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车“变脸”撞响改革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4:50 中国新闻网

  一些人想以权谋私,任由制度如何防范,他都是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创造力”的,四川某市公车“变脸”现象即是活例。据报道,小车上装上一种电动变换车牌装置,只需在车内轻轻触摸按钮,瞬间汽车牌照就可变换一副。四川巴中市一位副市长的坐驾就是这样的。

  据媒体报道,现有公务用车基本上是领导用三分之一,家属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三分

之一。公车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任务,所以公车使用者自然要发挥它的使用效率,于是乎公车“变脸”招数正中个别使用者的下怀。

  近年来各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收到一定成效,但公车改革要取消一部分人的特权,收回一部分人不合理的既得利益,他们必然产生抵触情绪。就像今年初,贾光明先生在甘肃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得到了省委书记苏荣的赞扬,可他本人却在其后屡遭明里暗里的谩骂和刁难,即是这一改革起步艰难的注解;可以说,公车“变脸”也无非是掩人耳目,处心积虑求变通以减少给自己带来“损失”的手段。谩骂也罢,变脸也罢,都是一己私利在作怪,用车的各项费用全都记在公家的账上,何乐不为?

  层出不穷的公车私用,打着各种瞒天过海的幌子,从追本溯源计,公车改革的确势在必行。而如果一些地方的改革只是走走过场,不触及革旧布新的实质,毫无疑问会给投机钻营者留下腐败的空间。公车改革的目的在于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取消官僚特权,堵住腐败漏洞,也只有直面改革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公车改革走上正轨而不变形走样。

  利用电动装置变换车牌把公务用车弄得亦公亦私,的确是一种腐败创新,而先进的科技本身并无过错,而是人的行为使然。“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我们的科学成就的人。(约·居里)”公车使用造成的腐败,再次给势在必行的公车改革撞响警钟,若不能从思想上让一些人明确界定公、私的界限,那就必须从制度上硬性制约它。

  来源:西部商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