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共用”设施和物件也是节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4:07 人民网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的一篇文章说,印度夏天之热世界闻名,摄氏40多度的天气是家常便饭,因此政府和许多窗口部门都在公共场所提供免费饮用水。每个水桶旁只放了两三个塑料杯,喝水的人把杯子高高举起,离嘴20-30厘米,仰着头让水流进嘴里,这样就不会“污染”水杯,可以让后来者放心喝水。

  大热的天,如果要是那些水桶旁放置的不是塑料杯而是纸杯,那一天该浪费多少纸杯

啊。通常人们认为公共设施有很多都不卫生,不敢使用,可印度市民们这种喝水的方法不也是“共用”水杯吗?只不过大家都很文明,都养成了好习惯,不至于让下一个人不敢使用那仅有的两三个塑料杯。这样一件小事不但体现了社会文明,也体现了人们的节约意识。

  其实,“共用”某些公共设施和物件,又何尝不是一种节约呢?比如,现在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一次性用品,可很少有人真正想过“一次性”消费背后的能源消耗问题。据悉,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次性用品不单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也不利于环保。

  一次性物品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应该习惯于使用耐用公共物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像饭店的公用竹筷,只要认真消毒了,不就可以放心使用吗?杜绝浪费,保护环境,就要习惯“共用”。

  作者:网友:谢焕权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