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学在即 四大问题困绕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0:18 乌鲁木齐晚报

  “搭户”生一直是困扰学校的老问题。由于一些家长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名校,便各使“高招”,通过派出所,将孩子户口搭在自己的公婆家、娘家、兄弟姐妹家,其目的就是方便孩子上学。

  今年,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乌市第一小学等重点小学纷纷在招生通知中明确提出,拒绝“搭户”学生,但却惹恼了学区内的“搭户”之家。

  家住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对面的李女士,自从结婚就跟公婆住在一起。她是下岗工人,丈夫是残疾军人,家里一直没有买新房,可今年孩子开学报名却被拒收。这下可急坏了李女士一家——报不上名到别的学校上学,就得交借读费。

  随着各区新生报名开始,本报不断接到“搭户”报名遭拒的热线电话。对此,学校也感到很无奈。“收了一家‘搭户’,会冒出更多的假‘搭户’。”乌市第十五小学的负责人解释说。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沙区教育局了解到,为了不让真正的“搭户”受到一刀切的牵连,他们也会深入社区摸底调查,尽可能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插班生的出现,原因有多种。其一,农民工的流动,带动其子女流动,产生插班生;其二,搬家使孩子跟父母一起由一个区转到另一个区,为了方便孩子上学,选择离家近的学校插班;第三,学生本身对学校不满意,主观选择别的学校插班等。

  近些年,乌鲁木齐市各学校都对插班生问题感到棘手,有时达到无法应对的地步,干脆拒收插班生。

  8月2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招收新生的第一天,拒收了30多个插班生。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校长朱朝洪说:“有的学校招一个班的插班生,报名的就有两个班,结果一测试,差不多刷掉一半,这些被刷掉的孩子还得继续找学校上,于是他们又跑到别的学校插班,搞得每个学校都为插班生的事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减轻负担,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今年干脆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在学校门口贴出通知,将插班生全部集中在8月28日、29日两天报名,测试完后直接入学。

  记者了解到,插班生现象主要集中在4个中心城区(天山区、沙区、水区、新市区),以新房产开发片区、新型经济增长点区最为突出。

  家住乌市碱泉街的王力名(化名)今年小学升初中。按照学区划分,他被分到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中学。但考虑到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九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教育资源相对不如兵团二中、乌市第一中学等重点中学,其父母正考虑通过关系,交借读费,让儿子择校。

  跨学区现象的出现不但在城镇户口的学生中存在,一些外来人员的个体户子女也有。一是他们有能力承担借读费;二是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重金,只为子女有个美好的前程。

  据了解,跨学区、交借读费选择优势教育资源入学现象,在小学升初中时表现得最多。每年乌鲁木齐市教育局都要设立专门的咨询点,来解决、协调,避免跨学区问题的出现。新市区教育局副局长朱井明说,跨学区问题在全国都有,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之间产生差距。在首府,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天山区,全市8所重点高中,天山区占6所。这些学校在招够学区范围内的学生后,是可以招收跨学区学生的,只要老百姓愿意承担“跨学区”费。近几年,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也在不断加强对各个学校的验收与评估,其目的就是为了评估验收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满足老百姓日益强烈的需求。自从2004年秋季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农民工子女入学免借读费”后,各个学校在面对农民工子女时,又多了一个问题。

  按规定,农民工子女入学必须有三证(原籍户口簿、暂住证、求职登记证),由于三证很容易办理,使得“水证”大量出现。于是在招收农民工子女时,各个学校得安排专门的人员验收三证。一些农民工可以办出好几个暂住证。“他们经常流动,流动到哪里,就在哪办一个暂住证,一个证件只收5元钱工本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件难事。”采访时,4个中心城区的教育局负责人都表示,面对“水证”,他们很苦恼。

  “有时一个家长领上五六个孩子来报名,一看户口簿竟是一家人。仔细一看,户口簿上最后几个孩子的名字是直接写上去的,也没有派出所盖章。一问他们,都说老家的户口簿都是手写出来的。”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校长朱朝洪说。由于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六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70%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教育局副局长朱井明说,在河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的农村里,部分户口簿信息还是手写的,没有全国联网。而一些农民工为了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私自填写信息。虽然学校知道有假,但无法鉴别。只有各省区的户籍信息全部联网,“水证”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责任编辑:高毅写信)(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