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徐信:再艰苦,也要打鬼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8:29 人民网
徐信:再艰苦,也要打鬼子(图)
人物小传

  徐信,1921年生,河北灵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晋察冀军区任政治指导员、连长。1944年9月,只有23岁的他开始任冀中军区第44区队区队长、第32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作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等职。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8月24日下午,北京军区总医院。当记者赶到徐信老将军的病房会客室时,眼前的老将军精神矍铄,腰板笔直,站姿挺拔。这位脱下军装的老战士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做派,他用有力的握手表示欢迎,然后,像指挥他的部队一样,指着对面的沙发,干脆利落地对记者说:“你坐在这里。”举止间,让人想起“站如松,坐如钟”这几个字。

  记者:我在西柏坡见到过您的书法,是为纪念三大战役题写的———“伟略惊天地,奇谋定乾坤”,印象很深。现在您还经常练字吗?

  徐信:练字是从部队退下来以后开始的,偶尔写一些,算是一种锻炼。过去每天都要散步一个多小时,现在比以前少了,两条腿不听“指挥”了!

  记者:看您“指挥”得还挺好的,没问题!60多年前,这两条腿可是帮您立了大功呢!

  徐信:是啊,转眼间抗战胜利60年了!

  记者:给我们讲讲您特别难忘的一些抗战经历吧!

  徐信: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的事情很多,我讲讲日本鬼子对晋察冀军区最大的一次扫荡,对我们来说就是反扫荡。

  那是在1941年8月下旬,我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敌人要对这里进行毁灭性的扫荡。分区司令是杨成武,我那时才20岁,是警卫连连长。那次敌人扫荡集中的兵力比较多,分区机关进行转移。我带警卫连的一个排,走在最前边,走的中间要穿过一个山口。刚到山口,日本鬼子来了。杨成武司令让我们排掩护。他们刚一离开山口,敌人就上来了。

  我带一个排就在这个山口展开战斗。他们一上来,我们就先一通手榴弹,然后轻机关枪、步枪一起开火,把日本鬼子打蒙了。鬼子还没醒悟过来,我就带部队立即撤出,追上了分区机关。这是第一个包围圈,突过去了,落脚到华塔山。

  华塔山在狼牙山的西南,这个山不临公路,交通不便,山很大。上了华塔山以后,我和杨司令员站在上面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周围都是日本鬼子的帐篷,估计兵力有1万多。敌人已把西面、北面、南面都合围了,就剩下东边还有一个口子。杨司令决心突出去。这时警卫连分成三路纵队,把刺刀上上,快到沟口时,战士把手榴弹拿出来,把线套在手上,我们刚突到沟口,两边敌人冲上来了。当时警卫连有分工,向左打的,向右打的,向前突围的。一顿猛打,突出去了。到了梯子沟,这是突出的第二个包围圈。到了梯子沟以后,天还不太亮。我就带着一个排顺着这个沟出去。到了梯子沟的沟口,我一看这个沟口敌人也包围着了。大部分敌人在帐篷里睡觉,只有几个哨兵。我把情况报告杨司令后,随即爬上一个小山头观察周围情况。我说,只有向西北突,那里敌人的帐篷稀少。杨司令同意,他说:“突出去以后,你不要向西北,你向南,把所有的敌人引开,然后你再向北拐,咱们在九莲山汇合。这是第三个突围,胜败看你们这一个连。”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连里早已经准备好了。我带领部队下了小山,二话没说,一顿手榴弹机关枪,敌人被打蒙了,我们向南走,把敌人引开,司令部机关向西北安全突围。

  记者:一个晚上突出了敌人三个包围圈,真是太棒了!我们有伤亡吗?

  徐信:我们都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在晚上,我们以少胜多。三次突围,警卫连还是有伤亡,但不是特别大,有几十人。

  记者:牺牲了的战友最难忘,是不是?

  徐信:可不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模样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他们。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太可爱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了他们!

  记者: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战士们都穿什么?吃什么?特别是冬天的时候?

  徐信:冬天最冷的时候,战士们穿的是一身薄薄的棉衣服,用的是一床薄薄的被子。有年轻的战士冻得哭哇!吃什么饭呢?有时一天吃一顿,也可能三天吃两顿,这是经常的。有时候饭做熟了,端在手里,鬼子来了,把饭装在口袋里,走!毫无怨言,为什么?爱国,抗日,不打败鬼子不回家,就是这么一个目的。再艰苦,一定要打鬼子,一定要把鬼子击败。

  记者:那咱们的武器呢?

  徐信:不是有首歌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那时哪有什么好的武器啊。有枪的用枪,没有枪的就用红缨枪和敌人拼杀,夺敌人的武器呀!日本鬼子是现代武装,这个仗不好打,不容易、不简单啊!

  记者: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似乎还在眼前。今天,您更让我们走近那些用长矛,用大刀,用小米加步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抗击敌人的英雄们,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徐信:60年了,这一段历史不能忘啊!

  记者:60年前,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赢得了这场胜利。靠的是什么呢?

  徐信:靠什么?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敌人在华北是“三光”政策,这样的苦难,中国人民能坚持下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到最后。那时候,差不多每个村都有党支部。第二,我们有正确的军事理论,连国民党的军官也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正确的。第三,我们有爱国统一战线。各界的人民都统一起来了。生活那么艰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一个思想,爱国!不能让日本鬼子把中国灭亡,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记者:60年后的今天,虽然没有了战火和硝烟,我们依然面临各种考验。

  徐信:对!要我说,还是这么几句话: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要牢记历史。一定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的国家。国家不强,要吃大亏,这是历史的教训。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6日 第五版)

  作者:人民网记者 董宏君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