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利比亚一步步走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8:01 环球时报

  眼下,美国和利比亚两国关系明显升温,人们对这两个原本是一对冤家的国家投去更多目光,利美关系及其背后的故事成为众媒体竞相猜测的话题。为此,本报邀请了驻利比亚特约记者王东、驻埃及特派记者黄培昭和驻联合国特派记者邹德浩对利美两国是否真的越走越近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卢格出访用意颇深

  邹德浩: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卡扎菲已正式邀请美国总统布什前往利比亚访问。美国资深参议员卢格最早通报了这一消息,卢格作为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于8月19日至20日访问了利比亚,这是几十年来访问利比亚级别最高的美国政界人士。

  黄培昭:卢格的身份十分特殊,是作为布什特使出访的。访问中,除在卡扎菲特有的帐篷里面见这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他还与利比亚人民大会外交事务秘书苏莱曼·沙胡米及利比亚总人民委员会对外联络和国际合作委员会(即外交部)的高官举行了会谈,内容包括反恐、人权、政治改革、加强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

  邹德浩:卢格访美是在利美关系近年不断得到改善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此前短短两个多月里,至少还有6批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美国曾经“非常敌视”的国家进行了访问。

  黄培昭:卡扎菲邀请布什总统和赖斯国务卿访问,人们解读出的信息是,美国频送秋波,卡扎菲也在进一步向美国示好,前一阶段得到改善的利美关系继续回暖。

  王东:上半年美国还有多个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利比亚,如商务部、财政部、文化部等,并在许多领域达成了协议。一句话,就是对话多、会面多。

  邹德浩:卢格还透露,利美两国官员正在为重开美国驻的黎波里使馆积极工作。他说,利美官员正采取措施,以确保利比亚与恐怖主义彻底断绝关系,最终实现从美国国务院制定的一份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除名。至于何时除名,卢格表示无法预测具体时间。不过,卡扎菲的儿子今年5月说,他预计利美两国在今年年底之前会互开使馆。

  王东:7月24日,卡扎菲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邀请函,邀请他出席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与此同时,华盛顿表示欢迎卡扎菲与布什进行会面。利比亚国内专家预测,卡扎菲很有可能赴约,这将是几十年来利美两国领导人首次举行会面。同时媒体也分析,卢格此次来访,很有可能是为美国副总统切尼和国务卿赖斯对利比亚的访问作铺垫。

  利美恩怨几十年

  黄培昭:利美关系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从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通过“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上台开始,美国就看着利比亚“别扭”。1972年,两国保持着代办级外交关系,1979年互相撤馆,但未宣布断交。卡扎菲一向桀骜不驯,他曾多次向美国发出挑战,充当反美急先锋,80年代更成为美国的抢攻目标。

  邹德浩:在回顾历史时不难看到,1969年卡扎菲推翻了亲美的国王伊德

  里斯而上台,1970年收回了美国设在的黎波里附近的惠勒斯美军基地,1971年,2000多名利比亚人为支持伊朗扣留美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并烧毁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大楼。1981年,美军机在锡德拉湾上空击落2架利比亚飞机,两国断绝外交关系。直到2003年12月,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利美关系才开始缓和,2004年6月28日,美国同利比亚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黄培昭:美国里根政府认为,利比亚支持国际恐怖活动,直接参与了造成2名美国人死亡的柏林一家舞厅的爆炸事件,遂于1986年1月冻结了利比亚在美财产,从利撤出石油公司,并于当年4月15日轰炸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炸死卡扎菲的养女,炸伤了他的两个亲生儿子,卡扎菲的住处也被炸出一个几米深的大坑。当时卡扎菲正好不在家,这才幸免于难。

  王东:1991年11月,美英指责利比亚卷入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一架飞机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事件,并促使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748号决议,对利比亚实行航空、武器和外交制裁。其后,上了年纪的卡扎菲也开始收敛锋芒,保存实力。尤其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03年8月,他在洛克比空难上做出重大让步,为利官员行为承担责任,并表示愿支付27亿美元巨额赔偿。同年年底,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允许联合国和美英核查人员核查利比亚核设施。

  卡扎菲的战略考量

  王东:卡扎菲是阿拉伯世界的强力领导人,利美关系的所有新变化如果没有得到他的首肯是很难想象的。

  黄培昭:卡扎菲执政36年,建立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世界第三理论”,在他著名的《绿皮书》中提出了既不要资本主义,也不要共产主义,而要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原则和精神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国名改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在阿拉伯原文里,这个名称一口气甚至都没法读完。

  邹德浩:卡扎菲爱憎分明,1988年他曾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阿盟首脑会议上说,他之所以右手戴着白手套,是为了与美国友好的国家握手时不至于脏了自己的手。许多西方政要认为他的做法“不可理喻”。

  黄培昭:但是多年来,利比亚的强硬态度并没有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尤其是遭到多年的制裁后,占出口总额95%以上的石油出口受阻,致使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民众多有怨言。同时,利比亚受到空前的孤立,国际地位呈下降趋势。

  王东:卡扎菲最终决定调整政策,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中受到他的有西方教育背景的儿子很大影响。卡扎菲也认识到,与美国缓和关系,既可以摆脱制裁和孤立处境,又可躲开美要改造中东的咄咄气势,通过顺应美国的某种要求,重塑利比亚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地位,优化国内的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等,可谓一石多鸟。

  黄培昭: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卡扎菲的弃核之举是被“招安”的,“阿拉伯门”网站说他“脱下了象征着战斗的阿拉伯斗篷,乖乖地穿上了标志着投降的西服”。

  利美双方各有打算

  黄培昭: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卡扎菲去年底在接受意大利电视台采访时说,利比亚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个重要的用意就是为了给布什竞选连任赢得资本和得分,而利比亚这样做确实效果显著,在推动布什成功连任中“至少发挥了50%的作用”。为此,卡扎菲开玩笑说,布什也应该对利比亚的“义举”做出报答。

  邹德浩:此间有分析说,利美关系的变化并非是突如其来,而是与当前国际热点问题息息相关。一方面,伊朗和朝鲜核问题僵持不下,华盛顿向利比亚“示好”其实是在暗示,伊朗与朝鲜只要学习“利比亚模式”,顺从美国的心意,就能够得到好的回报。而更为重要的是,国际油价近来不断飙升,布什政府不得不为了石油利益,而与包括利比亚在内的非洲产油国展开更为积极的外交。

  王东:利比亚外长沙勒贾姆8月初发表谈话称,“美国与我们改善关系,就是为了石油。利比亚被西方制裁了几十年,石油产量锐减,因为我们的技术和设备都被美国严格控制。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公司。”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利比亚石油产量就达到日产200万桶以上,2004年降到160万桶,利比亚准备用10年时间将日产量提高到300万桶。

  邹德浩:利美关系回暖后,是美国人先品尝到“实惠”。分析家指出,是石油利益驱动利美两国重新交好。美国西方石油公司7月30日宣布,利比亚已批准该公司恢复在利比亚经营,这一决定打破了10多年的禁令。

  黄培昭:在今年1月的招标中,美国公司卷土重来,美国公司单独或与其它国家的公司合作,一下子就夺得15块对外开放油田中的11块。据悉,利比亚还决定在今年10月再将40多块油田进行国际招标,这对美国石油公司无疑是难以抵挡的巨大诱惑。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利比亚这枚棋子的分量是越来越重了,利美双方关系进一步改善,应是意料中的事情。

  王东:其实利比亚面临不少内忧外患,反对派主要集结在国外,今年6月就在英国召集了一次会议,因而近来利比亚国内的安检明显加强。日前,担任“卡扎菲国际慈善基金会”主席的卡扎菲儿子赛义夫发表谈话,希望利比亚所有海外侨民回来工作,这被视为改善国际形象的一个举措。

  黄培昭:2004年6月,美国恢复了与利比亚中断24年的外交关系,两国互设联络处,但未恢复使馆。阿拉伯《生活报》有分析文章认为,美国不会轻易在设馆和在黑名单除名两方面做出让步,这也正是它的“杀手锏”,要让卡扎菲完全屈服了,才善罢甘休。利比亚国内媒体也对美的真正用心不乏疑虑。

  邹德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22日表示,如果利比亚政府在削减军备、促进民主以及维护人权问题方面采取进一步行动,美将会给利比亚更多的回报。我们认为,这种又拉又打的局面将长期持续下去。

  王东:需要指出的是,利美关系在加快回暖,但双方目前的猜疑仍未全部消除,两国的实质关系也未发展到位。对卡扎菲的邀请,布什和赖斯都尚未做出回应,由此折射出的内容耐人寻味。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24日 第十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