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营演绎农村大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0:53 中国环境报

  来到东营市大王镇后屯村,只见平坦的水泥路环村入户,路旁绿树浓荫里掩映着街灯,街道上干净整洁。家禽牲畜全部圈养,圈底下面建成了沼气池。村村都通柏油路,户户都有自来水,家家做饭用沼气,传统茅坑改成了与沼气池相连的水冲厕所。村委大院里图书室、门球场、篮球场一应俱全,健身设施安装在街道边。昔日垃圾乱倒、柴草遍地、道路泥泞、畜禽粪便随处可见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东营市,像后屯村这样的生态文明村已有64个,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营生态村模式”。生态文

明村的建设,正在演绎着一场伟大的农村变革。

  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东营市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总抓手,采取“突出特色,示范带动,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方式,制定了《生态文明村考核验收规定》、《全市生态文明村考核标准(试行)》,确定了6项基本条件和15项考核指标,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指标7项,区域生态环境指标8项。将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纳入到生态省、生态市建设与环保目标责任书中,列入市政府政务督查内容。同时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与小康文明村创建相结合,市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纳入到全市小康文明村的创建体系,达不到生态文明村标准的一律不得参评小康文明村,两项活动一起部署,一起调度,一起考核,互相促进,为生态文明村创建搭建了平台,夯实了基础。

  增强村民环境意识是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的先导。东营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广泛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体,通过字幕、开辟专栏、专访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出墙报、专项讲座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生态知识教育,先后开展了“纪念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下乡宣传活动”,制作了《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蔬菜轮作种植知识》和《我们身边的环保五十件小事》等宣传材料,联合石油大学绿色协会的大学生利用集市等场所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生态环境问题。各村委会还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创建工作机制,动员和引导村民摒弃传统的生活陋习,“人人参与,建设美好家园”逐步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

  在生态文明村创建过程中,东营市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工农互补、以城带乡、倾斜“三农”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大村镇规划建设力度,300人以上的村全部完成建设规划,城市化水平达到54%;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13万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2004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税率,今年又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税;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援助农村教育计划,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里同样的就学条件。扩建乡镇卫生院,建设了20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农民享受到了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吃水难、出行难等问题;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初步建立起以城乡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医疗保险、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住房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该市还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挤出资金集中投向“三农”,近4年全市仅市、县级财政就向“三农”投资32亿多元,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全市以整治村庄环境为切入点,按照“村庄绿化、庭院美化、街道硬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村庄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以“三沿(沿路、沿河、沿渠)、四环(环城、环镇、环村、环园区)、一网(农田林网)、一片(开发荒碱地成片造林)”为重点,建设了35万亩速生林基地;以村周围、街道、庭院等绿化为重点,对全市4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600个村和99所中小学校园进行了绿化,共植树296万株。在全市实施了以1万户沼气池建设和改圈、改厕、改灶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每建设1个户用沼气池,市财政补贴1000元,先后投资4780万元实施了乡村公路改造及村内主要街道硬化工程,投资6000万元扶持开发荒碱地35.2万亩。全市60%的乡镇、80%的村建立了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实施了农村有线电视普及和数字化工程计划、农民培训和“科技下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市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7.4%,入户率达到62.6%;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百名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培训农民26.2284万人。

  创建生态文明村,极大地改善了东营市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全市已初步构建形成了以创建生态市、生态县、生态文明村为主要内容的四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体系,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25.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前几年的3.38∶1缩小到2.9∶1。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