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武侯区高质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8:37 成都日报

  昨天下午,武侯区委、区政府作出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始,不仅为辖区内所有农民及失地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埋单”,而且还将为初中后未升入普高或高中毕业后未升入高校而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接受1—3年学历教育的学生补贴学费。据悉,这还仅仅是该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措施之一,他们正着力实施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战略,努力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城市化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发展中的“城市取向”、“效率取向”以及“精英取向”,农村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武侯区认真落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确立了“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建一流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积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城市化水平,有力推进了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在这方面,武侯教育走在了全市的前面。近日,我们到武侯区进行了深入采访,希望对其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工程等进行解析。

  “捆绑发展”大力扶持城郊学校

  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武侯区委书记敖锡贵说,建和谐武侯,教育必须发挥重要作用,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要先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他们,首先将目光瞄准了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农村学生和弱势群体子女。

  武侯区的行动是超前的!2003年,该区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决定》,并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以学校管理权力结构的调整为核心,将原属乡(镇)管理的18所中小学全部划归区教育局直接管理,实现了农村中小学行政管理权由乡(镇)向区的转移。在此基础上,除2所初中和4所中心校以外,该区的4个乡(镇)的12所乡(镇)小学一一与城区小学“捆绑发展”,实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模式,明确要求城区学校必须承担帮扶责任,规定“人、财、物只能由城区学校流向城郊学校”。同时,该区原来的投入机制也进行了改革,变过去以乡(镇)投入为主为区财政直接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城郊学校的支持力度。他们认为,只有努力办好城郊学校,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据武侯区区长刘守成介绍,在农村学校收归区教育局直接管理以前,每年乡(镇)对学校的总投入为1200万元左右,而2003年收归区上统一管理以来,全区对原属乡(镇)管理的18所中小学投资就高达近8000万元,其中用于原来的12所村小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备的专项资金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

  融合互补城乡学校和谐发展

  提升城郊学校的办学水平,不能仅仅依靠“救济”,必须让他们自身具备“造血功能”。2003年10月,武侯区出台了《提高城郊小学办学水平的实施办法》,并从2004年开始将城郊学校发展纳入对应“捆绑”的城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之中。在此基础上,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同步完善。武侯区的领导认为,要走“捆绑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让学校自主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统一协调发展。

  武侯区城乡小学的“捆绑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两所学校之间的“手拉手”,而是有大量的实质性内容,首先就是城乡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实现了双向互动交流——区教育局任命城区小学校长为对应的“捆绑”城郊小学校长,原城郊小学校长则到对应的城区小学担任副校长并主持城郊小学工作,让城区小学校长真正对城郊小学负责;与此同时,采取公开选拔的办法从全区学校公选校长助理派往城郊小学协助校长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将城区学校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直接送到城郊学校去。

  城乡小学的“捆绑发展”将城乡小学的教师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各“捆绑”学校都制定了短、中、长期的教师互派、交流和学习计划。该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也承担起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具体任务,采取“包干负责”的办法将教研员分组(每组至少2人)派往12所城郊小学进行“捆绑蹲点”服务,手把手帮助城郊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据了解,2003年至上学期,城乡“捆绑”学校之间互派教师120多名,相互听课、献课更是不计其数。

  通过不断努力,武侯区城乡学校的学生、教师和学校都逐步走上了“自主发展”的快车道,“捆绑”学校在校本教育、教学和科研中逐渐彰显出了自己的实力:金花中学连续在全国第4届、第5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获得三个一等奖,开全国城郊中学之先河,该校教师余蕾多次受邀赴张家界、郑州、桂林等地进行课例展示;永兴小学以综合实践课为主,编写的校本教材《翻开家乡这本书》,荣获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案例一等奖,该校的另一名老师曾宝蓉还代表学校到上海介绍了经验……

  广泛认同两年努力初见成效

  两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机投小学成为了全市城区第一所乡

  )地区的“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红牌楼小学成为全市教育系统惟一一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观摩单位……目前,武侯区城郊学校的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直接惠及到了城郊的千万名学生,他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着优质教育。据了解,2003年至今,该区城郊学校总占地面积已扩大了146亩,建筑面积增加了4.2万平方米;教育技术装备也有较大改善,全区70%的城郊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电视、广播系统,40%的城郊学校完成了“校校通”工程。更为喜人的是,城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2所城郊小学毕业率稳定在99%以上,优生率稳定在70%以上。

  武侯区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战略的实施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对改善人居环境、投资软环境的重要作用,办教育的热情依然不减:去年红牌楼街道办事处为已不属于其管辖的太平小学修建了新教学楼;九龙小学所在村委会主动出资出力,帮助学校完成了操场改建工程……

  武侯区的教育环境吸引了大量民间资金前往办学,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该区教育的发展:龙江路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新希望集团,联合创办了民办公助的龙江路锦官新城小学;金苹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闻风而动,主动找到龙江路小学,联合办起了龙江路小学南区;石室外国语学校、武侯外语实验学校、57中实验学校、成都新东方学校等,相继落户武侯区。这些学校不仅成为了该区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良好的办学效益又推动着该区城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两免一补”成入学“安全港”

  为确保全区范围内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熏以及所有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儿童顺利入学问题?熏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熏武侯区按照“两免一补”政策要求?熏建立起了贫困生、残疾生等就学救助新机制?熏成为了困难群体入学的平台和“安全港”。

  据介绍?熏去年武侯区启动了“两免一补”入学救助工程,全额免除了新入学和在校残疾儿童少年、福利院及SOS儿童村收养的孤儿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书本费,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住读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给予每月每人80元的生活补贴,确保了全区范围内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去年,武侯区教育局“两免一补”资金支出367166元,为43所学校的443名学生减免了费用,今年,他们还将继续加大资助力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加大力度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

  武侯区教育局局长雷福民并没有满足于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与他的同事们一道正在筹划下一步的发展。

  武侯区将大力加强城郊学校建设,拟在2006年前新建小学6所、中学2所,从根本上提升城郊学校的办学水平,让城郊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到2010年以前,该区还将再建设小学18所、中学6所。据悉,该区去年教育投入超过了1.8亿元,实现了小学生生均经费2581元、中学生生均经费4214元,今年,武侯区将继续对城郊学校实施“倾斜”,确保城郊学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周波文/图(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