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愁甬剧无知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8:26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叶培林

  甬剧,又称“宁波滩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小剧种。在眼下地方戏曲步履维艰的气候中,宁波市甬剧团(全国惟一的甬剧团)凭借一出《典妻》实现了“小剧种大转型”,在第8届中国戏剧节上作为浙江省惟一一台入选剧目,荣获最高大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此后,宁波市甬剧团推出又一部大戏———《风雨祠堂》,8月21日、

22日在宁波逸夫剧院作了试演,剧院内座无虚席,剧场外站满了等退票的戏迷。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观赏甬剧《风雨祠堂》的有近四分之一是年轻人,剧院售票人员惊叹“快比得上流行音乐了”。剧院经理也说:“作为一部新戏,《风雨祠堂》得到年轻人这样的关注,也是我们预料之外的。”(见8月23日《宁波日报》)

  如今,就连京剧、越剧这样覆盖面较广、戏迷票友众多的地方戏大剧种也连呼市场不景气,传播地域逼仄的甬剧缘何如此叫座呢?以笔者浅见,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是剧本的创新。《风雨祠堂》是宁波市甬剧团的原创,编剧既忠于原著,又对作品作了适合中国观众“口味”的改编,是一次“洋为中用”的大胆实践。剧情揭示了在金钱面前人性的脆弱,既富哲理又贴近生活,能激起观众的共鸣,试演就产生了轰动效应。甬剧曾有过《半把剪刀》、《双玉蝉》、《天要落雨娘要嫁》等脍炙人口的剧目,但不能演来演去总是这些老戏。戏曲要生存发展,同样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移植适合本剧种的优秀剧目,更要推出有自己特色的原创新戏,尤其是要多出紧跟时代步伐,反映人民大众喜怒哀乐的好作品,只有这样,男女老少才会乐意走进剧场看你演听你唱。

  其二是和观众互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宁波市甬剧团的好戏也是“改”出来的。著名甬剧演员,文华奖、梅花奖得主王锦文说:“《典妻》当初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而获得成功的,其中许多意见和建议就是上演后从观众处收集来的,甚至在获得文华大奖后,《典妻》还在不断进行各种改进。”这次,宁波市甬剧团仍然决定把《风雨祠堂》交给广大戏迷们来评判,希望用最佳的演出得到广大观众最挑剔的意见。这一举措不仅表现了甬剧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精益求精,而且蕴含着演员对观众的信赖与尊重。通过互动,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戏曲改革,同时也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培育了新一代的甬剧知音。

  其三是发挥“名角效应”。众所周知,流行乐坛上这些年来造出了一帮“天王”、“天后”,同时培育了大批“追星族”。其实,各个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流派纷呈,名角荟萃,戏迷如云。一个“名角”发展了一个剧种的现象也不鲜见(像常香玉之于豫剧)。如今上了年纪的老戏迷,看戏多是冲着自己崇拜喜欢的名角而去,那疯狂劲头不比年轻人“追星”差。如今,在演艺事业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像甬剧这样的地方戏,要想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培养一些有大量拥趸的“名角”,充分发挥“名角效应”。《风雨祠堂》试演时,有些年轻观众因为对王锦文在《典妻》中的唯美风格印象深刻,所以这次提前订了门票。推崇名角,是对艺术家造诣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也说明了观众对戏曲的欣赏和热爱。如果像王锦文这样的“名角”越来越多,甬剧还愁无知音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