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父亲被撞惨死儿子不懈上访终获转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2:52 兰州晨报

  “大接访”揭出“尘封”六年的旧案

  本报讯(记者郝冬白)6年前,来自安徽省46岁的茶叶商艾家道在武威市北大街上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摩托车撞伤致死,肇事者在谴责声中逃之夭夭。事发后,武威交警部门根据有关人员的指认,对一位涉嫌肇事的人员进行传讯,并扣押了“肇事”车辆。

  可在该涉嫌者被采取强制措施22天后,因为有关证人的证词发生变化,涉嫌人员被取保候审。该案从此即被“尘封”。

  艾家道的儿子为给惨死的父亲讨个公道,长期上访,并经常伺机拦挡来武威视察工作的上级领导车辆。为此,武威公安部门每到“特别时间”,总要“被迫”派专人为其“值班”,防其“拦轿告状”。最近,随着全省公安系统“大接访”活动的开展,此案开始出现转机。

  近日,武威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武威市公检法3家在“大接访”中开始关注这起“尘封”案件,为此案“会诊”,并有望在近期彻底解决问题。

  据了解,该案件发生在1999年4月17日,当日下午6时10分左右,从安徽来甘肃武威做茶叶生意的艾家道骑自行车从武威市北大街东巷子口出来拐弯向大什字方向行驶,当行至马路中间时,一辆

摩托车突然由南向北高速驶来,将艾家道撞死。

  第二天,原武威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股才赶到事发现场,但现场已被破坏。

  关于该案,存在许多说法。

  证言之一:“我看到了肇事车辆”一位目击者说:“当时,我看到了肇事车辆,并记下了车号。交警大队的人找我了解过情况,我实话实说,警察们并给我作了笔录。”这位目击者说,第一现场就在武威市第三人民医院门前。当时,该医院的办公楼正在施工,脚手架上的民工和脚手架下面的人很多,好多民工都目睹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证言之二:“我提供了肇事车号”原武威百货公司批发部经理张玉华是提供第一个破案线索的人。

  她回忆说,艾家道租赁百货大楼的房子经营茶叶生意,百货大楼的人和艾家道都很熟悉。事发后,百货大楼的一位同事给她打传呼告诉此事,她回电话时,旁边有一个人听她们谈论交通肇事逃逸的事,就随口问道,你们说的是不是发生在北街浴池附近的

交通事故?张玉华说,对呀!旁边的那人说,这事发生时我在现场。肇事的是一辆红色摩托车,肇事者穿着红色夹克衫,此人还随口说出了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她就将此情况告诉了另一个人,那人将此情况告诉了受害者的儿子艾和宝。

  当时,武威交警根据艾和宝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展开调查。根据掌握的情况,武威交警大队事故处理股的警察们从微机中调出涉嫌肇事车辆的车主姓名与住址,并很快找到肇事者的家。

  证言之三:肇事者妻子企图隐瞒当时和警察一块去的原武威市饮食服务公司职工达某作证说,“当时,交警去涉嫌肇事者的家里,我也跟着一起去。涉嫌肇事者的妻子一人在家,神色显得特别慌张。

  当交警问她的丈夫在不在家、家里有没有摩托车时,她回答说,丈夫到新疆搞工程去了,摩托车也骑走了。

  可交警从其家门口发现了摩托车的车轮轧痕,在向邻居调查时,邻居们说,她的丈夫在呀,我们今天还见到过他。

  交警们怀疑那女人说了谎,便从侧面问那女人说:你们有没有小孩?小孩在哪儿上学?交警打问到小孩的学校,去一问,那孩子说:我爸爸一直在家,没有出远门呀!”在武威市天马市场搞个体生意的一位姓艾的人作证说:“当时,我也和交警一块去的。在交警向涉嫌肇事的摩托车主的妻子问话时,桌子上的电话响了。车主的妻子接起电话,我听见她只说了一句:‘他们在这儿!’说完后便挂了电话。”证言之四:肇事车是辆黑色摩托艾和宝找来一个现场目击者作证说,摩托车是红颜色的,车号是甘H·00472,他回家后,将车号随手记在了墙壁上。目击者还现场指证,而且语气非常肯定地指着被交警查扣的摩托车说:“就是这辆摩托车,没错,左边没倒车镜,右边有。人嘛?好像有些不像。”他回忆了一下,又说:“哦,对了,那天他没胡须,现在长出来了。”并且肯定地说:“绝对没错。”事故股的警察当即作了笔录,目击者还签名并按上了手印。

  交警中队扣了车和人后,在进一步的调查过程中,艾和宝找来的那个现场目击者改变了说法,又对交警说,他在街道上发现了涉嫌肇事的人。交警说:不对呀,涉嫌肇事的人我们还扣在看守所。那个证人说,他确实看到涉嫌肇事的人骑着一辆黑色的摩托车,车号是甘H·00472。

  那个证人还改口说,实际上,他当时在第一现场看到的就是一辆黑色摩托车。事情的突然变化,使得此案就此被“尘封”。

  本报记者郝冬白(来源:兰州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