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穗子第六次“回家”探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9:35 河北日报

  65年前的8月21日,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战火中被八路军战士救出,并送到聂荣臻将军身边,从此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有了一个聂帅救助日本孤女的佳话。

  25年前的7月10日,因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这篇文章,44岁的美穗子第一次回到中国。

  8月24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69岁的美穗子第六次来到了她的“第二故乡”———中国。

  8月24日14时40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常

  “来自日本福冈的CA914NH5727航班已经顺利抵达。”随着机场工作人员的通报,一架波音飞机呼啸着降落在秋日艳阳下的北京。

  69岁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也开始了她的第六次中国行。

  虽然这只是一次只有两天行程的短暂访问,但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一特殊年份,却显出了特别的意味。

  15时10分,在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人员的陪同下,皮肤白皙、身材娇孝身着豆绿色西服套装的美穗子出现在等候着她的人群面前。“您好,辛苦了1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的美穗子面带笑容轻声问候着。

  “当年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让聂帅救孤的佳话传颂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今天,美穗子再次来到中国,是为了让这段佳话所承载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机场贵宾休息室,手捧鲜花的美穗子这样向等候着她的中日双方人士和媒体记者说到。

  的确,这层意思在美穗子随后紧密的日程安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永永远远是姐妹1

  稍事休息,美穗子与中日双方的陪同人员一道,乘车到中日友好协会会见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

  17时30分,中日友协1号楼门前。聂帅的女儿聂力早早等候在这里,身着蓝衣黑裤的她笑容可掬,眼神中充满期待。女儿聂菲手捧一束鲜艳的玫瑰站在一旁。一会儿,一辆轿车缓缓驶近,刚刚停稳,坐在里面的美穗子便急切地推开车门,聂力连忙快步迎了上去。

  “妹妹,你还好吗?”两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聂菲向美穗子阿姨献上一大束包装精美的黄玫瑰。聂力向美穗子介绍说:“菲菲今天也来了,我们要把世代友好的接力棒传下去。”

  从中楼门口到会客厅有一段距离,但姐妹俩的手一直紧紧拉在一起。落座后,聂力对美穗子说:“妹妹,你今天来我心里很高兴!我们都热情欢迎你1

  这是聂力和美穗子的第七次会面。美穗子每次来华都会看望“姐姐”。1998年,聂力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日本时还专程去美穗子家做客。聂菲说,每逢过年过节,母亲和美穗子阿姨都会互通贺卡和电子邮件。她和美穗子的女儿也都见过好几次面。

  1940年8月,美穗子的父母在“百团大战”期间日军的报复性轰炸中被炸双亡。聂帅派人将年仅4岁的她接到自己的指挥所,亲自给她喂稀饭、削水果,悉心照料。聂帅后来回忆说:“在指挥所停留期间,她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聂帅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孩子是无罪的,日本人民是无罪的。后来,在聂帅精心安排下,养好伤的美穗子几经周折回到了同胞之中。

  时光匆匆流逝,弹指间就是40年。1980年,在两国热心人士的积极努力下,凭着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及聂帅与小姑娘的照片,终于找到了当初获救的小姑娘。1980年7月,已过不惑之年的美穗子应聂帅邀请,从日本来到北京,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救命恩人。7月14日这一天,也成为美穗子终身难忘的日子。在聂帅面前,美穗子泪流满面,深深地鞠躬,以额触聂帅的手,表示最大的敬意,并激动得哭出了声。聂帅也紧握着美穗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聂力回忆说,当时父亲得知美穗子要来京,心里非常高兴,派自己和周秘书到火车站接她。聂帅见到美穗子后对她说,中日两国人民在日本侵略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你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今天很高兴看到你们全家幸福生活。聂帅还对她说,由于中日两国建立友好关系,我们才找到了你,希望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在聂帅人道主义情怀的感召下,美穗子一直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还受到过日中友协的表彰。中国的江津市与日本的都城市因聂帅与美穗子结缘,结成友好城市。

  “最近,我们国家拍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八路军》,上面有一段情节,演的就是在日军轰炸时,八路军战士在战火中的火车站救出了你———当年的日本小姑娘。所以,现在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个镜头,都知道了美穗子的故事。”聂力对美穗子说。

  接着,聂力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幅卷轴送到美穗子手中。展开卷轴,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把这个作为纪念品送给你,并且再次表达父亲的遗愿,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永远和平,永远相好!你永远是我的妹妹,我们永远是姐妹1说这番话时,聂力的神情有些激动。

  接过这份珍贵的礼物,美穗子连声道谢。她也特地从日本为聂力带来了礼品,一旁的翻译介绍说,这是日本都城市产的一种工艺品,是用高级的和纸做成的人形。聂力小心地拆开包装盒,仔细地端详着这件精美的礼物,爱不释手。

  在这里,美穗子还意外地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沙飞的女儿王雁。初次见面,王雁便送上一本画册。翻开画册,美穗子看到了自己和聂帅的那张合影,还有她坐在挑筐里等几张战争中的照片。“我父亲拉着你的那张照片,就是她的父亲拍的,没有他父亲当年拍到这个照片,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见面1聂力在一旁解释道。

  “谢谢!谢谢1美穗子用中文对王雁说。这本画册带给她又一份惊喜,儿时那段记忆因它而成为永恒。

  更让“妹妹”感动的是,细心的“姐姐”还专门比着她的身材为她挑了一件墨绿色、下摆有红黄条纹的中式外套。聂力一边为她穿上,一边体贴地问道:“大小合不合适?姐姐为你挑的,希望你能够喜欢1换上新衣的美穗子高兴地拉过聂力照合影,两人亲热的表情俨然一对亲姐妹。

  临别,美穗子对在座的人说:“希望日中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友好,过去的悲剧不要重演1

  “见到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1

  8月24日晚8时10分,北京国际饭店。杨仲山的手和美穗子的手握到了一起。

  这是一场相隔65年的会面。

  这是一场盼望了25年的会面。

  对于82岁的杨仲山来说,这次会面了却了一桩心愿。

  对于69岁的美穗子来说,这次会面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惊喜。

  65年前,刚刚参军不久,只有17岁的八路军战士杨仲山在百团大战攻打新井车站的战斗中,在一个碉堡中发现了站在母亲尸体旁边的美穗子,随后奉连长的命令,抱着4岁的美穗子步行3个多小时,送到了后方。随后美穗子被聂荣臻将军收留,并送回了日军营地。

  25年前,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将已44岁的美穗子找到,也让杨仲山知道了自己当年从战场上护送出来的日本小女孩还活在这个世上。

  此后,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见到美穗子。同样,自从美穗子知道杨仲山还活在世上,也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看望杨仲山,了却彼此多年的心愿。这次杨仲山老人到北京参加抗战老战士的一个座谈会,正逢美穗子到京,在中日双方友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两位老人的双手握到了一起。

  “我想当面向将我从燃烧的碉堡中抢救出来的杨仲山先生表示感谢。如果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我。真是太谢谢啦。”望着杨仲山,美穗子充满感激地说道。

  “别这样说,当时那种情景,只要是八路军的战士,都会把你救出来的,因为我们恨日本军国主义者和他们发动的这场战争,你还是孩子,也是受害者,是无辜的。我们刚一参军,就接受了这方面的政治教育,八路军连俘虏都优待,更别提无辜的孩子了。”因为文化水平高,一参军就做过文化教员的杨仲山声音洪亮地说道。

  正如杨仲山所说,这么多年来,他执拗地写着回忆录和文章,并不是想藉此青史留名或得到美穗子的回报,这位经历了战火的老人,在病体羸弱之时还用颤抖的手画出记忆里那个早已定格的图形,只为所有的历史和故事,只昭示一个事实,在那场战争中,无论是普通战士,还是八路军将领,无论是不识字的农妇还是质朴的农民,在救助美穗子上,都有着人道主义的胸怀和作为人善良的本性。

  “聂司令走了,封奇书走了,许凤堂走了,陈大妈走了,当年这段佳话的当事人,只剩下我和你了。”杨仲山回忆着往事,无限感慨。的确,当时只有4岁的美穗子,尚不谙人事,描述历史的责任,只有第一个抱起她的杨仲山了。听着杨仲山讲述着那一晚的情形,美穗子忍不住掉出了眼泪,那眼泪是悲痛的泪水,因为想到了死去的父母和自己童年孤儿的困苦生活,那眼泪也是感激的泪水,因为中国有着许许多多像杨仲山这样善良的人们,以人道主义的精神救助了敌方的孤女。

  “那时你才这么高,很轻,我抱着你走那么远的山路,也不觉得累。炮火纷飞,你却像个小大人,不哭也不闹,很安静地跟着我。我怕你饿了,递给你一块干饼,今天我又带了几块饼干,不过比当年的干饼强多了。”杨仲山边说边拿出几块饼干递给美穗子,美穗子笑着接过饼干,放在嘴里品尝着,说道:“这个饼干味道很特别,也很有意义。”

  60分钟的会见,让一段65年前的佳话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25年的遗憾得到了弥补。

  宾馆会见厅里,杨仲山被女儿搀扶着,站在屋子中间,他尽力睁开那只视力只有0.3的眼睛。目光所及,是美穗子渐渐远去的背景,以及那份频频回头的恋恋不舍之情。

  “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杨仲山、美穗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同样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个歌吧。”在杨仲山老人的提议下,美穗子及在场的日本友好人士一道和杨老唱起了日本民歌《晚霞歌》,“您的记忆力真好,唱得很对。”面对日本友人的称赞,杨仲山像个得意的孩子笑了,并解释说“这是65年前为了瓦解日军,展开政治攻势学会的。”“很遗憾这次不能到河北看一看”。

  对于这次因行色匆匆,不能到河北故地重游,美穗子也深感遗憾,但她告诉记者,2002年8月,在获救62年后,美穗子继1980年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陉矿区、井陉县、平山县进行“谢恩之旅”,沿当年的被救路线一一拜谢恩人。

  在那次访问中,她参观了井陉矿区的万人坑纪念馆,祭奠死难的中国矿工;并去中古月村给照料过自己的八路军战士封奇书扫墓,还到曾给妹妹喂过奶的平山县陈文瑞老人、最初带着聂帅的信挑着姐妹俩送到日军驻地的李华堂老人的坟前烧香祭拜。当她得知,人们找到了当年直接将她从战火中救出来的年仅17岁的八路军战士杨仲山时,激动地立刻写信对他表示感谢,并说下次来中国,一定要安排时间,亲自拜访老人家。这个愿望终于得到实现,她感到很安慰。

  美穗子至今对两次河北之行尤其是最近的一次所到之处受到的诚挚接待和热烈欢迎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在井陉县洪河漕村,全村仅500人,结果来了上千人欢迎美穗子。现在,美穗子学习过的梅北小学与洪河漕村的小学结成友好小学,日中友协都城支部用募捐的钱为洪河漕村小学购买了电脑和课桌,还在辛庄中学建立了“纪念美穗子获救援助升学制度”,每年对10名优秀学生提供高中学习的全部费用。

  当记者问如何让这个佳话得到续写时,美穗子笑着说:“我一家都在实践日中友好。”2003年11月,长女真智子曾代表美穗子再次访华,出席了洪河漕村“聂将军与美穗子雕像”和井陉矿区“美穗子获救纪念碑”的落成仪式。真智子对母亲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在人民大会堂见到聂荣臻元帅时的感人情景,而受聂元帅人道主义精神的启发,真智子一直在尝试为社会做些事。□本报记者 谷峰 解丽达 [发自北京]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