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创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6:29 新华网
  深圳特区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为“效益深圳”注入全新的活力——
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创造”(图)
繁忙的深圳皇岗口岸。李安摄 (人民日报)

  走过25载风雨路,深圳工业正悄然经历着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创造”的转变。

  今年5月召开的中共深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城市。这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此项目标的城市。

  从种“低、中产田”到种“高产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原先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这里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然而,深圳市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挑战也迎面而来。跨入新世纪,一份新考卷摆在深圳人面前。

  长期以来,深圳的产业经济有个明显特点: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改革开放之初,深圳成为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桥头堡”,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方式的加工贸易企业竞相涌入。据统计,深圳加工贸易企业已近1.5万家,企业总数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市的七成以上。加工贸易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

  加工贸易对深圳经济腾飞发挥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却也有明显的局限:在来样、来料加工中,技术是外来的,只是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厂房,这不利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产业结构本身也缺乏创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经过25年发展,可建设用地只有760平方公里的深圳,500多平方公里已经竖起了高楼大厦;深圳市户籍人口165万,而常住人口有580万,政府实际管理的人口达1060万,各种资源供应趋紧……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加快,土地、能源、水源、人口等矛盾进一步暴露,富足的深圳感受到了压力。

  对此,深圳市领导的认识相当清醒。市委书记李鸿忠说:“我们必须强调自主创新,强调提高单位土地、单位资源消耗的产出,强调建设效益深圳。打个比方说,过去我们种的是低产田、中产田,现在则要种高产田。”把深圳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效益深圳”发展模式的重要内涵。

  让企业擎起“深圳创造”大旗

  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深圳有环境、市场、企业家群体、技术创新机制和相对完备的产业生态等诸多优势。这所有的优势当中,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深圳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包容梦想的文化氛围;二是深圳已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据统计,目前深圳全市700余家研发机构中,90%由企业创办,90%的研究人员集中在企业,全市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接近百亿元。在去年国内企业专利申请十强之中,深圳的华为、中兴、鸿富锦名列其中。其中,仅华为公司一家就申请专利2300件,蝉联全国“专利王”;中兴通讯公司发布了第一个由中国人提出的全球性数字集群标准———GoTa,并首开中国通信公司向国际知名厂商进行专利授权的先河。

  作为大型通讯企业,华为拥有2万多员工,从事研发的达到一半,而生产人员不足10%,华为专利申请增幅连年高于100%。“华为”、“HUAWEI”是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在170多个巴黎公约成员国和140多个WTO成员国内享受特别保护。华为的3G技术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在一系列新产品的市场拓展中,抢占了国际市场建设的第一轮商机。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深圳创造”的旗帜已高高擎起。如今,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3%,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的“半壁江山”,形成了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充电电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和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链。2004年,深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66.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一半。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达到1853.09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6.73%。深圳贸工局提供的材料显示,到今年6月,深圳拥有注册商标54800件,自有品牌产品近5万件,创造了华为、中兴、长城、康佳、创维等中国名牌产品22个,其中国名牌数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居第五位。

  政府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新

  实践证明,深圳25年来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辉煌成就,最核心的因素就是靠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深圳25年来形成和发挥的最大优势,就是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是先人一步的开放意识。

  深圳市政府领导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是政府又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要处理好科技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真正使科技政策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更直接的贡献,积极营造鼓励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深圳市有关部门已做好了准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

  第一,加大投入力度。在财政投入上要舍得花钱,敢于把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积累的成果投入到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上来,为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加强服务创新。有关部门要着眼于推动自主创新,切实加大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力度,在继续推行大企业便利直通车制度、政府与企业定期沟通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产品,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加快政策研究。围绕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及早制定出台一系列清晰明了、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杜海涛)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