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传统祠堂变身博物馆 一期工程进入验收阶段 大学城民俗博物村月底迎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0:12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严丽君 实习生/江天一 通讯员/戚兴华)青灰砖、红柱、石板路、屋檐彩绘……走在古码头旁的练溪村民俗博物村,对岭南民俗文化的场景感和历史感油然而生。随着广州大学城二期工程临近尾声,笔者昨日获悉,民俗博物村一期日前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将于本月底投入使用。据了解,首期完成后,传统祠堂将变身岭南民俗博物馆,此外城建博物馆以及青年旅社将入驻。

  原为“两山夹一水”风水宝地

  大学城民俗博物村坐落于小谷围岛的练溪村,该村南临珠江,历史可上溯到明代。改造前村内水网纵横,古树参天。由于村内与外界交通不便,村落中仍然保留着原有岭南传统的自然聚落特征。

  村落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一座小山,村内的主要街道为练溪大街,街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溪流 ,它位于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带,主要的作用是疏导从山上冲下来的洪水,从而形成了“两山夹一水”的格局。老练溪人都知道,练溪村原有众多庙堂,村头、村中、村尾皆有。

  迁建5座祠堂工程浩大

  据有关专家介绍,练溪村的传统民居有显著的岭南特色,通常以砖木结构为主,青砖墙,坡屋顶。“博物村里共有54栋单体建筑,各有千秋栋栋不同。小的有几十平方米,最大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博物村一期建设分新建、修缮和迁建三类,其中新建建筑36栋,迁建了5座祠堂,原地修缮民居13栋。其中,迁建5座祠堂工程浩大。“我们把原散落在大学城不同地方的祠堂都迁建集中在这里。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们事先做好周详的拍摄工作,把拆卸下来的每根柱和梁都编号,运送到这里后完全按照原样复制。”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描述工程的艰辛。

  传统祠堂成现代展览厅

  “广州过去对历史建筑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古寺庙、沙面、传统骑楼街等古代和近代优秀建筑,而对古村落的关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一位建筑专家告诉记者。

  大学城民俗博物村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尝试提供一种方法,促使古村落新生的同时,引进商业的开发。据介绍,在不破坏传统村落山水布局的前提下,博物村建设调整了院落布局,营造商业文化气氛,并系统地对景点进行有机组合,引导人流提升旅游价值。

  整个民俗博物村共分为四个功能分区:休闲旅游区、文化展览区、商业文化区和娱乐消费区。建成后的博物村一期,传统祠堂经修缮后形成满足现代展览功能;独院民居经改造后可适应雕刻、字画等文化商业和酒吧等旅游休闲的功能;而民居组团等集中空间将改造成为大空间娱乐场所。

  建成后将陆续招商

  日前大学城民俗博物村已进入初步验收工作。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处充满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已初现雏形。青灰色的砖墙、红彤彤的梁柱、弯弯曲曲的村中石板小路,门前还别有心思地设置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有岭南民居特色的外墙彩绘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据介绍,首期完成的博物村外墙彩绘是专门从潮汕地区请来的能工巧匠的作品。

  该民俗博物村内的民俗博物馆将展示各种岭南民俗事项以及岛上出土文物;而城建博物馆内将展出大学城建设过程中的文件、档案和规划图等等,复原大学城开发建设的历史;青年旅社则为外来旅客提供住宿服务。

  按有关计划,建成后的大学城人口将达到20万(其中包括14万的在校生),博物村将作为体育文化、娱乐消费和商业设施的必要补充。据透露,娱乐消费区和休闲旅游区的商铺建成后将陆续开始招商。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