要也可随时进去,这样更为主动。阿拉伯有评论认为,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沙龙谙熟战略战术之道,他显然是以战术的退却换取战略上的进取。

  再者,经济上急于甩掉包袱。加沙乃弹丸之地,贫瘠荒芜,民不聊生,130万居民中一半以上是难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以色列的1/20,难怪有人将之称为“人类苦难的一个缩影”。加沙在以色列长达38年的占领中,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连起码的基础设施都少得可怜。长年的动荡和连绵的战乱,使以疏于对它进行治理。以色列历届政府均视加沙为“大毒瘤”、“恐怖分子的老巢”等“不祥之地”,都想早日摆脱这一经济负担,精明的沙龙更不愿背上这沉重的包袱。

  按照巴勒斯坦学者的观点,沙龙撤离犹太人定居点,是“避重就轻”的“丢卒保帅”之举,因为沙龙并不想全部撤离犹太人定居点,也不可能做到。他现在的单边行动,本质上是一种调整战术,即重新整合现有资源,审视和优化犹太人定居点的布局,以确保以色列的利益。而有关沙龙“以单边行动抢占先机,逃避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指责,更是纷纷见诸阿拉伯媒体。

  然而,在以强巴弱的整体形势下,沙龙能够主动撤出加沙全部和约旦河西岸的部分犹太人定居点,已经显得难能可贵了。尤其是,这种撤离是在面临右翼势力的极大压力,面临众多定居者的骂声和泪水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是沙龙的撤离受到巴勒斯坦以及国际社会欢迎的原因,有外国政要说撤离行动是“痛苦和令人鼓舞的”。

  巴方一再强调,希望沙龙的单边行动只是第一步,“加沙之后是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就在日前,沙龙还说不会有第二次撤离了,但世人真诚希望,这只是他为安抚迁移的定居者和缓解内部压力而做的宣传罢了。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4日 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