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6:38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鸿忠(2005年8月25日)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几代特区建设者和各界人士代表欢聚一堂,隆重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5周年。大家抚今追昔,共同回首特区发展的风雨历程,重温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总结特区发展的成就经验,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有着特殊的意义。25年发展不寻常,事非经过不知难。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特区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不同时期为特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特区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全国人民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无愧于历史

  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25年前,在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大历史转折时刻,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智慧、胆略和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等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史,在重大转折关头选择了深圳。

  2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坚定地实践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奇迹,在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圳,无愧于历史的选择。

  —2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原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敢于承担风险和压力,及时果断地作出一系列战略性决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深圳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25年间,深圳以年均2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超过2万亿元的GDP,累计向中央上缴了4000多亿元的税收,创造了每平方公里土地产生1.75亿元GDP、6000万元税收的效益水平。昔日只有纵横两三条小街道的边陲小镇,以“一夜城”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环境优美,拥有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国第四大航空港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较为发达的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大都市。

  —2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届市委、市政府和特区干部群众始终牢记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杀出一条血路”的郑重嘱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实践、开拓创新,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大胆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率先在众多方面、众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是深圳经济特区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场化的序幕;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奏响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序曲;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开启了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打开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条新路;率先建立和完善政府、单位、个人共担责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覆盖户籍和非户籍员工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为全国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了经验;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负责任、有权威、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方面作出了探索;率先大胆“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为全面推进与国际经济接轨创造了经验;较早地从改革入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走出了一条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新路子,等等。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创新实践,为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产生了持续和深远的影响,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作用。

  —2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孕育和锤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对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产生了重要的带动、激励和促进作用。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创新的实践催生崭新的观念。25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深圳,他们丢掉历史的包袱,满怀创业的激情,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打拼奋斗,不同的成长背景、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在特区这片热土上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了巨大的“杂交”效应,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形成了一种既开放、包容,又忧患、竞争的观念和意识,催生出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区新理念、新精神,引领了时代风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了新鲜的积极元素,对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和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带动、激励和促进作用。

  25年弹指一挥间。深圳经济特区创立发展的25年,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奋进的25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发展的25年,是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懈奋斗的25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与光明前景。

  成绩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辉煌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一个伟大创举。25年来,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对特区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及时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经济特区的使命与责任,指明经济特区的发展方向,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值此特区25周岁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深圳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提出创办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次亲临视察,要求深圳在改革开放中要“大胆试验,大胆地闯”,要“搞快一点”。深圳人民同样难以忘怀的是,作为经济特区的创始人之一,江泽民同志先后15次来深圳视察指导工作,代表中央提出了经济特区“四个不变”,勉励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广东、深圳。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强调特区要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走在前面,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温家宝总理要求深圳要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省委张德江书记也对深圳经济特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求深圳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可以说,没有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今天的辉煌成就。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光辉杰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

  —辉煌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悠久而又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逐渐落伍了。但一代又一代不甘落后、不甘挨打、不甘沉沦的中华民族儿女,从未停止过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与追求。20世纪以来的百年间,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25年前肩负着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行先试历史使命而诞生的深圳等经济特区,无疑是中华民族追赶世界现代化大潮、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报春花”。一花盛开引来百花满园,一马当先引来万马奔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及全国各地的飞速发展,昭示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将实现。

  ——辉煌属于光荣的特区建设者。25年来,特区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建设者,发扬“拓荒牛”精神,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为特区的发展奉献智慧、心血和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一届又一届的领导班子,一代又一代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特区建设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作出了历史性、奠基性、开拓性的卓越贡献,深圳才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和事业基础。他们不愧为伟大时代的弄潮儿,不愧为辉煌历史的创造者。

  二、坚定地肩负起特区新的历史使命,不断谱写特区发展的新篇章

  深圳经济特区走过了25年的光辉历程,现在又处在新的重要历史关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如同当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一样,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特区的使命远没有完结,而是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因为如同当初改革开放一样,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需要有开路先锋,仍然需要有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中央已经明确特区这样的新使命。作为特区人,我们又面临新的历史考验,必须勇敢地挺立潮头,奋勇争先,科学地赋予特区新的内涵,形成特区发展的新模式,拓展特区发展的新路径,塑造特区干部群众的新风貌,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用我们干事创业的实绩,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把特区的牌子擦得更亮,不断谱写特区发展的新篇章,不辜负中央、省委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与重托。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和新的发展阶段,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四个作用”。

  (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它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法宝。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安排和谋划一切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具体来说,我们要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要解决好发展本身存在的矛盾,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去25年,我们几乎从零起步发展到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取得了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但是,深圳要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质量效益,在不断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更加突出优化经济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发展能力。要坚持“产业第一”的方针,主要依靠优化产业结构,依靠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来解决发展自身面临的困境,推动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的转变。

  二是要解决好发展与自然系统的矛盾,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面对“四个难以为继”的严重制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摒弃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加强环境保护,坚决杜绝重增长、轻保护,先开发、后治理的倾向,大力治理污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深圳环境的根本性转变。要从政策、立法、教育、宣传等环节入手,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是要解决好发展与社会系统的矛盾,形成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指出:“发展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经济的成功不可能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成就相分离。”我们要全市一盘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共同为经济建设,为人民的富裕安康保驾护航。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心稳神定,心无旁骛,做到“三个舍得”: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动摇,不放弃。

  (二)在改革创新开放方面继续发挥开路先锋作用。特区的新内涵,就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从根本上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惟一出路;开放是活力之源,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一推动力量和关键、核心环节。改革、创新与开放,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改革为创新和开放提供制度支持,开放为改革和创新提供外部促进,创新为改革和开放提供不竭源泉。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特区的新内涵,继续在改革创新开放方面当好排头兵。

  要以全新的视野来审视、推动我们的改革创新开放。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改革创新开放也已经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面临着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将从有限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过渡到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改革创新开放一定要有新的视野、新的手笔。要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转轨与完善“两个并重”,对还有计划经济色彩、没有完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领域加快“转轨”,对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成熟、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一些领域加紧“完善”;要坚持宏观、中观、微观改革“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改革的视角既要兼顾宏观层面的市场经济框架体系建设,又要兼顾中观层面各领域的运行体制改革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改革;要坚持把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推进;要坚持实施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战略,建立全新的开放体系;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推进改革创新开放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历史转折中寻找机遇、把握机遇,做到先人一步,抢占先机。

  要把改革创新开放作为一种常态、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深圳的土地面积有限,资源匮乏,改革创新开放之路是当前深圳惟一可以选择的道路,是深圳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发展资源、发展空间的最好出路。我们如果在改革创新开放方面没有更大的魄力、没有新的动作,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深圳自身的发展,而且有负于特区这块牌子,有负于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嘱托,有负于2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事业中披荆斩棘、流血流汗的一代代特区建设者,也有负于深圳这座以改革创新为鲜明品格特征的城市的盛名。因此,我们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改革创新开放作为一种常态、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改革创新开放不是市改革办或者哪一家的事情,而是全局性的工作,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坚持务实求实的“半步策略”,坚持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要及时将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改革创新开放成果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创造新鲜经验,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创新开放中继续勇当开路先锋。

  (三)在全国新的发展格局中发挥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认为,全国的发展呈现出三个大的趋势。一个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未来20多年将是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黄金发展期”,全国各地都将持续形成新的发展高潮;第二个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将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在更深的程度、更广的范围参与世界经济的循环与竞争;第三个是依托于中心城市,构建具有较高外向性和强大区域辐射能力的大经济协作区,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内经济也会迎来新一轮循环与竞争。这些发展趋势既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于深圳而言,在这种新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中,继续发挥好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既是我们作为经济特区和经济发展先行一步地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确保我们未来几十年都能够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立于不败的必然选择和战略关键。因此,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我们深圳必须着眼于国际国内经济“两个循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自己进一步强身健体的前提下,面向世界,服务珠三角,服务泛珠三角,服务全国。惟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落实“两个大局”的思想,走共同富裕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深圳经济,使之具有更强的辐射能力。这就必须全面提升深圳的产业能级和城市功能。在提升产业能级方面,关键是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强大的产业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既要加快建设和完善面向全球的海港、空港,辐射全国的铁路、公路,连接珠三角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等立体交通网络,以及城市公用设施体系等“硬”设施,又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体系、商务服务体系等“软”设施,使城市功能体系满足辐射、带动和服务的需要。

  二是要面向世界,在内地特别是华南地区连接世界中发挥重要的“门户”和“通道”作用。要充分发挥深圳地处太平洋海上交通要道,处于国际航线上,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背靠珠三角和泛珠三角腹地这样独特的经济地缘优势,使深圳成为内地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门户”和“通道”,也成为世界经济进入国内的重要“桥头堡”和“跳板”,在国际经济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中发挥“节点”作用。

  三是要服务珠三角,服务泛珠三角,服务全国。在服务珠三角方面,我们深圳作为本区域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通过加强深港合作、深穗合作以及深圳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形成合理的产业和城市功能分工,共同打造具有世界能级的大都市经济圈。在服务泛珠三角方面,我们深圳要发挥优势,以海铁联运、对外贸易、产业转移、劳务合作、技术管理资本输出、市场拓展、能源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加强与泛珠三角广大地区的服务与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加快发展。在服务全国方面,我们深圳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已经形成的金融证券、外贸、海港空港、口岸、高科技成果交易、文化产业成果交易等具有全国性功能的服务市场体系,同时要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加强对口扶持工作,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四)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先行探索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终极指向。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鲜明的执政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将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发展的超越,避免马克思所批评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尽管人的全面发展是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立足当前,加大工作力度,作出积极的探索。这也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深圳经济特区要贯彻中央指示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使命。

  从深圳的实际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紧紧抓住四个重点:一是要促进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上新台阶,人均财富、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平均受教育程度、文化生活等等方面不断达到新的水平。二是要使每个人都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造、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氛围,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要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消除由于现实中各种资源占有不平等导致人的发展起点不平等、竞争不平等的问题,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三是要提升发展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离不开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社会关系、自然关系的改善。尽管这些对人的全面发展都非常重要,但仍然都是外在条件。人的素质、能力的提升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和本质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全面提升人的发展能力。四是要提高人的文明修养,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新文明观,做新深圳人,不断完善人格,净化心灵,推进社会成员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以文明的修养促成思想境界和人格的升华,过文明的生活。

  党中央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党的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后,我们思考问题、制定决策、推进工作,都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凡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事,都要努力推进。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和积累经验,让大写的“人”字在特区的旗帜上高高飘扬。

  同志们,坚定地担负起特区新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毋恃守成易,俯惟创业艰。25年来,广大特区建设者发扬“拓荒牛”精神,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特区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松懈、不能自满、不能停步,而要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昂扬的斗志努力做好工作,推动特区的建设事业再创辉煌。要进一步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保持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蓬勃朝气,要有特区开创初期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勇气,要有一股永不服输、迎难而上的昂扬锐气。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门心思抓发展、抓工作、抓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继续为特区的建设事业拼搏奋斗、增光添彩。

  同志们,短短25年,深圳经济特区经历了沧桑巨变,已经由初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青年。深圳的未来充满希望,深圳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振奋精神,坚定信念,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把深圳经济特区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 编辑: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