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陕西剪纸: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22:51 人民网
陕西剪纸: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六)(组图)
“陕北十大怪”之“锣鼓能把天震坏”

  “锣鼓能把天震坏”,一听这名字就不由人们不去把安塞锣鼓做一番联想。延安黄土风情文化的奇葩之一是名闻中外的“鼓艺”。延安鼓艺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志丹扇鼓、黄龙猎鼓、黄陵抬鼓、土基对面锣鼓。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文鼓、武鼓之分,文鼓以扭为主、重扭动身姿,活泼圆滑,武鼓以打、踢、跨、跺为主。重击鼓表演,豪放热情,欢快有力,虎虎生威。它既有“柔”的魅力,又有“刚”的气魄。鼓点节奏分明,鼓声明亮,凝时若瑶池蓄水,动时似银瓶乍破。其动作繁复,变化神速,缠腰鼓摇头摆尾,能劲十足,过裆鼓腿势潇洒,阳刚雄劲,下岔鼓稳健安祥,如雁落平沙,还有鲤鱼跳龙门、一条鞭、飞燕、三脚不落地等鼓法,宛若鹰击长空,气势如虹。表演时鼓手头拢白羊肚子毛巾,身着羊皮褂,脚扎绑腿或穿“英雄靴”,英姿飒爽,舞之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气壮山河,观之令人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安塞人靠打腰鼓打出了盛名,1997年文化部命名安塞县为“中国民间艺术(舞鼓)之乡”,安塞腰鼓也被人们称为“中国一绝”,号称“天下第一鼓”。剪纸“锣鼓能把天震坏”所反映的就是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头戴羊白肚毛巾的鼓手尽情腰鼓的场景。

  “挖个洞洞当家宅”。陕北山多,且大多是土山石山,闲地又少。土山的土质一般又硬又实,粘性和直立性强,人们住的房屋往往是在山边朝阳的地方挖出一个上圆下方的洞,用石头和砖一直砌到洞顶,穹顶平地,又大又宽敞,用木头做成门窗安装在窑洞口,一个适于居住的窑洞就建成了。窑洞里冬暖夏凉,剪纸“挖个洞洞当家宅”是陕北人民群众多少年来居住环境的写照。

  来客上炕是我国北方农村的待客之礼。北方的炕是用土坯或石头砌成的空心炕,连着锅灶的烟火通过灶底的火道从墙壁直达窑顶的烟囱跑出,既省柴省煤,又使窑洞内的空气保持得干净清洁。主人在炕中央摆上桌子、端水果、上饭菜,喝茶、饮酒、聊天,大家盘腿坐在炕上,暖和热闹,舒适自在。平常婆姨们做针线,孩子们学功课也都坐在炕上,其乐融融。剪纸“来客都在炕上待”所勾画的就是这样一幅生动的民情画卷。

  陕北风沙大、气温低,人们无论外出干活还是在家或参加喜庆活动,都喜欢在脑袋上扎一个白羊肚毛巾。陕北人白羊肚毛巾的戴法是将毛巾从后脑勺向前额方向裹着,在额头上方打一个结。白羊肚毛巾戴在头上既能当帽,干活出汗时又能够擦汗,一物多用,经济实惠又方便。“白羊肚毛巾头上戴”就是反映的这一民俗。

  在陕北黄土高原,沟壑渠峁,到处都能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或低沉或高亢,或抑扬顿挫或苍劲有力。陕北有句格言叫做“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人们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来尽情表达。由于信天游自由吟唱、随口而出,篇幅较小,属即兴创作,曲调多变,语言纯朴、节奏明显、高昂激越、韵脚多变、悠扬高亢、粗犷奔放,抒情色彩较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豪放、朴实、敢爱敢恨、敢说敢笑的性格特色。“信天游上口解忧愁”刻画的就是这样一幅陕北民俗画卷。(人民网银川8月24日电)
陕西剪纸: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六)(组图)
“陕北十大怪”之“挖个洞洞当家宅”

陕西剪纸: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六)(组图)
“陕北十大怪”之“来客都在炕上待”

陕西剪纸: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六)(组图)
“陕北十大怪”之“白羊肚毛巾头上戴”

陕西剪纸: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六)(组图)
“陕北十大怪”之“信天游上口解忧愁”

  作者:人民网记者周志忠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