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超级女声”与大众文化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36 今晚报

  湖南电视台的“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沸沸扬扬热闹了四个来月,而且越闹越热。我是带着问号看这个节目的,因为有人批评它“低俗”,说是迎合观众的“审丑”心理,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整体浮躁。看了两场决赛,感觉正好相反,于是把问号拉直了。几个女孩子那么真挚真诚、用心用力,可谓全“声心”地投入,清纯高雅得很。在“海选”阶段,或许有些参赛者有不太雅观或“雅听”的演唱,但作为一个零门槛的大众娱乐活动,有点乱哄哄,怕也难免。我看了决赛选手在初赛阶段的录像回放,她们的素质形象显然通过比

赛大有提高,这不正是显示了这场活动的“导向性”吗?据报载,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将有三位“超女”闪亮登场,倘能如此,这次活动真是做到了湖南卫视、蒙牛酸酸乳与“超女”们三家共赢,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我不是娱乐圈的人,也非音乐界人士,更不在商界从业,所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电视台的品牌效应和制造了几颗新星,兴趣都不大;我更看重的是这个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为什么一个地方台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从八十多岁的老妪到几岁的女娃,报名者达数万之众。参与活动的观众数更加惊人:在七选五的决赛中,得票最多的达82万多;在五选三时,竟达189万。而2004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的观众是多少呢——约20万。虽然数字并不说明全部问题,但至少也能提示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吧。

  如果我在这里用“后现代”这个概念,可能会纠缠到学术界“剪不断理还乱”的争论中去。那么就说大众参与吧。“超级女声”几乎无门槛的大众参与和大众投票的淘汰方式,非常明确地张扬一种“全民快乐”的感觉。这正是这项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演唱者在参与,亲友团在参与,投票者也在参与。对报名者来说是“想唱就唱”;对所有观众来说,是想参与就参与。参与可以满足人们的表现欲望,或者说是一种宣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的文化情结。前些年卡拉OK盛极一时,就是大众参与的文化景观。我的几位当了官的老同学,和我一样五音不全,但经常有应酬,竟也敢于在大庭广众对着麦克风吱哇乱唱。我听了难受,他却还自鸣得意。如果你认为这是“审丑”,是“浮躁”,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化了。“超级女声”无非是卡拉OK的进一步外化而已。

  “超级女声”还使我想到了原苏联学者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欧洲的狂欢节民俗是以酒神崇拜为核心不断演变的文化现象。在狂欢节期间人们戴上面具隐去了自己的身份,可以纵情欢乐,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与大众性是“狂欢”文化的几个关键词。它们背后共同的核心词语是笑,即欢乐。这种“狂欢”式的文化,实际上已形成一种世界性潮流。中国这几年笑星走红也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赵本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有我们传统理念中的美的影子吗?其实是一个字:丑。而丑角正是表演艺术的一个行当。“丑”而经得起“审”,就成为艺术中的别样的美了。

  这里我要着重说几句关于颠覆性的话题。颠覆什么?实际上是颠覆既有的现实规范,否定或动摇已被视为经典的权威性。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反对重高雅而轻通俗。这是大众文化的题中必有之义。大众文化如不张扬大众,那还叫什么大众文化?大众娱乐也在寻找和制造偶像,他们追捧的是“草根偶像”,就像进入“超级女声”总决赛的这几位“邻家小姑娘”那样。大众在颠覆的过程中既不断地解构,也不断地重构。这就是大众审美的时尚性特点。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一首漫不经心地演唱的“就像老鼠爱大米”,怎么会成为当今歌坛的爱情经典,如果你说“就像姑娘爱鲜花”,这是何等清丽雅致,但很可能无人喝彩。老鼠是什么东西?它今天过街,照样人人喊打。但时尚文化如米老鼠、鼠小弟已在改变人们的接受心理,而老鼠爱大米这种赤裸裸的欲望表达,既可以说俗不可耐,又可以说俗得可爱。正是因为后一点,使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你还可曾想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在当今流行文化中最受青睐的是谁?不是一表人才的唐三藏,也不是最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孙悟空,而是一心想去高老庄招亲的猪八戒,据说他比较浪漫,因而在电视剧中一再出镜。再说蒙牛酸酸乳。把“酸乳”称为“酸酸乳”显然不是双倍加酸,而是营造了一种时尚的语感,酸中就带甜了。先不说口感如何,在心理上就“先声夺人”,贴近了“酸甜女生”们。从蒙牛奶的起名,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时尚文化的敏感;参与策划“超级女声”正是其独具慧眼的充分体现。

  我这里说到大众时尚文化的颠覆性,并不是说真的要否定高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都是颠覆不了的。所以反过来也不要站在高雅文化的立场上否定大众文化。“超级女声”引发我们对大众审美当前形态许多问题的思考,一篇短文显然语焉不详,有机会再谈吧。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