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再创辉煌:以特别之为立特别之位(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6:43 人民网 | ||
人民网深圳8月26日电记者胡谋报道: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前夕,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和深圳市长许宗衡与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见面,回顾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年来所走过的历程,阐述了今后一段时期深圳的发展思路。 历史回顾: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落实科学发展观” 李鸿忠说,深圳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光辉杰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 李鸿忠介绍,深圳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特区创立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前后为特区初创时期,深圳“杀出一条血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第二阶段是以江泽民同志1994年视察深圳时提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重要标志的跨越式发展时期,深圳加快实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特区发展从主要依靠特殊政策向提高整体素质的“三个转变”;第三阶段是以深圳市委去年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标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发展时期。 深圳市长许宗衡指出,今天深圳初步完成了由传统的“三来一补”加工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也异军突起。 2004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产生了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今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每万元GDP耗水量下降了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深圳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的城市。深圳走的是一条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增长路子。 发展思路:昨日之“特”变今日之“特” 在回顾了深圳发展三个阶段后,李鸿忠表示,在全国各地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态势下,深圳经济特区怎样发展,怎样再创辉煌?特区今日之“特”与昨日之“特”有很大不同,如果还是瞄准特殊政策,瞄准特区创始之初那些课题、项目、领域,就很难再“特”下去。李鸿忠指出,深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新”———特区的新内涵,形成发展的新模式,拓展发展的新路径,塑造特区干部的新风貌。 李鸿忠说,特区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和特别能开放的地区。因为深圳经济特区是靠改革创新起家,靠改革开放开埠立市的。深圳最大的优势和本钱就是改革创新开放,改革创新开放是深圳的“根”和“魂”。新世纪新时期,同当初改革开放一样,仍然需要有开路先锋、有窗口、有试验田、有示范区、有排头兵。深圳应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李鸿忠认为,过去25年,深圳最大的贡献和成就,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形态方面,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贡献,是发展模式的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深圳仍然要开拓进取,在发展模式上作出新的探索。另外,从深圳自身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也已明显受到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四个难以为继”和社会矛盾凸显的严重制约,迫切需要推动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深圳市长许宗衡说,效益深圳意味着整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立足点、发展点要发生变化。一是大力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二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三是调控城市空间布局,提高特区发展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圳市为此制定了《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作为抓经济工作的指挥棒,包括宏观效益、生态环境、创新能力、和谐社会等4个大项、41个小项。 对于建设充满活力、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深圳”,许宗衡表示将高度关注社会民生,重点是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城市交通、环境治理等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李鸿忠说,在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新模式指导下,不再简单地比经济规模和总量,不再单纯以GDP论英雄。可能有人会因此觉得深圳“辉煌不再”了,因此要做到: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名誉。 李鸿忠还指出,拓展发展新路径就是要向改革创新开放要资源、要空间、要发展后劲,在实践中坚持“一个策略”、增强“两种意识”。“一个策略”,即推行渐进式改革,积小胜为大胜。“两种意识”,一是“工兵”意识,敢人之不敢,先人之更先;一是“大忠诚”意识,就是在贯彻上级领导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拿出更大勇气和更多牺牲精神奉献。 李鸿忠对特区干部新风貌提出的要求是:更强的责任感、更务实的作风、更高效的执行力、更廉洁的风气、更团结和谐的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