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校豪掷70万元 165名老师攻读心理学硕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4:04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165名中学老师由该校出资70万元,集体攻读心理学硕士每名老师都将兼任“心理医生”,此举全国罕见

  成华区将对全区3000余名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早报今日讯 记者李晓波摄影韩杰策划统筹邓嗣华

  学校花费70万元,一下子鼓动165名老师集体进研修班攻读心理学,如果这些老师在接下来的论文答辩和等级英语考试中通过,这所学校将一下子产生165名心理学硕士……4年前,华阳一所中学做出如此惊人之举,在新学年即将到来之际,这165名老师将从“心理学研修班”毕业。昨日,推动这一“壮举”的该校校长祝长水说,新学年开始后,每一名老师都将兼任另一角色:“心理医生”。

  学校买单,花4年之功,鼓动如此多的老师攻读心理学硕士,这,成为一种奇异现象。据说这种现象在西南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特殊政策老师读心理硕士学校资助

  昨日下午,华阳一中学,西南师大教科所开办的心理学研究生进修班,就设在学校电教室里。课堂上,一中年老师正讲解学生的3个心理叛逆期,教了一些应对方式。堂下,坐着的十多排“学生”,他们听课都很认真,有的记笔记,有的用DV录教学过程。
学校豪掷70万元165名老师攻读心理学硕士(图)
  这个研修班已经办了4年,165名“学生”全是华阳中学的老师,不久就将毕业。一所学校165名教师浩浩荡荡集体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推动者正是该校校长祝长水,他本人也在攻读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4年前,为鼓励老师进修,他制定了一项特殊政策:凡在校老师愿进入研修班进修,学校可出一半费用,即4000元钱。在此政策的推动下,短短一年时间里,进修人数就达到了165人。

  女儿心病成就“心理学”校长

  “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但促使我如此热爱心理学,是源于自己一次对女儿成长经历的感触。”祝长水说,1994年他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因工作忙,很少与读初一的女儿沟通,结果那一年女儿成绩滑坡很大,从小学升初中时的第一名降至最后几名。在他的追问之下,女儿才说出真相,“谁叫你是校长,我的同学们怕你,就不和我玩。”女儿的“心病”让他哭笑不得:“没人玩,就这么一件小事就能让人学习一落千丈?”

  意识到孩子成长中心理问题不可忽视,他到成都市区听心理学家讲课,没想到几堂课下来,他竟对研究中学生的“心病”入了迷。随后干脆进北师大办的研修班进修,2001年取得“中国高级心理咨询师”称号。女儿“心病”在老师与他一起努力下消除后,2003年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

  4年前,祝长水到华阳这所中学当校长,一上任他就联系了西南师大教科所的心理学博士、专家到学校办心理学研修班,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展开了“制造165名心理学硕士计划”。

  女老师妙招化解母子“恩仇”

  老师学心理·故事

  老师们边学边用,几年来,解决了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几届高三学生考上大学立下“汗马功劳”。

  “只要方法得当,学生没有解不开的心结!”进研修班后,年轻女教师刘颖很快在学生中有了“知心姐姐”的美誉。昨日下午,她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将一些自己化解的学生“心病”案例写成资料,以便与同行交流。

  去年3月,她发现8年级男生小勇上课走神。问小勇,小勇回答“没事,可能没睡好!”她半信半疑,给小勇妈妈打了个电话,小勇妈妈顿时在电话里哭个不停,“咋我就带个这么凶的儿子哟,动不动就掀桌子砸板凳!”原来是头天晚上,她见儿子晚归,就骂儿子是“网虫”,唠叨了两句,没想到,儿子说了一声“我受够了!”把饭桌掀了,板凳砸了,跑进屋里不理她。

  知晓原因后,她没有责怪小勇,而是叫他做了一道题:例举妈妈的“好”与“坏”。在答卷上,小勇只写了妈妈爱唠叨、爱偷听他电话、爱向老师告状等4条“坏”,却写了妈妈给他洗衣服、做好吃的、下雨天到校接他等14条“好”。

  “这说明你妈在心里还是好的多,她有些唠叨还不是为你好!”在她的劝说下,小勇向妈妈道了歉。而妈妈也退让一步,说不是不让他上网,而是少上网,以免影响学习。母子间顿时“一笑泯恩仇”。是件好事但不能只重形式

  老师学心理·专家

  “一个学校有这么多的老师进研修班学心理学,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昨日记者在学校见到了西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教研中心副教授郭成。作为165名特殊“学生”的授课老师之一,郭成认为该校的眼光是超前的。

  郭成说,一名优秀的教学者,不能只是“教书”,还要“育人”,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心理规律,老师才能及时解决现在学生的各类“心病”。

  他与同事刚开始到学校办班时,以为最多只有50来个学员,没想到报名的会有165人之多。为此,教科所派出了14名最优秀的博士、教授级别的心理学专家到研修班讲课。就他而言,一门功课要在14天讲完,就需要设计不同的教案,以案例分析为主。说起这批学员,郭称他们“很用功”。

  四川师大教育科学院心理学教授游永恒认为,学校这种心理学热潮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很多,不仅有学习压力,还有与家人、同事的人际关系等方式方法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而这些“心病”的解除,离不开心理老师的作用。不过,游也希望参加进修的老师要学以致用,不一定人人都要拿到心理学硕士学位才算“学有所成”。一掷70万有些心疼但值得

  今(24)日上午,记者就此事对该校校长祝长水进行了采访,在谈及学校一掷70万元的行为时,祝只用了一个词,“千值万值”。

  记:学校一共有多少老师,进修心理学的有多少?

  祝:老师一共有270多名,进修心理学的有165名,占的比例大概有2/3吧。

  记:学校拿这么多钱来让老师学心理学,有必要吗,值吗?

  祝:一下拿这么多钱,是有些心疼,但肯定值。比如说,一些人说优秀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其实这类学生一样有。如有些优生考差了一次,就担心自己是不是不行了,或者是不够努力。这时,他就需要人去给他减压。而一些差生,则会认为自己没希望。这时心理老师就可帮他分析症结所在,让他朝自己擅长的专业努力。同时,要鼓励他提高学习成绩,朝目标靠近。

  记:学校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心理问诊”?

  祝:一是非毕业班的每周都要上一至二节心理课,毕业班的则要么一周一节,要么隔周一节心理课。此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心理诊断室,有专人值守。为了确保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及时治疗,学校还采取灵活方式,每一个心理老师平时都要“监护”8名学生,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

  记:是否因为你对心理学有偏好,才让老师“跟风”,这样做教学会本末倒置吗?

  祝(哈哈笑了起来):这是误解。相反,学生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自然会上去,而不是本末倒置。解决学生“心病”该不该放首位 老师学心理·质疑

  记者又对部分学生、老师进行了采访,对于此事他们各有看法。

  阳阳(高三学生):学校重视我们心病是件好事!比如我,心直口快常得罪人。有一次,班上一个女同学长了青春痘,我说了她一句,“好丑啊,像喀斯特地形一样难看”,不仅得罪了她,还让一些同学觉得我很狂,有些孤立我。好在老师听了我的倾诉后,带我向对方道歉,一下就消除了误会,也消除了我的心病。

  宋玉平(高三语文老师):我教语文多年,心想哪类学生没见过,有啥子心病没办法解决。起初研修班报名时,就不想去进修。后来,才发觉现在学生的棘手心病还真不少,有些想解决不知如何着手。这不,我现在也报名了。

  165名老师集体进研修班学心理学,在学校内部取得一致认同的同时,一些家长与教育界人士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一个学校的心理老师有几个就行了,不必多到人人都是的程度。也有人担心,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不应将解决学生“心病”放在首位,这样做可能本末倒置。

  早报快评只忧心是不够的

  杨洁

  “郁闷”这词时不时都能听到身边有人从嘴里蹦出来,专家说,“郁闷”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反映。曾有媒体对高校流行语进行调查,“郁闷”一词以55%的得票率高居榜首,可见,心理亚健康问题早已不容忽视。

  更不容忽视的是下一代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犯罪、离家出走、迷恋上网、厌学等引起了社会的忧虑和关注。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公布的对全国中学生多年的调查结果,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而一个巨大的矛盾是,我国现有专业素质的心理保健人员还不足一万人。这个巨大的落差反映了我国对心理保健和治疗的长期忽视,而欧美及其他发达国家则非常重视心理保健工作,平均每5人就有1名心理保健人员,与他们相比,我们确实应该汗颜。

  如果说,我们以前还没意识到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存在,现在很多稍有常识的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查显示六成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他们如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们知道问题在哪,而我们更多的是在口头上表示担忧,大家异口同声“我们缺乏专业心理保健人员”,说了千次万次,问题依然存在。

  祝校长此举可谓开了教育界的先河,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忧心忡忡,更应该付诸行动去解决实际问题,165名有心理学硕士学位的教师毕业,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