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无愧于历史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6:38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的纪念日。

  25年,深圳已经由初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年!25年,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25年,深圳走出了一条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宽广道路!如今,25岁的深圳,被历史的浪潮推上了一个新起点。

  从新的起点进发,特区面临着新的形势,肩负着新的使命,被赋予新的内涵。新时期,特区“特”在哪里?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新时期的经济特区,就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地区,要求全市干部群众明确认识特区的新内涵,把改革创新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不断开创改革创新开放的新境界。这是着眼于深圳发展实际、着眼于深圳命运和前途,对经济特区内涵作出的新提炼、新思考,体现了深圳人对于经济特区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深圳人对于发展环境的深切体察。这是深圳人新的自觉,反映出深圳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追求、新探索。

  新时期特区肩负着新使命

  从诞生的那天起,经济特区就是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开路。25年间,深圳作为排头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承担着庄严而特殊的使命。新时期,深圳要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全国提供更多的经验。

  特区初创时期,深圳是改革的“试验场”、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使命。邓小平同志亲自提出创办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次亲临视察,高度评价深圳敢闯敢试的实践和经验。深圳建设者牢记使命,披荆斩棘,奋勇冲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大胆改革,“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一系列新理念;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

  二次创业时期,深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深圳,强调: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圳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全面建设和完善各种要素市场,率先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新时期,中央、省委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使命。2000年,中央宣布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将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鼓励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强调特区要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为全国提供更多的经验。温家宝总理要求深圳要进一步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要求深圳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圳经济特区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特区的使命在变,特区的“特”字不变。

  新时期特区要实现新跨越

  新时期,如何为深圳定位?深圳未来之路该如何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深圳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判断。中国加入WTO、全国全方位改革、深圳自身亟须实现新跨越,这是一个基本态势。深圳必须在这个背景下为自己定位,从而确定未来的走向。

  深圳面临着新的开放环境。加入WTO后,我国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大大加快,这对深圳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处于全国开放的前沿,深圳要在经济、法律、机制等各方面先行与国际市场接轨。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的转移、集结出现新动向。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正视中国加入WTO后的挑战,深圳要抓住时机,勇于承受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和科技占优的压力,勇于面对与深圳发展相似地区的激烈竞争,尽快建立适应全面开放形势的体制和机制。

  深圳面临着新的改革环境。一花盛开引来百花满园,一马当先换来万马奔腾。新时期的改革不是哪个地方的特权。在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下,纵观兄弟城市,都在强力推进改革。各地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兄弟地区有的已经走在我们前面,有的大步追上我们;打破行政区划,“合纵连横”等新的区域竞合发展方式方兴未艾,全国经济热点呈现多点布局。作为先行一步的地区,深圳承担着普遍性更强、影响面更宽、矛盾更突出、难度更大的改革任务。在新的改革进程中,改革的内容、任务、目标、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以更大的气魄勇立改革潮头,以改革攻坚赢得发展的新动力。

  深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客观上,深圳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问题严重,出现四个“难以为继”,发展的瓶颈制约亟待打破。主观上,作为经济特区,深圳要更上一层楼,实现新跨越。建设国际化城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深圳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划时代的转变。

  新时期特区应当是特别能改革的地区

  时代在变,特区的使命在变,特区的内涵在变。今天的深圳,既要“特”在与别人不同,走出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也要“特”在与过去不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内涵。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内涵就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和特别能开放的地区。

  在改革由局部突围、重点突破,到梯度拓展、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深圳作为先行者、试验田,承载着重要的开路任务。较早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深圳,有条件、有责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新鲜经验,发挥示范作用。深圳新阶段的改革矛盾更突出,涉及面更宽,敏感性更强,多是别人还没有进行、没有碰到、难以推动或改而未果的领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急湍区”、“汇流区”,所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影响面大的问题,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加大,任务的繁重和艰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深圳的改革深度、力度、效果要特别出色,要由探索型改革向目标型改革转变,由外推式改革为主向内源型改革为主转变。

  在新的改革阶段,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相互之间的影响增强,彼此关联度增大。深圳要在全局性、战略性的重点环节、难点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善于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的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任何改革都要考虑前行后序、左邻右舍,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审慎地把握好人民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社会总体承受能力原则,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减小到最低程度,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要协调有序地推进多方面的综合改革、配套改革,让改革的效果更充分地体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为建设和谐社会探路,是深圳新阶段改革的新任务、新目标。

  深圳是全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是社会结构最先裂变的地区,是经济成分、社会阶层最先多元化的地区。深圳较早地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也较早地面对“矛盾凸显期”,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要正视更尖锐的矛盾,解决更棘手的问题。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建立规范和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利益群体和阶层关系的和谐,从根本上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和谐社会,是对改革的坚持、深化,是对现有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对各方面利益的统筹兼顾,是对推动社会管理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善谋改革之道,力兴和谐之举,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圳新阶段改革攻坚的关键。

  25年来,深圳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良好体制、制度基础。在新阶段,深圳要在加快政府转型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制定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由构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向创造、维护各类经济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转变;运用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由培育市场向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转变;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率先探索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由经济建设和投资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变,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需求。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法治型”,深圳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力求改则有效,步步到位,带动和促进经济、文化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新时期特区应当是特别能创新的地区

  创新是深圳的代名词。今天的创新内容与过去不同,深圳所承担的创新任务与过去不同。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深圳的实际出发,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我国必须闯出的一条新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开路先锋,需要示范区。作为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领跑者,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全有能力引领自主创新潮流,积极探索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在高端领域参与国际技术竞争与合作,推动经济由外向型为主转变为外向型、内源型有机互补并存,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这是符合深圳实际和富有长远性的决策,是“特别能创新”在城市发展战略上的具体体现,是深圳城市发展路向的重大选择。它与我们过去所讲的做好科技工作、科研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简单地强调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有很大不同,它的覆盖面更广,内涵更深刻,与深圳的发展方向、历史方位、城市功能相呼应,是实现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重要支撑,是“有速度的效益”和“有效益的速度”,是通过创新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

  我们要建设的自主创新型城市,是要实现从模仿创新为主到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是要实现以我为主,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借鉴市场作用促成市场有机演进,更有计划、更有组织地实施自主创新活动,促使自主创新向持续性、规模化跃进;是要使整个城市的自主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涌流,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第一推动力量。

  特别能创新,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的通行作法。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制定和完善科技发展政策,结合企业的市场化动机,演化为技术创新的普遍动力,深圳要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政府要在完善自主创新综合服务体系上找准着力点,创造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才储备。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这是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好时机。要通过有效的科技政策、制度焕发企业家的创新激情,强化企业家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核心地位,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深圳新阶段的创新要在造就良好的环境上下功夫,在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等软环境建设上技高一筹、领先一步。要继续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业风尚,逐步形成创新文化氛围,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新时期特区应当是特别能开放的地区

  深圳的开放,是先行者的开放,承担着为全国与国际惯例接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先行探路的使命。

  今天的开放,是双向互动基础上的开放,是法律、制度框架下的开放。深圳要率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实行开放。今天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深圳的开放要主动置于全国开放的大格局中来推进。

  地处沿海,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珠三角和华南腹地,位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之地,深圳是全国、特别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经贸往来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得25年对外开放之惠,深圳有条件快速而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大潮。面对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新开放态势,深圳人要未雨绸缪,先人一步,在双边、多边贸易和投资体制框架下,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打头阵。

  深圳新阶段开放的任务重大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圳是经济外向度很高的城市,对国际市场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同时受全球经济影响较大,需要高度注意经济安全。加入WTO后,面临新的开放形势,深圳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在减弱,技术和结构升级的压力增大,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的任务较之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深圳必须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从技术、知识、管理、对外政策的“窗口”,到全面融入和参与全球竞争,面向国际市场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面对这样的大跨越,深圳要更有效、更迅速地应对社会责任认证、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国际市场波动等新的市场风险,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拓展发展的空间。

  加入WTO后过渡期很快就将结束,深圳要争取先机,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融入全球竞争,敢于走出去,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敢于跟国际巨头一拼高下,以过硬的实力、素质和气魄在广阔的国际市场抢资源、抢市场、抢空间。

  深圳要率先在适应和驾驭国际惯例等更高的层次上实施开放战略。国际惯例,是现行国际经济关系、市场经济运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把国际惯例与深圳的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进行消化吸收,按国际惯例办事,向国际标准看齐。深圳要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率先履行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率先完善符合WTO体制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率先在经济、法律、市场机制等方面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

  深圳要以更开放的姿态,自觉地面向全国,服务全国,积极参与构建国内、区域良好的共生经济生态。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是深圳的现实选择。加强深港合作是重中之重。深圳要全面学习香港发展经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经验和做法;要加强深港产业及城市功能衔接,借助CEPA等平台,加快两地资源、要素市场化流动和配置。深圳要深化与周边地区产业分工和协作,提高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资源共享水平,更有力地参与区域一体化,通过深化竞争合作关系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

  新时期要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昭示了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有特别之为,就有特区之位。深圳能不能继续领先,能不能继续“特”下去,要看深圳人的胆识,要看深圳人的本事。

  特别之为,就是要敢闯、敢冒。敢闯、敢冒,是深圳25年发展的根本经验。特别之为,浓缩了深圳对新时期“敢闯”精神的新思考。特区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干出来的,是闯出来的。25年来,深圳建设者以无畏的精神闯关夺隘,闯过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禁区”,闯过前人没有涉足的“盲区”,闯过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在闯。深圳不能停下来,深圳不可能停下来,深圳闯的力度要更大,深圳冒的劲头要更足。改革在“深水”中探行,创新在更高端突破,开放在更大范围实施。深圳要勇做闯将,争当工兵,时刻冲在最前面。

  特别之为,就是要有特别的能力。深圳新阶段改革创新开放的顺利推进,要求相关规划必须足够科学,推进的手段必须足够先进,统筹改革创新开放的本领必须足够强大。要坚持“半步策略”。要坚持全面铺开与局部推进相结合,善于把握好工作的速度和力度,拒绝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跨越,不求一步到位,以务实的精神推进改革,积小胜为大胜,勇而有谋,勇而有道,勇而有效。这是深圳新阶段改革创新开放的基本态度、基本方法。

  特别之为,就要有特别的精神状态。“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深圳要永远赢在精神状态上。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特区的事业是敢于创造、敢于前进的事业。深圳人要永远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激情和气概,永远保持勇往直前的干劲、牛劲。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特区使命与时俱进,特区事业大有可为。特区建设者要不畏艰难,奋力拼搏,不断提高改革、创新、开放的能力和水平。特区建设者要有干大事、创大业的志气。“特”字永远写不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成就面前,在使命面前,深圳人要永不满足。要“敢”字当头,“闯”字为先,“创”字为本,在新的征程上,创造特区新的辉煌。

  25岁,豪情万丈;25岁,朝气蓬勃;25岁,自强不息。25岁,一个崭新的生命之船扬帆起航!

  作者:本报编辑部 编辑: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