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二章 MBA不是NBA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30 人民网

  健康是体力的储存,教育是智力的储存。储存的目的是什么?是竞争,是与别人竞争。在有限的土地上,为了攫得比别人多的收获,需要比别人更强壮更聪明。所以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健身房和保健品,有了越来越多的培训班和考试。随便一个文弱的女生,可能她的抽屉里躺着十几本各色封皮的资格证书,她可能忙到没有时间读书。

  与很多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现状是“过度教育”,我们是一个典型的考试民族。正

是这种过度催生了教育行业的异常繁荣。当然,浑水摸鱼的人也就更多,成了地地道道的江湖。

  老孔是典型的NBA“粉丝”。早年在学校里打过排球,做过系队主力替补,在赛前热身时时常能见到他。那时女排比现在的蔡依林孙燕姿还火,所以人人都打排球。老孔个高,自然就被作为重点替补了。那时在台上唱个歌,下面的人也就是礼节性地拍两下手,不如球场旁边女生的尖叫直截了当。当然,还有孔太的撺掇威逼,她对面宿舍的“小红袄”正在竞争哲学系的系花,她的男友虽说是校工,却是校排球队的主攻手,1米95的大个,太帅了。“小红袄”见她,总是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他可不希望让她失望,校队队服穿不上,系队的聊以慰籍。可是失望最终还是发生了,因为他老是上不了场,即便上了场,他的位置失误也是最多的,个虽高,却跳不起来,甚至连网沿都摸不到,屡屡被对手在他头上突破。在队友和观众的指责声中,身子还没热就被换下。孔太最终还是没了面子。有天夜晚下了自习,她耐不住蹲下身隔着裤管捏捏老孔的小细腿,抬起头用两只大眼不解地看着他,此时,他恨自己不是袁伟民。那时除了齐秦外,唱歌不吃香。

  孔太后来发现老孔其实根本不喜欢排球,推而广之,所有竞争性的运动都不喜欢。只喜欢一个人孤芳自赏地吟诗唱歌,用时下的话,“闷骚”。孔太以罕见的贤德之心容忍了他的无能,因为“闷骚”有时也挺迷人。逐渐地,他俩到处玩,便远离了排球及其他运动。

  但老孔怎么会成了NBA“粉丝”呢?却原来老孔毕业之后,偶与后来成为央视NBA名嘴的徐济成相遇并一见如故,大徐视NBA为其生命,容不得老孔对篮球尤其是NBA无知加无动于衷,数年来,耳提面命、苦口婆心,对他启蒙、引诱、挤兑、威逼,终于把他变成了乔丹的“门下走狗”。不过除了对乔丹顶礼膜拜以示对徐的尊敬外,老孔私下里有自己的偶像,他崇拜奥拉朱旺和邓肯;现在则喜欢洛维斯基和姚明,理由是他们手上的感觉好。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宝贝胖丫头孔不语也喜欢上了NBA,不过她的偶像是艾弗森。她迷上了刺青。

  如果要给老孔在NBA方面的水平授予一个段位,读者可以从下面的一段言论中得出结论。

  老孔说了,做官就是一场NBA的比赛,20-30岁是第一节,30-40岁是第二节,40-50岁是第三节,50-60岁是第四节;如若打好了,还能有加时赛,5岁为一节;加时赛打平了,还可以再加时。按他的算法,打一个加时,便可当上国务委员,两个加时打下来?

  遗憾的是,孔太除了科比强奸案之外,对NBA一无所知。

  在某一方面失去了共同语言,出现裂层,在他们的婚姻史上是少见的。而且,前两天还升了级。孔太暴怒。原因不是因为占着电视妨碍她看碟,而是因为他如此下去丧失了进取之心。她希望老孔将NBA改成MBA。

  她拿我做比较,说:“你瞧瞧人家,30出头就是正处了,你呢,40多了还是正处原地踏步。不嫌丢人。”孔太的指令是,立即放下NBA,报名学习MBA。

  我跟孔太说,其实老孔再等一年就能升副局了嘛,他现在都列席局长会了。上面的老头大半到站啦,45岁前解决副局不能算慢,正常。让他学MBA,万一弄出心脏病高血压,这一传出去,不就弄巧成拙?再说了,这也耽误和部长们勤走动啊。

  老孔大呼然也。孔太却是又摔碗又摔盆的,不依不饶,“你少来卖乖,你是研究生,老孔才是大本,这年头要进步不是个研究生那哪行哪。你看看人家杨振宁,82找个28的,也是硕士。早知老孔混成这样,当初就应该定条件,非让他读研才能娶我。”

  威逼情郎加入排球队的往事过了十几年,绕了一个大弯,又回到他们的生活。

  我一想到聪明绝顶兼著作等身、经常去给各种学校、培训班讲课的老孔如坐针毡地坐在课堂里的样子,便忍不住要笑出声。

  以后的日子里,老孔的脸色每天都象菜青虫。我老问他,你就这么听老婆的?他很哲学地说,夫妻关系从一开始就定了型,以后怎么变都变不了的。谁让我当初吃了摇头丸似地追她。就像你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朋友做了部长,你见了他的面依然有摸他后脑勺的冲动,而且肯定也摸了。定型的力量多么巨大。为了避免尴尬,你们的见面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再不见面。等到你这个部长发小退了,或者因为腐败失职生病下了,你就又可以摸他的后脑勺了。

  老孔菜青虫色的脸色肯定是准备考MBA染的,有时候他还偷偷地跑来问我,有没有办法买一张文凭。可怜啊。

  老天有眼,过了俩月,老孔在我的预言中当上了副局,离45岁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他这场球至此还没输。

  他把MBA参考书一股脑扔给了我,说我终有一天也会有用,为了让我收下这些书,还特地请我吃了一顿火巴子火锅。然后他就坐在他家的大沙发上,接着看NBA和他的朋友徐济成。

  一家三口重又回到基因般的轨道。

  第一节 对人生进行投资

  虽说受MBA的折磨几个月,让好玩的老孔现在一见到书就生理反应,但他对MBA的认识从无到有,有了一些心得。虽说他放弃了MBA,但看看同僚中多有研究生学历,他还是下了下决心,准备攻读MPA,MBA对于他这种行政官员来说,意义不大,也不对口,不如MPA学以致用,未来更具竞争优势,对升官更有助益。他的这个决定令孔太大为舒心,眼前立刻浮现老孔坐在更大的办公桌前的音容笑貌。

  孔太的想法未免俗了一点,(她是个彻底的俗人),可未尝不现实,对于很多开设MBA课程的学校、正在报考和正在学习MBA的学生来讲,MBA就是一种有高额产出的投资,不然学校不会再三调高收费,学生依旧趋之若鹜,媒体依旧不断爆出MBA学生高涨的年薪。学校和学员互相合作,制造出一个又一个MBA,期盼企业买单。

  既然没有人否认MBA是一种人生投资,那么,就应该知道一个常识,凡投资都存在风险,风险来自于投入与产出之比。当MBA的毕业生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再也找不到高薪的职位,高昂的学费可能需要很长的工作时间才能回收,那时,投资便要亏本了。

  MBA(Master 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1908年诞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当时美国工业蓬勃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商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生产和经营流程进行整合、重组、分析、决策,MBA教育旨在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因此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认可。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使得MBA学位逐渐成为美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格证书。20世纪50年代,MBA信任危机导致美国商学院进行反省,开始采取GMAT的标准考试方式,教学方法也有了改革。目前,全美共有工商管理学院1300多所,每年MBA毕业人数达到7至8万,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3%,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将成为企业管理者,他们不可能如我们想象地那样从一开始就拿到可观的年薪。

  但是MBA在中国依然被神话着,因为媒体总是拿颇为刺激的新闻强化MBA毕业后肯定能拿高薪的意念,这就像当年吹嘘一年内20万变2000万的股市奇迹一样,让中国人民心潮逐浪高。

  2004年12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3级MBA毕业了,该年级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达到25万元人民币。包括施耐德、朗讯、中金、麦肯锡和波士顿等在内的159家企业和公司向中欧MBA2003级毕业生提供了733个职位。中欧MBA2003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8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9%,平均年薪达人民币252697元。

  一项MBA薪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MBA人才平均年薪是88655元,而在取得MBA学位之前的平均年薪只有37227元。清华大学1999年毕业的MBA平均起薪为每年8万元,2000年夏天的毕业生为10万元。中国人民大学2000届MBA毕业生50%左右在金融机构,40%左右在高科技行业,他们平均年薪达到11.8万元。而北京大学首届国际MBA毕业生平均年薪更高达23万元,大部分人的年薪是20万元左右,最高的达到83万,最低的也有9万。

  但是不久前,有一家著名的企业给某名校的MBA毕业生的起薪是每月2000元,此举振动业界。该企业给出的理由是,公司并不能马上了解一名MBA毕业生的潜力,不能马上知道他能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所以只能通过观察,视其表现慢慢提薪。

  这个企业的态度就像一根正在戳向气球的针,令很多人提心吊胆。它至少说明了两点:一,MBA的确能够拿到高薪;二,MBA的确不能够拿到高薪。事情变得不确定了。

  细致了解一下MBA班,尤其是名校MBA班的结构就可以发现,学员的构成无非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者、官员、自由职业者及学生。由于MBA强调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名校MBA班上不乏年薪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学员,而企业主们的收入更加难以明说,一个班上只要有这么一两个人,全班的平均年薪便水涨船高,因此高达20多万的平均年薪的说法,并不可靠。

  可以预见,当这批高薪学员逐渐完成其镀金程序,MBA学员必然出现低龄化、低职化的特征,其结果便是平均低薪化。眼看着陷阱快要伪装不住了。

  有人算过读MBA的成本,前期投入的显性成本是10万到15万,潜在的机会成本大约18万。当然读中欧商学院等名校,成本更要翻跟头。碰到上面那个不买账的企业,慢慢地提薪,那不等于把我们用金子堆出来的MBA学生当作青蛙放在温水里煮。在一两年内收回投资看来希望缥缈。

  企业需求开始现实化,这就是未来MBA学员将面临的投资风险。经过前几年的MBA图腾崇拜后,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由于中国MBA教育在软硬件上的不足,MBA毕业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MBA毕业生中一出来就能用的并不多,MBA学位还仅仅是聘用时的参考。企业挑选MBA,并不看重他会多少管理模型、多少管理理论,而是能否对企业确实有利。

  现在舆论也对MBA调整了定位,从“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改为“培养中低级管理人才”,不要小看由高改到低,那可是从CEO改为办事员。MBA专门培养CEO的形象终于被撕破。

  正因为供需双方的微妙变化,2003年MBA报名结果显示,北京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清华大学的报名人数由往年的4470人下降到2700人,北大由往年的3273人下降到2100人。竞争激烈,十几取一、几十取一的比例使许多MBA考生“很受伤”;连年上涨的名校MBA学费使部分考生望而却步;许多考生按照自己的实力,理性地向其他院校分流;考生意识到MBA毕业后获得的收益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高等等,使得在2003年这个大学扩招,毕业生大增,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发烧”多年的MBA终于开始“退烧”,MBA考生开始趋于理性。

  老孔这样评价自己未遂的MBA之旅:我庆幸自己没有去念MBA,否则我可能把女儿的出国留学的学费输掉,可能把现在的职位输掉,换回来的可能是一堆我无法承受的风险,跌落进一个我无法自拔的人生陷阱中。

  巨大的诱惑往往是巨大的陷阱。以前中国人崇拜李嘉诚,后来是巴菲特,前两年是韦尔奇,以至于这个退休老头到中国演讲竟日进百万美金,现在则是陈天桥黄光裕。根子上,这些都是拜金主义。中国人从不缺拜金主义。拜MBA也是拜金主义。

  从谁有钱忌妒谁到谁有钱崇拜谁,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个有历史意义的进步。这两年国人对姚明非常崇拜,这崇拜多少也能嗅出铜臭。然而有几人能成李嘉诚?又有几人能成姚明?

  所以,MBA要读,就如同篮球要喜欢打。读MBA,就是接受职业化训练,将来做职业经理人,将来能否成为韦尔奇,就看个人造化。这就如同打篮球未必去得了NBA,去得了NBA,也未比成得了姚明或者诺维斯基。

  各人自有造化,不必勉强,不然,便等于自己给自己挖个坑埋了,人生的悲剧盖因于此。

  还是干点别的吧。

  第二节 走江湖

  我喜欢的博彩是双色球,并且隆重地向老孔推出。每周老孔都要拨出一定时间认真研究,钦定号码,交孔太第二天打出。虽说大奖从没有中过,但小奖不断,充分地让他享受了小注娱情。

  买彩票便是买一个可能,可能是什么?是一种不确定性,又是一种确定性。所以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确定性较大的可能需要的投资也大,比如名校的MBA,因为收入比较确定,自然学费高;比如房地产大家都知道赚钱时,价格早已涨起。不确定性较大的则只需较小的投资,比如名校也有将MBA课程简化或分拆而设立的各种MBA短期培训或讲座。这种不伦不类的“学历”自然不会激起正经公司的需求。不过其学费低,基本可以满足意淫,故从者众。

  然而决不可以小觑了小投资型的各种短期培训班或讲座,毕竟其中诞生了北京新东方学校这样的教育大鳄。

  都说短期教育市场巨大,但泥沙俱下,有人因此将其比作江湖。既是江湖,便有风险。其风险一方面来自于其设定课程的无效,一方面来自于道德的缺失。如果我们决定为自己的未来做教育投资的话,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教育产品是否过期,其次我们要考虑其是否假冒伪劣。不然,我们可能买到手的是永远开不了奖的双色球。

  在名家的笔下,江湖是没有坏人的,只有歹人,比如欧阳克、李莫愁、岳老三,他们甚至有可爱之处;好人却有些歹气,比如谢逊、带头大哥、令狐冲,甚至黄蓉洪七公。所以,我们在走培训班这趟是非不甚分明的江湖时,只用歹人来标示我们的不满。

  歹人一:名校名师。最近北京四中公开宣布,众多复习班、加强班、复读班的广告所宣称的北京四中教师授课的内容严重不实,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关注。

  挂名校名师招牌,是许多短期教育机构的首选。但是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在每个领域都有权威的学校、知名的教师,在学生中极具号召力,这些学校和老师的就成了某些培训机构招揽生源的工具。越是和大学不沾边的培训机构越是会拿大学里的名教师、名人当“幌子”,上课的时候根本见不到他们,或者只能见到一两面。

  即便是所谓的名校名师授课,但由于这些教师通常有众多的兼差,到处走穴赶场,堪与每晚赶四五个场子的小歌星比肩,站在讲台前,昏昏欲睡,试想他们能讲好课吗。

  所以,对于名校名师不能一味崇拜迷信而失去警觉,应当尽可能地调查清楚,如果有可能,还应争取试听。尤其不要忘记在交钱之时签定对自己有利的合同。

  歹人二:功利引诱。几乎所有的短期教育都是以应试为目的,这在应试教育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具有所向披靡的魔力。渲染学习的功利目的,是培训业招收学生的无往而不胜的法宝。这样的班级往往人数多,以压题、猜题为主要教学手段。它反过来更刺激学生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其结果便是中国的学生可以托福拿到双满分,创吉尼斯纪录,同时,中国学生的真实水平一直受到国外教育机构的质疑。

  当然托福考双满分总比不及格强,所以,好的应试学校及课程无疑受到欢迎,毋庸非议。这里提醒读者的是,有些应试学校和课程在宣传时通常会聘请极具鼓动性的讲师把培训的效果吹得天花乱坠,把钱收上来后就再不提培训效果了。

  例如,某同声传译培训机构在做招生咨询时宣称,“经过77小时培训,就可达到国际会议同传的要求”。并对咨询的考生宣传:“只要英语过四级就能参加,没过四级只要想学也没问题。”但学生花了2500元上完该培训班却大呼上当。在宣传材料中宣称是“科学、系统的培训教程”,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系统的教材,所有发给学员的教材只是几本错误百出的词汇手册而已,而且还收了300元的教材费。承诺上课时所有使用过的磁带,都会在课后发给大家做练习。但到还有最后一次课时,学员也没有见到磁带。

  负责任的学校根本不会对学生有任何功利的承诺,所以,如果遇到“诱人”的承诺时,应当多留心眼,既然它在招生宣传中承诺了种种好处,那么不妨让它把这些承诺写进合同里,试一试它的应手。

  歹人三:草台班子。一到假期,这样的草台班子便雨后春笋了。广州某学校打着“曾是××外语外贸大学的培训机构”的旗号招生。一位王先生花了500元帮儿子报名参加该校“全封闭式外教全程教学英语口语培训班”的课程。招生时,培训班负责人说:“课室条件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专门聘请外教教学”。

  但当王先生送孩子去上课时,着实让他大吃一惊:课室十分简陋,仅有一台电风扇,破旧的小黑板油漆脱落、污迹斑斑;小小的教室里摆着几套桌椅,惟一见到的“电教设备”仅是一台半旧的录音机。所谓“全封闭式”教学班只有寥寥几个学生,英语水平一般,与根本不懂中文的外教交流十分困难。一下课,学生之间就开始“全粤语式”交谈,外教也不见踪影了。

  “怎么办?又不给退钱,当初真应该先实地考察一番!”王先生懊恼地说,“其实我也不是心疼钱,但是这种培训实在会害了孩子!”

  这样的情景在望子成龙和梦女成凤的家庭里,实在不少见。可是家长们在寒暑假带孩子旅游度假或者让他们随意玩耍,不就没有这等烦心事了吗?只可惜他们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战士,要由他们指挥着,去拼杀,去成功,去爬上他们曾经梦想达到的海拔高度。我们的孩子,似乎从娘胎里一出来,就要比一比谁的哭声更嘹亮更霸道,就要开始一生的竞争。既是终身的战斗,我们的这些将军家长们,偶尔掉进陷井就不足为怪了。他们应当做的是不要轻信军事广告,而应当拿起望远镜亲自到前沿阵地侦查地形。

  歹人四:缩水掺水。某先生报了个英语初级班,可没想到由于初级班报名人数少,刚上了一堂课就被并到了中级班。同学们水平高了不少,他上课只有听的份,可有时连听也听不懂。不少培训班都存在开班人数不足的问题,有的培训机构在学员报名时信誓旦旦,但开学后就往往因人数不够而“多班合一”。

  不少培训班也存在课时缩水现象,少的一两节,多的几十个课时。有的培训机构承诺出现上述情况时愿意退钱,但退钱最多也只是象征性地退一小部分。

  许多参加过考研辅导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上课时间缩短,老师上课迟到,有时上课就像打游击,老是换地方,而且不提前通知,等学生跑到上课地点才知道,这样上课时间又缩短了。

  为了在以后的“课程变动”更“主动”,在考研辅导班的宣传中,“上课地点”往往“待定”,连“上课时间”有时也会用“考前×天左右”代替。在宣传单中,通常还有一个“特别提示”——“报班同学请务必在开课前一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各报名点咨询上课时间和地点。”

  不少考生说,在他们报名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一再保证“如无特殊原因,老师们一定会来上课的”、“如无特殊原因,我们保证按时上课”。可实际上,几乎每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发生:老师的飞机晚点了、上课教室变动了、上课时间缩短了。

  有一次,某老师匆匆忙忙赶到课室,迟到了十几分钟,他解释迟到的原因并道歉,就用了大半个钟头,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最后,已经是晚上11点,该老师竟然对学生们说:“作为道歉,因为我来晚了,我花十分钟把‘国际政治’部分讲一下!”

  有些培训班只讲学期不讲学时。在招生时,只是告诉你参加某一认证的学期是多长时间,而且可随来随学。但就是不告诉你具体的学时数、授课教师等详情。一般人参加培训,肯定会问学期多长及上课时间安排,但对于学时数则一般不会深究。拿微软的MCSE认证培训来说,培训中心一般都会告诉你一个学期七门课需要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但有些培训中心并不会告诉你共有150个学时,即平均每天3.5学时。它们可能只在每周一、三、五上课,或者二、四、六,虽然每次可能也有3个学时,但总学时数会大打折扣。

  所以,一定要问清具体的学时、授课时间及授课教师等详细情况。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要想成为微软授权认证培训中心,至少要有两名取得微软认证教师证书MCT的讲师,并且每个讲师会有侧重性地讲授1~2个课时。认证教师的名单可以从微软的网站查到。歹人五:子虚乌有。“张某某——极受欢迎的王牌专家,考研政治辅导新锐代表,人大教授,授课生动、重点突出。”这是一家考研辅导班的报名点的广告标语。

  但是,早在2004年8月20日,教育部就宣布了2005年全国硕士生招生入学考试和招生管理工作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坚决贯彻“教考分离”原则,对考试命题人员和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行为加以限制,严禁研究生招生单位举办考研辅导班,严禁命题人员参与任何形式的辅导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是招生单位,怎么会允许自己的教授兼职这个“考研辅导班”?对此,人大考研广州总部的联系人一再强调考研辅导班是人大培训学院的下属专职机构,其他则一概“不清楚”。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澄清,教育部不允许开考研辅导班,故人大没有开任何考研辅导班。

  据参加过这些考研辅导班的学生表示,他们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羊头狗肉”的情况,站在讲台前的根本就不是广告上所宣传的那位“专业人士”;有时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哪一位才是广告上的“真命天子”,因为广告上根本就没有照片。

  对于这样的辅导班,要么是违规开课,要么是水货充斥,吃亏的自然是考生,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歹人六:远程面授。考生报名参加考研辅导班,当然希望能与培训老师互动交流,因此,不少辅导班在各种宣传广告和咨询中,承诺“名师临场面授,面对面交流”。然而,分别查询2005年全国各地共20个城市的考研“冲刺班”课程安排状况时发现,有的所谓的可以面授的王牌专家,须在两天内同时出现在广州、杭州、西安、长沙、南昌、武汉、保定、乌鲁木齐8市自治区进行9次“临场面授”!有的辅导班被迫承认,他们印在宣传单上“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的名师“因为生病,肯定是不会来的”。

  两天出现在9个城市进行面授,显然需要分身之术,好在现代科技实现了古人的梦想。考生到了上课的时候才知道,老师确实是跟学生“面对面交流”,不过远在北京或西安,是通过电脑屏幕进行“交流”,好像某单位开电视会议。只有在现场的学生才可与老师互动沟通,其余考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提问,然后乖乖地听老师解答人家的问题。

  而根据辅导班的要求,开课之后,“概不退班”。其中风险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辅导班,最重要的便是更改“概不退班”的霸王条款,如果真是它宣传所说的那样,它会害怕退班吗。

  歹人七:疲劳轰炸。与水货班相比,有些辅导班倒是行货,但真正一上课,就知道,那是另一种陷阱。一位从广州赶到北京“上课”的考生说,他特意到北京参加的“北京最著名考研辅导班”,和广州同类辅导班大同小异,虽然没“缺斤短两”,但却是超负荷运作。“一个大礼堂,一千多人,非常拥挤和炎热,而且是超‘负荷’授课,一天上10个小时,听到后面头都是晕的,只想睡觉。我问附近的人借笔记,发现大家什么也没记住!”

  发明这样的授课方式的帮主应该“授勋”,表彰其在降低营运成本方面的聪明才智。但是考生不能沾沾自喜,以为节省了很大一笔车费和餐费。

  歹人八:海外背景。与名师名校有异曲同工之效。比如某学校自称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称卡大要在他们那里成立分院,而卡内基梅隆大学相关部门的回答是只在洽谈中,还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在与海外联系比较密切的培训领域易遭遇此类李鬼。在网络时代,调查的途径还是比较便捷的,应向培训项目的海外合作方直接求证。

  歹人九:免费赠送。某幼儿早期教育训练班在开办的时候,向家长分发了各种玩具、教材,声称是免费赠送的,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继续学习时,退费时却要把这些免费赠送的东西一一折价。1000元的培训班,只上了一堂课,最后只退100多元钱。

  “培训学费全免”之类的培训广告随处可见。类似的广告语还有“报名截止已剩最后几天”、“班级余额不多,报名从速”、“退钱无标准”等,这些语言往往能吸引报名者的眼球,但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就像有的家电卖场每天都有50台降价电器,但是总是给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买走。同样,报名电话的那端,接线员会说“你来晚了,我们的免费班和打折班已经爆满,我们还新开了好多班级,学费也不高”。

  提供零风险认证培训,是比较常见的吸引。培训机构不承诺100%通过考试,但却称一次考不过,可免费重考。

  因为IT认证考试费用较昂贵,而多数学员的经济状况不佳,可免费重考对他们的诱惑基本是“打了对折”的感觉。但培训机构提供的是低成本的培训(提供一台电脑让学生背题库),仍有可观的利润。如MCSE一门课培训费用为350元,减去重考费用240元,仍有100多元的利润。记住,除了超市里的免费品尝外,其余任何免费最终会让你肉疼。

  歹人十:速成学位。此类新闻已屡见不鲜,要么是半年获得博士学位,要么是一年即可拿到硕士文凭。这种违背常识的说法竟有人信以为真,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有人竟然自称自己是孙中山,138岁,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人真信,还一下给了他50多万做投资。给孙中山投资,真了不起。说不定过两天还会有人说自己是李莲英,刚从北京21世纪学校后墙的墓里睡醒了爬出来,要给北京人民指点慈禧老佛爷的埋宝地。这世界大了去了,还真不好说。

  歹人十一:美妙承诺。不少培训机构经常在其宣传中夸大其辞,称“只要手中有了‘XX证书’,成为‘XX认证工程师’,不但工作好找,年薪可以达到10万,培训考试的这点费用也只不过是以后一两个月的工资。”有的称,在本中心接受培训者,将颁发专科学历,并安排工作;有的称,本公司承诺,40%以上学员就业后每月可以获得4000元以上薪水。

  由于一般IT企业都希望招收有经验的人员,而IT认证证书就是其能力的体现,因此,手持证书一族比没有证书者更易找工作,而且工资收入一般也较高。但随着各种“假证书”、“灌水证书”的出现,IT证书的含金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企业不再只重视有无证书,而更加注重实际能力。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在国内最具实力,该院办的第一个就业班学员的就业率也仅仅达到67%。所以,证书一族要有清醒认识。

  有证书固然好,但是,最好是拥有别人没有或少有的证书,比如说,别人都有驾照,但你有毛里坦尼亚的。海啸之后,中国人爱往非洲跑,说不定还能给他们开车,那工资海了。

  还有一种是承诺100%通过认证。据悉,具有国际权威的CISCO认证在世界上的通过率只有62%。中国的IT培训认证通过率是多少?吓人,居然高达95%。有的培训机构竟然打出100%认证通过率的幌子,以此为诱饵,诱使那些求职无门者上钩。殊不知,CISCO认证之所以要淘汰38%,是因为要保证62%通过者的高身价。100%通过本身就已没有价值可言,这如同高考全过分数线,还有必要高考吗。

  歹人十二:授权机构。很多培训机构都宣称自己是被正式授权的,培训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就能拿到绝非假冒的证书。但事实上,一般像微软、思科这样的厂商认证,其培训与考试是分别进行授权的,两者相对独立。授权培训中心由微软亲自经过严格、全面的考核后授权,而微软认证考试中心则分别委托两家美国的计算机教育和考试认证服务公司Prometric及VUE公司进行授权。

  为方便学员考试,在数量上考试中心一般比培训中心要多,培训中心通常也会申请成为授权考试中心,但考试中心则不一定是培训中心。一些假授权培训中心正是利用了大多数人的不知来行骗。另外,只要能参加考试并得到真证书就认为培训中心肯定也假不了的惯性思维,也是很多人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

  利用授权考试中心的名誉假冒授权培训中心进行行骗的隐蔽性最强,最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就是去厂商网站查询当地的培训中心名单,如果不在其中,则必假无疑。

  歹人十三:试听魔术。非正规培训机构的试听往往是海报一贴:“XX时间,XX地点,进行XX课程授课,欢迎来试听。”学员试听时,教师的讲课打动人心,当然是一个个中弹。而正规培训中心则随时为试听者开试听证到正在上课的培训班试听,决不会为试听学员单独上一堂试听课。

  魔术在未揭穿之前总让人信以为真,一旦揭穿,人们的反应总是,原来如此容易。骗人和上当都如此容易。

  歹人十四:无效退款。有点像治疗性病的街头广告,但它的确用在了教育上。李女士为了儿子中考能够考进一所好高中,看到北京某家教服务中心的“接受家教辅导后,排名低一名退款200元”的广告,选择了该中心为孩子进行家教。但一个学期后,孩子在班级的排名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李女士要求退款却遭到该中心的拒绝。

  许多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一方面面向社会承诺帮助学生实现进重点中学、考进大学以及班级排名提升等,一方面悄悄地给自己设置退路,如在与家长签订的合同中,一方面承诺“乙方(学生)接受甲方(家教服务中心)的培训未达到甲方保证的学习目标,每排名低一名退款200元”,同时又规定“如果乙方给甲方家教老师打分,80%以上为A不退款。”所谓“打分”项目包括对家教“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若干项意见反馈,家长可选择“A、B、C、D”等打分。许多家教上门后,希望家长尽量“照顾”其工资及奖金,许多家长不愿得罪老师,让老师带着“情绪”给孩子上课,自然统统打A。签这种陷阱密布的合同,吃亏的自然是家长。

  第三节 心魔

  针对培训班等等短期教育泛滥成灾,学生不知所从,有教师说,与其参加这个班那个班,不如自己在家钻研课本。

  相信很多考生会将此句话评选为虚伪谎言第一名。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能够接受自学者报名参考其MBA学位?有谁能不经过英语学校的强化训练而托福考满分?

  中国的学生自从用稚嫩的小手翻开他或她的第一页课本时,他或她的心中就被种下了心魔的种子。往后的一生,就是一个用无数次考试链接在一起的程序,就是无数次考试、选美和大奖赛的总分。

  只有在一个鄙视富翁和政客的地方,这心魔才会被一只纯洁的手拔去。可是,这个地方在哪里呀?

  作者:吴明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