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另一种乡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46 新京报

  在中日复杂情感纠葛的间隙里,这本《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温柔的书名让人愁肠迭起的同时,也疑虑顿生。在我眼中,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一直是一个疑团。

  这本书是几个日本汉学家谈论中国的散文合集,略带一点学术性质。作者大都生活在汉学在日本的地位已经衰落的20世纪,但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对古代中国生活的浓厚兴趣。

  

另一种乡愁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日)青木正儿

  吉川幸次郎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版定价:20.00元

  □书评人 王建坤

  在中日复杂情感纠葛的间隙里,这本《对中国文化的乡愁》温柔的书名让人愁肠迭起的同时,也疑虑顿生。我之所以买下这本书就是因为好奇,在我眼中,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一直是一个疑团。

  这是几个日本汉学家谈论中国的散文合集,略带一点学术性质。作者大都生活在汉学在日本的地位已经衰落的20世纪,但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对古代中国生活的浓厚兴趣。在这本书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点点滴滴。这些文字占据了书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既把玩百姓的饮食和文人的清供,也探究中国的理性主义和神鬼观念。在这样一个仓皇的时刻,遥想那些远逝的风情,一个25岁的中国青年轻易地被伤感所捕获。

  出生于1904年的吉川幸次郎最为引人注目,他出于热爱,执著地选择中国文学专业,在学院式的教学之外热心推动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普及。作为一个杜甫诗歌的爱好者,作者还曾来中国多次做杜诗之旅,并写下了如此动人的句子:“中国的思想,都是人类的故乡之一,到某种时候,有意无意的,就在讲述着对它的乡愁”。我丝毫不怀疑吉川幸次郎个人情感的热忱,但如果以为所有作者都有着如此深沉的感情,那肯定是自作多情。因为在序言中,译者所引贝琢茂树对“乡愁”的注解很直截了当:“这个乡愁不过是借用来说明终归为异邦之人的日本留学生、旅行者对待异乡的感情。”这只是那种邂逅某一站点多年后回望的感情,此处之乡并非故乡。

  这种情感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那里也可以得到佐证。他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用学者周振鹤的话来说,“就是对衣着的模仿,你穿着好看我也不费思量地来一件”。中日文化上的亲缘可以追溯到1300余年之前,那时的大化革新则是日本的第一次西化,因了中国在日本的西边而得名,其内容是日本不遗余力地学习中国的文化。但中国文化也只是一件可以随时更换的外衣而已,所以他们在明治维新一开始就脱掉这件旧衣服。

  日本人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情感显然是复杂的。用《对中国文化的乡愁》作为书名,可能有煽情之嫌。遗憾的是,从头到尾,编选者没有收录一篇我期待中的两类文章:日本汉学家谈论中日战争和当代中国的文字。如若要说书的价值所在的话,也许那几篇记录日本学者和现代作家交往的文字是不错的史料。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