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黑龙江: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5:09 人民网

  我省是全国绿色食品开发较早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实际,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来抓,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来抓,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04年末,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380万亩,生产总量1110万吨,总产值327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7.1倍、9.5倍和8倍。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从绿色

(无公害、有机)食品直接获得纯收入8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比1999年增加26个百分点。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787个。特别是随着产业体系日渐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绿色食品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龙头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去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66.9亿元,占全省经济增加值的3.1%,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21.8%;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2亿元,占全省食品加工业产值的31%。今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扩大到349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已成为我省地方财政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一条重要渠道。

  一、切实纳入党政工作日程,做到一项机制推进到底

  进入90年代后期,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结构性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现实,我省依据资源和生态优势、农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变化,适时确立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大农业观点开发绿色食品产业,用产业化模式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并重点开发了大豆、玉米、水稻、乳品、山产品、饮品、特色产品等七大绿色食品产业,从而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由种植业向种养殖业转变,由单一开发向系列开发转变,由浅层次开发向深层次开发转变。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推进,省委、省政府不断强化领导力度,不断完善推进,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真抓实干。全省层层成立了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或主管领导任组长,吸收相关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绿色食品开发情况的汇报,切实解决绿色食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都把这一工作作为重点,由省级领导挂帅,组成专门班子,实施专题推进。省、市、县三级成立了绿色食品开发的具体办事机构,并做到了“三有”,即有专门编制、有办公经费、有办公地点,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根据黑龙江的现实基础和潜在优势,全省各地在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都把绿色食品发展作为重点统筹考虑,制定了本地区绿色食品的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特别是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把黑龙江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作为重点发展的五大基地之一,制定并实施了特殊的发展政策。三是实施重点支持,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省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列支5500万元,专项用于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重点扶持发展前景看好,规模较大的基地和骨干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型企业。实施有效的金融政策,优先贷款发展。全省各个金融部门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实行了“三优先”政策,即收购所需流动资金优先安排,备春耕所需贷款优先投放,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贷款优先考虑;省政府对省级绿色食品重点企业贷款给予贴息补助。这些措施对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提高基地建设标准,做到一个重点落实到底

  我省资源丰富,环境优越,发展大型标准化绿色食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十分注意发挥和拓展这一优势,把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上,不断强化措施和推进手段,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大型标准化绿色食品基地。一是坚持生产大规模化。瞄准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绿色食品种植、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全省以科技园区、产业带和一批县(市、场)大型基地建设为重点,已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24个。其中大型绿色食品水稻基地78个、大豆基地86个、大型奶源基地55个。目前,全省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加工产值2亿元以上的县(市、场)达到22个。全省有国家级基地32个,新批准的20个国家级大型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也已启动。二是坚持标准统一化。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全省大型和重点基地严格按照“五统一”模式组织生产,建立健全了各类生产技术档案,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以各级绿办、农技推广中心和技术监督部门为主体,相关业务部门配合的绿色食品生产检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紧盯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切实加快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更新速度。几年来,结合省情实际,共制订绿色食品技术标准49项,标准覆盖率100%。对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县(市)实行农药准入制,从源头就把住了质量关和标准关。同时,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国家大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山水林田路,桥涵站泵闸”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切实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三是坚持支撑科技化。积极引导科研院所与绿色食品基地“结亲”、“联姻”,加速了先进技术和成果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普及和应用。几年来,有50个高科技产品投入生产,近百项技术应用推广;累计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1200多万人次,下发了各类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000万余册(份)。达到了户有操作规程,家有绿色食品种养殖“明白人”。同时,在农业院校开设了绿色食品专业课,培养和贮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专业人才。四是坚持基地龙头一体化。几年来,我们把做强骨干加工企业作为提高大型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水平的有效手段,千方百计地打造品牌企业,增强其带动能力。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扶持和优化资产存量、联营合作、嫁接名牌等措施,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加工骨干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迅速发展壮大,竞争优势日趋突出,对农民增收牵动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省绿色食品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6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5户。全省绿色食品加工产品总量达到了468万吨,产值132亿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了5.8倍和10.9倍。我们十分注意把握和调节龙头和基地的利益关系,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农户通过契约经营形式,不断调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多赢,每年订单都在80%以上。肇东市的华润酒精、成福食品等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都以高出市场价的保底价格,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每年都在100万亩以上,农民亩均增收130多元。在给基地农户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企业也建立了稳固的“第一车间”,通过原料提质大幅增效。

  三、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做到一个关键狠抓到底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数量安全固然重要,质量安全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黑龙江这个农产品生产大省和商品大省来说,没有质量上的安全,就难以实现和保证数量上的安全。因此,我们时刻把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放到首位,始终把住质量关。一是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我们始终严格执行绿色食品认证标准,从申报、标志的批准以及监督检查,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规范的程序和标准。对不符合程序和标准的,坚决予以一票否决。并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各种不合格或者不规范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企业和产品公开曝光,限期整治。切实做到了先规范,再发展;绝不允许先发展,后规范;决不因为一时忽视质量而毁掉黑龙江这张绿色牌。二是实行严格全过程质量管理。突出生态意识,把绿色农产品区域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就牢牢把住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关。几年来,我们以建设生态黑龙江、绿色黑龙江为目标,突出抓好“两大工程”。即“蓝天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力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整顿超标排污企业。目前,全省已完成了近千个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工业废水、烟尘达标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2%、90%和72%。“绿化工程”。结合实施“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工程”,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林场、办苗圃,绿荒治沟,大搞植树造林。仅去年全省退耕还林3万公顷,退耕还草1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3%,为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实行严格市场质量监管。坚持未雨绸缪,定期深入到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对规范化生产、产品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抽查,把任何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初始阶段。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使用“绿标”和假冒绿色食品的等现象,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全省范围内的绿色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先后查处假冒、侵权案件24起,对37家不规范使用“绿标”字样以及误导消费的行为,及时进行了纠正,撤消了27家企业47个产品的绿标使用资格。

  四、切实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做到一个思路坚持到底

  市场决定出路。有市场,绿色食品产业才能不断扩大规模,才能持续发展壮大。几年来,我们坚持反弹琵琶,注意通过建设和完善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体系,来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在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网络上狠了下功夫。采取措施,切实加大了省内销售体系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齐、牡、佳、大庆等中等城市为重点的大中型绿色食品批发市场以及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销售网点已经发展到400多家。积极拓宽外埠绿色食品销售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企业,聚集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开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市场,初步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绿色食品销售网络。2004年,全省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80亿元以上。国际贸易方面,虽然受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大宗粮食制品出口受限,但绿色食品出口额仍达到21亿元,是历史最好水平。目前,我省绿色食品(有机、无公害)产品已销售到全国27个省、市,并远销欧、美、日、东南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一个覆盖全国大多数省(市)和世界部分国家、地区的绿色食品市场销售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在扶强绿色食品流通龙头企业上狠了下功夫。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和扶强绿色食品销售龙头企业。几年来,用于扶持绿色食品流通企业的资金26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绿色食品销售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底,全省专门从事绿色食品产品销售的企业34家(2002年前为空白),其中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5000万元以上的9家,亿元以上的5家。黑龙江绿色食品交易中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集绿色食品批发、配送、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共有省内外144家粮油、山特、杂粮等生产企业进驻,所销售的绿色食品占经营总量73.9%,销售区域辐射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三是在绿色食品展销上狠了下功夫。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我省先后组织和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福州、香港、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内外展销活动30余次,参加企业累计达5100余家,近万种产品参展,签订各类合同2500多份,产品数量1600多万吨,签约金额近千亿元。特别是注意运用哈洽会、中国齐齐哈尔绿博会等会展活动充分展示我省的绿色食品,广泛开展合作。四是在整合品牌上很下功夫。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整合品牌不断提高全省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目前为止,全省绿色食品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2个,获得省级著名品商标的56个;全省12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有8个是绿色食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33个。五常市将200多家中小大米加工企业统一整合为“五常大米”,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加盟“黑森”品牌的产品由过去20多个扩大到60多个,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离消费者的希望和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强化措施,全力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争取到2010年,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扩大和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种养殖业生产总量达到2955万吨,力争产值达到331亿元;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95亿元;认证产品力争达到和稳定在1500个左右。为完成这个目标,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大宗优势品种和大型优势基地;二是突出优势品牌,进一步增强绿色食品骨干加工企业的带动能力;三是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四是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为目标,切实抓好新一轮市场开发与建设工作;五是坚持创新和改造并重,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2005年8月17日

  作者: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