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生命守护失学儿童(百姓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04: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3岁的女子李华芬,为了资助贵州偏远山区的失学儿童,和同学们在校园里拾垃圾卖废品,然而她不幸患上白血病,昔日受助的贵州贫困学生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8月23日,她的家乡———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中心学校为她送去了全镇师生捐献的5000元钱。

  李华芬出生于淅川县滔河乡严湾村,母亲务农,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微薄的收入仅

能维持全家生计。2003年,李华芬考入河南财经学院国贸系商务专业。

  2004年9月,李华芬在网上看到天涯社区里介绍支教大学生徐本禹事迹的帖子后,彻夜难眠。她被当地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山区孩子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李华芬写了一份题为《他(她)的眼神》的倡议书:“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旧报纸做起,关注那些没钱上学的儿童。虽然只是轻轻的一挥手,但是实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她开始在校园发起爱心捐助活动。

  李华芬和她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把捡瓶子、拾废纸变卖的357.3元钱,全部寄给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的徐本禹,资助了该校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不幸身患绝症】

  正当李华芬积极投身于救助失学儿童的善举时,灾难却悄然降临。2005年1月18日,李华芬被河南省中医院确诊为骨髓性白血病!这对于一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晴天霹雳。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医生终于把李华芬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而据主治医生讲,她的病要想治愈,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最低也要十多万元的医疗费。一夜之间,李华芬父母的头发愁白了,读高中的妹妹为挣钱给姐姐治病而南下打工,上初中的弟弟也面临辍学境地。

  刚刚被评选为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徐本禹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先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拿出200元捐给李华芬。大石小学的孩子和家长们听说李华芬的处境后,为李华芬捐款1115.3元。4月24日,华中农业大学贵州支教基金会工作人员代表徐本禹和基金会全体义工前往郑州,看望慰问正在接受治疗的李华芬,并转交了大石小学师生及华中农大师生的捐款。

  听说大石小学师生为她捐款,李华芬十分难过,她坚决拒绝接受大石小学师生的捐款。华中农大贵州支教基金的工作人员只好将这笔捐款交给河南财经学院的老师。李华芬得知后,坚持让自己的父亲把钱寄给徐本禹,却被徐本禹再次邮寄过来。

  李华芬病倒后,却还牵挂着那些她曾经帮过的孩子。她一再嘱咐同学们把“爱心捐助”活动坚持下去。大量的化疗、放疗,李华芬双眼模糊得看不清东西了,她还求爸爸代笔写信询问大石小学的状况。6月中旬,做完第三次化疗的李华芬忍着病痛,到贵州看望了大石小学的孩子们。在那里,她看到一个女孩家里十分贫穷,便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了女孩。回校后,她又多方努力联系到一位好心人,将资助该女孩完成学业。

  【众人伸出援助手】

  为了帮助李华芬凑够医疗费,她的同学们纷纷解囊相助,为她募集了6000多元的医疗费。在徐本禹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校园内,师生们也为李华芬捐款。

  受徐本禹的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彭光芒在天涯社区发表了一篇题为《令人心碎———如花少女的爱心还能跃动多久》的帖子。李华芬的故事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一位网友通过邮局给李华芬寄了200块钱,并在附言上写到:“祝你早日康复。你的背后有我们,你的爱心不会白付出。”吉林省华桥外国语学院的王海霞同学在来信中表示,原意捐献自己的干细胞,希望可以挽救李华芬姐姐。

  在得知李华芬的病情和所面临的困难之后,中国互联网协会也将这个善良、纯真的女孩列为“2005互联网公益日”的捐助对象。5月18日,是首届互联网公益日正式设立的日子。当天徐本禹将自己获得的奖品手机、数码相机进行网络义卖,将所得款项2.5万元全部捐给李华芬。

  社会各界的爱心,让这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少女增添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李华芬说:“如果我能康复,我会好好珍惜大家给我的这次人生机会,并用我的一生回报社会。”李华芬还表示,若能顺利完成手术,待身体康复后,她将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27日 第三版)

  作者:高帆 张本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