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交警高速路截车吓慌司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9:30 南方都市报

  不为检查为调研

  交警高速路截车吓慌司机

  交警部门指出是应要求协助调查;规划部门表示,居民出行调查并非商业行为望理解

  司机一般见交警招手,便会发慌,担心被罚。昨天,在广清高速广花1号加油站前,被截司机们却是虚惊一场:停车后迎来的不是交警,而是做交通调查的志愿者。

  虚惊之后,有司机开始抱怨,称交警是使用特权,强制司机接受调查。交警部门称,他们是按照规划局的来函,协助开展工作。广州市规划局负责人解释,这是全市居民出行调查的一部分,是政府行为,并非商业行为,希望市民理解。

  司机

  有被欺骗的感觉

  昨天下午2时,司机阿成正常行驶在广清高速上,在距离广花1号加油站约100米处,有交警远远示意停车。阿成称,他当时很紧张,不明白自己哪里违章了,是超速,还是没系安全带?但当时时速80公里,没有超速。自己虽没系安全带,交警在100米外应该也看不见。阿成急忙拉起安全带,将车停靠在加油站前,“车停下来后,满脑子还在盘算着自己有没有违章的地方”。

  出乎阿成意料的是,走上前来的并不是挥手拦车的交警,而是一名挂有交通调查志愿者绶带的青年。走到窗前,该青年躬下身子说要做一个调查,阿成长长舒了口气。

  “您是从哪个入口进高速?准备从哪里出高速?”青年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得到回答并做了记录后,不到1分钟,短暂调查就结束了。

  “有种被欺骗的感觉”,阿成认为,交警随意在高速公路上拦车的做法非常危险,不仅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让司机们感觉到精神紧张,还会在潜意识里制造压力,搞不好就有可能酿成一起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现场

  放有“警察查车”牌

  昨天下午4时,记者赶到现场看见,一辆警车停在加油站前,警灯闪烁,前面放有一个标志牌——警察查车,1名警察站在路中央,一名站在路边,正挥手示意所有过往的车辆停车。由于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驶来的汽车只能相继刹车,歪歪扭扭地停在路边,并不宽敞的高速公路被占据了一条车道。5名年轻人捧着本子来回穿梭,上车访问,填表格,每台车调查的时间约为30秒。

  记者向调查员了解后得知,调查是为了获得广清高速的车流量等一系列数据。他们所进行的是进出口“OD”调查,即车从何处入口进入高速、准备从哪里出以及车上实载人数等。调查员表示,此次调查为期3天,每天从早7时到晚7时,12小时监测。据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调查是全市居民出行调查的一部分。

  司机疑问

  这是非警务活动?

  交警:规划局来函要求协助调查

  采访中,绝大部分司机表示“虚惊一场”,也有人对调查员的工作表示理解。

  驾驶大客车的黄司机拍拍胸口说,“吓死了”。轿车司机李女士则认为,“我没违章,凭什么拦我车接受这个调查?”

  司机阿成认为,高速公路拦车原本就容易发生车祸,又不是为了警务工作,太不应该了。司机蔡女士则问,警方给做调查者提供方便,是不是收了好处?

  一名交警坦言,他个人也认为这是非警务活动,可上面有命令,没办法不执行。昨天下午,执勤交警的所在部门人员答复,市规划局来函要求协助调查,都是兄弟单位,他们没办法不执行。

  何不用其他方法?

  调查员:可在加油站收费站调查或拦车访问

  采访中,不少司机对所做的交通调查予以理解,但对高速公路交警拦车的做法表示质疑,希望有关部门能通过其他途径完成调查。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此次调查需要监测花都及周边出口的车流量。在广州,目前监测车流量的工作全部靠人数,没有什么其他办法。他们还有多名志愿者站在路边数车,非常辛苦。而国外通常采用安装特殊摄像头的办法,自动识别车辆,用电子手段代替人力。

  进出口“OD”调查,需要对10%的车流量进行访问,工作量很大,一般采取在加油站、收费站调查或拦车访问的方式。在收费站作调查容易影响收费员工作,他们最终选择了在加油站访问司机,并请警车拦车进行访问。

  都这样调查怎办?

  市规划局:调查是政府行为并非商业行为

  昨天,有司机提出疑问,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和司机有关的调查,倘若为了找司机方便,均由交警协助完成,这岂不麻烦了?

  负责此项调查的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调查是自1984年以来的第二次全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的一部分,要对广州市交通重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为2010年亚运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意义重大,而且完全是为百姓利益。为了此项调查,广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办公室,交警部门当然也包括在内。所以,这种调查是政府行为,并非商业行为,整个调查需要市民支持,希望市民能理解。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虞伟

  图:

  交警竖起“警察查车”牌,拦车并非为检查而是为配合车流量调查。

  本报记者 谭伟山 实习生陈伟斌 摄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