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都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8:21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1995年,成都12中(现川大附中)引进西南师大心理系的一位本科毕业生,成为成都市中小学第一位心理专职教师。他就是黄立刚,10年磨砺,当初那个20多岁的小伙子已经在成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说,他正用自己的努力,协助青少年顺利走过“心理断乳期”。

  10年接待5000多人

  昨(25)日见到黄立刚老师时,他正在学校心理室拖地板:“一个假期没人来,尽是灰。”黄老师连挂在腮边的汗珠也顾不得擦一下,他希望学生们一来就有个舒适的咨询环境。门上贴有服务时间和学习时间的提示纸条,黄老师解释说:“周二、周四中午接待学生,周二、周五上午接待家长,周三、周五中午是我们教师自己的专家督导和沙龙时间。”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1994年成立,“到现在,咨询人次已经登记到5000多号了。”谦逊、友善,是这位专职教师第一人给人的第一印象。

  精神病院“附加”实习

  “我们是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第一届毕业生,是从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转到心理系的。”1995年,黄立刚本科毕业,好几所高校都对他有意,但他的恩师、系主任黄希庭教授的话震撼了他:“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那里更有作为!”

  当时,选择到中学工作的3名学生被黄希庭教授拉到了精神病院,“你们还需要在这里再实习1个月。”黄教授说,给学生做心理咨询,自己要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精神病就属于咨询能力之外的东西,应该果断地建议送医院,“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们要自己寻求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工作中,黄立刚从未间断过这种寻求。

  入门身份是“政治老师”

  “您当时知道自己是成都中小学第一名心理专业教师吗?”面对这个问题,黄老师笑了,他说自己知道这一点,也非常高兴,虽然当初他是以“政治老师”的身份进来的、虽然“中教一级”的评定学科也是“政治”。

  “中国人能够从以往只重视躯体疾病发展到重视心理疾病,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与生理断乳期(从出生至18个月)相对,青春期被心理学专家称为‘心理断乳期’,帮助这个时段的青少年顺利走向独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黄老师很感谢成都市有一个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以及学校对他工作的大力支持:10年来,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从一间“万能办公室”变成了现在的办公、咨询、学生活动三件套;心理辅导中心最先配备电脑,到现在已经更新了4次……

  “客不回头”就是成功

  做心理咨询,黄老师已经习惯“客不回头”的情形,“接受辅导以后不再来找我了,就表示已经好了。”他淡淡地说,心理咨询是个相对个别化的工作,每个咨询者都有不同的经历和背景,他能从一个个“不回头”的个案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做了10年的中学生心理辅导,黄老师对“家庭生病、孩子吃药”的做法最不以为然:“其实,一个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多半都是因为家庭中的问题,比如家长过分包揽、两代人交流不畅等。我现在做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好亲子距离。”他说,孩子和家长的距离,是从零渐远的过程,而青春期就是这个过程中速度比较快的时期。

  他对青少年的“脾气”走向有自己的见解:初一的时候还像小孩子一样习惯依赖于父母;初二开始与家长对抗;初三会因为考试的压力有所回落,对抗情绪潜伏;高一又冒出来了;高二、高三再次潜伏;到大学重又表现,“这是大学生过激行为较多的因素之一。”

  今天的努力明天的保障

  在黄老师进入学校前,成都市已经有很多老师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不过基本上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向过来的。“他们非常勤奋,也热衷于此项工作,有时候,我这个所谓的专业教师都自叹不如。”黄老师说,学校刚刚退休的张渝老师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理老师,她以前是教历史的,在成都心理教育界有口皆碑。从黄立刚之后,成都市引进的心理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为此举办的培训也越来越多。

  开学前夕,黄立刚老师忙得团团转:起草写给家长的公开信、参加全校班主任会议提醒该注意的学生心理、印制问卷安排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如果我们在青少年阶段的心理辅导,能够为他们成人后不被心理问题所负累提供一些保障,那有多好,这是我们试着做的事情。”

  早报记者何筝郑其摄影华小峰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