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虽然试飞失败,但是决不言败--草根英雄一生梦想“放飞”UFO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1:31 贵州都市报

  8月23日下午,贵阳市三桥北路180号。14时许,这条不大显眼的街道与以往一样的平静。在这条街道一个名为宏谊诊所的门外的木桌边,叶应伟正和助手埋头连接他研制了10多年的飞碟形飞行器简易模型的通电线路。不一会,飞行器模型的试飞将正式开始。飞碟形飞行器模型用三截鱼竿交叉绑在一起,每根鱼竿两端各缚着一个小风扇和四驱玩具车的电动机。三根鱼竿的交集处,分别绑上了两组充电电池。在这个简易装置上面,覆盖着一个用泡沫板制作的银白色飞碟外壳。15时左右,所有线路和电机都已经准备完毕。15时30分,助手轻轻接上电源。

扑啦啦几声响后,用三根鱼竿连接的6个风扇开始迅猛地转了起来。刚开始,模型只是在地上打转,几秒钟后,模型呼啦一下猛地斜飞了大约几十厘米高,随后翻倒在地。再试,再翻倒……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是6个电动机的动力不平衡所致。试飞再次以失败告终。

  蜂窝原理的启示

  11年后,叶应伟依然清晰地记得1994年的那个冬天。那个冬季的某天,叶应伟在贵新高速公路工作的岳父来到了瓮安。在他家里,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多年的岳父石修光翻开资料,跟他谈起了研究过程中的趣味。岳父走后,他来到离家很近的瓮安县图书馆,查阅关于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资料。他想弄明白,哥德巴赫猜想背后究竟潜隐着多大的诱惑,竟能让一个老人对它苦苦研究了十多年。无意间,叶应伟发现了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的蜂窝原理。该原理称,蜂窝是自然力中最有效的劳动代表,它采用了最少的蜂蜡,建造成的最优美的建筑。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浮于叶应伟脑际:蜂窝为什么是自然力中最有效的劳动代表?2003年,他最终用几何的方法证明了这个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他突然想到,蜂窝制造的原料少,又最有效,应该就是飞碟的原理。因为从飞碟的外形来看,也是中间约厚,而边缘较薄的。这样一来,利用圆的特性等,从而使得它的有效利用空间较大。当年春节期间的某个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似有人在提示他,将蜂窝与飞碟二者结合在一起。梦醒后,他起床打开电脑查阅关于飞碟制造方面的资料。他发现,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就已经制造出了拥有8个驱动舱的飞碟15个,后因其战败所有飞碟形飞行器被全部毁灭。两年后,叶应伟正式从当地医院辞职,来到贵阳开了一家诊所。期间,他仍不断的对飞碟进行研究,并搜集了包括中国四大UFO悬案等国内外大量有关UFO的相关资讯。

  永不言败的追求

  在研究UFO的过程中,叶应伟还将目光大胆地投射到曾经轰动欧洲科学界多年的“麦田怪圈”现象上,并对此进行了一番仔细探究。叶应伟惊奇地发现,他后来研制而成的碟形飞行器的形状,竟与“麦田怪圈”中的一个图形惊人的相似。他非常肯定地称,自己之前绝对不是看了“麦田怪圈”的相关图形而仿效的。2003年春节后,叶应伟正式开始着手构思他的碟形飞行器的整体结构。这个阶段无疑成了他最兴奋和最辛苦的阶段。每天除了诊所的紧张工作外,回到家他还要加班到凌晨4、5点钟,早上起床后继续构思。当年6月,这个被他研究了10多年的碟形飞行器原理和模型结构,终于有了雏形。叶应伟说,在结构上,这个由六个边组成的碟形飞行器,使用材料最少,而有效利用的空间却是最大的。在安全性能方面,碟形飞行器里还设置有三台电动机,加上配置的降落伞,总共有四级防护功能。另外,他还将6个动力舱人为的分为两个动力舱。一个为前进动力舱,另一个为平衡动力舱。这使得他研制出来的碟形飞行器,不仅能垂直起降、空中悬停,还能进行三维飞行。三维飞行的功能,最终使得雷达也无法预测到其具体的飞行路线,顶多只能预测到碟形飞行器外部的某个点。但这个点却又因飞行器外部呈圆形,而不固定在某个位置。所以,雷达是无法预测它的飞行路线的。叶应伟说,这一特性特别适用于军事领域。2003年9月9日,叶应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飞碟形飞行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并于去年9月1日获得通过。而同时申请的发明专利,因知识产权局对此类转发发明审批的时间较长,而至今仍未获得通过。研制成功后,叶开始向有关部门游说他的发明专利技术,以期获得有关方面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却均遭到拒绝。叶应伟并未因此放弃。他决定自己筹集资金购买原材料以及相关器械,自己动手制造碟形飞行器的模型。“我已经将它当成了自己的小孩,现在亟须考虑的是如何给予它生命,并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叶应伟微笑道。2004年10月18日,叶应伟去北京参加全国中小企业招商洽谈会。期间,澳大利亚一家名为韦弗特公司对他的飞行器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双方通过接洽后达成了一定的意向,澳方要求叶应伟提交一份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从北京回来后,他去找了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和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请他们帮他做一份可行性报告。遗憾的是,三方均因相关的原因告诉他,无法完成这个报告。最终,叶应伟与澳方的合作也无果而终。此间,他曾和上海一位航空工程人士联系过合作,但对方认为他只是一名内科医生,绝对不可能研制出这样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成果,并因此而婉拒了他。叶应伟说,之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的研制根本就不可行的原因在于,美国和苏联研究了15年都未能成功。而美国的UFO研究所也因无事可做而最终关闭。在遭遇多方挫折后,叶应伟得到了安顺飞机研究所的专家的支持。专家认为,他研制碟形飞行器不是不可能。因为他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来构筑自己理想中的作品,因此他自由发挥的发展空间就要大很多。

  一个人的孤旅

  目前,尽管国内的UFO爱好者多如牛毛,但真正投入地研制碟形飞行器的却只有两人。除了叶应伟以外,另一个就是安徽人杜文达。在研究飞碟形飞行器的10多年间,叶应伟耗费了10多万元。最近,他又将用来装修新房的3万元也投入到碟形飞行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兄弟、和爱人都开始对他的痴迷纷纷表示不解。和其他人一样,妻子石云冬刚开始听说丈夫正对UFO这个神秘的天外来物进行研制,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当丈夫真正完全投入,并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全心投入进去后,从此她再也不想听到“飞碟”两个字。然而,叶应伟却依然执着地投入其中,并越钻越深。最终,在对丈夫彻底失望后,石冬云将自己的工资存了起来。她说,如果丈夫需要资金投入到碟形飞行器的研究上,那么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今年春节期间,叶应伟回到瓮安老家过春节。很久没见面的弟妹们,亲热地围了上来,问他去年都在忙些什么。他说,自己在研制飞碟形飞行器,并获得了一些突破。颇为好奇的弟妹又问他飞碟飞行器的原理,以及哪个部件又是如何设计等等。解答完弟妹们的问题,一向自认为坚韧的叶应伟躲在房间里号啕痛哭。“我付出了如此多的资金和精力,研制出来的东西竟然很多人都不懂,这简直就是我的悲哀。”春节后,父亲渐渐理解了儿子的情绪。今年3月,父亲还特地从瓮安乡下老家赶来贵阳,在打造模型方面,给他做了几天“义工”。叶应伟因此而由衷地感到些许欣慰。“我以后也要多抽点时间给儿子辅导一下功课。”叶应伟满面愧疚。叶应伟的另一个身份让他一直以来都陷入僵局。这个身份就是,他仅仅是飞碟研制这个高端领域的草根阶层,而不是专家。这样的局面,常常使得他在攻克技术方面,几乎都是独自一人采取摸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偶尔去请教航空方面的专家,成了他不得已后才做的无奈工作。而资金的短缺更是成了叶应伟的重要障碍。尽管每个月将诊所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了进去,却仍是杯水车薪。8月20日,曾经认为叶应伟不可能成功的岳父在接受采访时,也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他还是可能会成功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为他是一个脑子很灵活的人。”叶应伟说,他非常希望能够赶在杜文达之前试飞成功。他很明白,赶在杜文达之前的成功将具有颠覆性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他将最先夺得话语权。叶应伟内心清楚地知道,跃过这个艰难的龙门,他的飞碟研制将不再是一个人的孤旅。 作者:杨雄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