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伊制宪存在四大分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0:51 每日新报

  草案“技术”上过关议会“再议三天”

  8月2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会议中心大厅内,一名清洁工在新宪法宣传牌前工作。当天是伊拉克永久宪法草案出台的最后期限,然而伊拉克各派仍然在巴格达“绿区”内就新宪法中的分歧进行谈判,新宪法能否如期产生尚不确定。新华社发

  伊拉克时间22日晚,伊制宪委员会终于在午夜前将一份起草完毕的宪法草案递交过渡国民议会,“技术”上化解了错过最后期限的风险。

  议会遂决定将草案“按下不表”、再议三天。这种“技术处理”变相地将最后期限又推后三天,伊拉克的制宪前景仍不明朗。

  四大分歧

  分歧一:联邦制之争

  由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主导的宪法草案中提及,伊拉克18个省中,任何一个省份均有权宣布成为一个行政区。如果采取进一步法律步骤,任何一个行政区又可与其他行政区合并,形成一个行政大区。

  这正是逊尼派的担心所在。一方面,南部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省份可能形成庞大的什叶派联邦行政区;另一方面,北部的库尔德人也可能利用联邦制扩张地域。逊尼派由此认为,联邦制会导致国家分裂,并将什叶派地区送入什叶派当政的伊朗的怀抱。

  逊尼派同时担心,联邦制会使他们在石油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

  分歧二:复兴党之争

  宪法草案中将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等于同一个具有民族歧视或恐怖主义背景的组织。草案同时禁止复兴党的所有标志,并赋予专门负责从政府部门中清洗前复兴党成员的一个机构以新的权限。

  而很多逊尼派人士都曾是复兴党成员,因此希望草案对复兴党的问题一字不提。

  分歧三:选举规则之争

  逊尼派提出,占国民议会多数议席的什叶派在投票中几乎肯定能够获得简单多数,通过或否决一项决议,从而剥夺逊尼派的发言权。逊尼派因此要求,在国民议会确认总统或总理人选时须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方式进行表决。

  分歧四:国家定位之争

  宪法草案将伊拉克定义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伊拉克)阿拉伯人是(这个)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

  这个表述也是对非阿拉伯人的库尔德人和土库曼人的一种让步。草案还提出,赋予库尔德语与阿拉伯语同等地位。

  逊尼派认为,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国家之一,拥有悠长的阿拉伯历史,因此把其他表述都视为对所有阿拉伯人的冒犯。

  三道门槛

  虽然三天推迟为制宪各方寻求共识带来短暂的回旋之机,但逊尼派仍然认为,在这段时间内谈判难以取得突破,伊拉克制宪仍面临未来的三道门槛。

  门槛一:限期磋商

  议会推迟表决无非希望最大限度争取逊尼派的支持,力保各方经过马拉松式谈判取得的现有成果。虽然议长哈吉姆·哈桑尼表示,磋商将持续三天,但国民议会下一次会期和表决日期尚未确定。

  目前,磋商的结局仍难以预料,失败的后果也不能排除。

  门槛二:全民公决

  无论磋商结果如何,一旦国民议会为草案放行,下一步草案的命运将落在全体伊拉克选民手中,其中自然包括强烈抵制草案的逊尼派。

  如果草案获得多数伊拉克选民支持,在全国18个省的投票中,没有出现3个省逾三分之二选民抵制的情况,即可宣告伊战后首部正式宪法顺利诞生。问题是,逊尼派手中握有3个省的潜在“否决权”,理论上足以令草案“夭折”。

  门槛三:新一轮选举

  根据临时宪法设定的期限,如果正式宪法最终获得通过,那么下届国民议会选举将于 12月15日前举行,选出的正式国民议会和政府须在12月 31日前就职。

  一旦草案在公决阶段受阻,本届过渡国民议会必须解散,并于12月选出新一届过渡国民议会和过渡政府,将整个制宪过程从头再来一遍。

  步履蹒跚

  在国民议会宣布推迟表决后,逊尼派制宪代表萨利赫·穆特拉克说:“如果它(草案)获得通过,街上将出现暴乱。”

  穆特拉克的话道出制宪争议在伊拉克国内各派间造成的巨大裂隙,甚至一部分什叶派人士也反对在伊实行联邦制。

  “我们会抗争……告诉逊尼派和什叶派抵制宪法,因为它包括导致伊拉克分裂和内战的内容,”另一名逊尼派制宪代表索哈·阿拉维说。

  由于什叶派和库尔德议员占国民议会多数席位,因此无论逊尼派接受与否,只要这两大派别同意,草案就几乎肯定能够获得通过。

  据路透社获得的宪法草案副本,伊拉克将实行联邦制,未来伊拉克政治制度的特征为:共和、民主、议会制和联邦制,但草案中并未涉及联邦制的架构细节。

  磋商之外,什叶派并未给逊尼派留出更大余地。制宪委员会中的什叶派领袖胡马姆·哈穆迪表示,如果三天之后仍未达成共识,“宪法(草案)将继续前行”。

  库尔德人制宪代表艾哈迈德·潘吉瓦尼说得较为委婉:如果无法赢得逊尼派支持,“(草案)它将跛足前行”。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